胡玉嘉
摘 要:当今,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愈演愈烈,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在就业环境的压力要求下,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阶段我国对普通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探索的阶段,它是一项新型的教育活动,完善和改进空间很大,就此进行具体的研究和的探讨。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综合研究
一、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的基本衔接点
1.目标的衔接点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追求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要素。这三个上位目标,可以细分为许多下位目标。在细分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目标融入下位目标中。首先,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高中生在“哪些领域”里进行社会责任担当,进行职业生涯选择;其次,每个高中生都有自身的优势潜能领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某一职业群或专业领域里尝试进行创新,进而认识自己的创新领域;最后,可以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优势潜能领域、感兴趣领域的实践能力提升。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有机融合于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就能促进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衔接。
2.内涵的衔接点
社会实践活动要求融合自我认识、生涯规划、职业认知、人际沟通等内涵元素。据此,社会实践活动就有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的基本要求。生涯规划,不仅包括对自己的职业认知,也包括对自身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的彻底剖析。所以设计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角色,包括领导与组织能力的认识、对该活动中自身优势潜能的认识、对自身可以承担的职业或初步感兴趣的专业的认知;可以把一个社会实践活动看作属于某一职业领域或职业生涯的集群。如高中生进入金融行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对金融相关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高中生开展“模拟人大”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管理等职业生涯集群有更深入的自我认知。
3.思想的衔接点
促进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从思想层面寻找衔接点,需要找到两者在理论支撑上的共通部分。高中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理论支撑往往有社会学、心理学、认知论、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支撑,是从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生涯发展理论(包括特质因素理论、社会与生涯选择、发展理论或自我概念理论、职业选择与人格理论、行为取向理论等)寻求支持。例如,特质因素理论认为个体的能力、兴趣与大千世界的职业机会可以一一匹配,匹配一旦完成,个体的职业选择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生涯的现代特质因素取向经常被称为个人—环境理论,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价值与社会发展价值的统一。生涯发展理论本身属于心理学与社会学发展的范畴。高中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就要立足于高中阶段教育奠定未来生涯发展基础的视野,进行深层次地思考。
二、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的培养
1.正确认识自我。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的。在步入校门之初,我们就应该树立起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出规划的意识,有意识地观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以及自身内部的经验感受,主动地挖掘自身的兴趣,合理评价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确立自身的职业发展意向,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以及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規划。另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个体的长处和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反思,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普通高中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要盲目地与其他人作对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真正认识和接受自我,并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2.客观评价自我。具有核心自我评价的普通高中生,往往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会主动对未来从事职业生涯进行探索,并制定一个详尽的规划。由此可见,普通高中生客观评价自我对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客观地评价自我,普通高中生首先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认识,运用这些理论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探索正确的职业方向,并要学会运用科学的职业心理测验工具,对自身的能力倾向、人格倾向、兴趣倾向等进行测验,形成对自我的客观评价。其次,心理学家米德认为,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通过观察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形成对自我的一个概念。因此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从周围人身上获取关于自己的信息,通过父母、老师以及朋友等人对自己的评价,逐步形成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详尽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积极提升自我。通过正确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自我,可以帮助普通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目标,但目标的实现需要能力的提升,因此普通高中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要注意提升自我的能力。首先,普通高中生要注意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在学习好自身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意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自我,为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添砖加瓦”。其次,在制定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后,除了要持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外,还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实践,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与人交流,及时发现并调整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的职业心理总是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就业单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个性与职业的匹配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针对普通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结合个人、就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以上因素,提出了解决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期望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姚裕群,刘家珉.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
[2]罗亚利,张常洁.谈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职业圈,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