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视角下医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8-09-10 08:11张海燕权继振郭书法
高教学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医学英语评价体系自主学习

张海燕 权继振 郭书法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复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许多医学院专业院校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改革。文章以蚌埠医学院医学专业英语改革为例,从教材的制定与选取、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出发,对ESP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给予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增加授课时数,充实师资力量,规范教材选取,开发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等,以促进我校的医学专业英语改革进程。

关键词:ESP;医学英语;课程体系;自主学习;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4-0022-04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n China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ervice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medical workers and the ability to combine English knowledge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Many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reform on the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Taking the reform of English in the medical specialty at Bengbu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formulation and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teaching model,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SP teaching. It provides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such as extending the class tim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eachers, standardizing the selection of textbooks, and developing a new teaching model of flipping classrooms, etc., thus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English reform in our school.

Keywords: 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 medical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autonomic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隨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医学,作为一门发展迅速、与国际密切接轨的学科,受到了各方重视。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国际间交往和进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英语在医学专业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学院校的教育目的不仅是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201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要求医学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要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全面指导教学工作。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国内外发展

大学英语教育应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教育逐步转变为学术英语,或称专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教育。20世纪60年代,Hallidya、Mcintosh和Strevens首次提出了ESP这一概念。其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Machkay & Mountford编著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ESP专著。80年代末,Hutchinson & Waters提出了ESP的教学方法;Strevens也详细论述了ESP的四个根本特征和两个可变特征[2];Dudley-Evans & St. John则提出了ESP的教学目的,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扩展和修改[3]。虽然不同学者对于ESP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他们都一致认同,专门用途英语与特定的职业有关,必须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特定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我国学者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相应较晚,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杨惠中教授就已经在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ESP的概念及其国内外发展,但是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急需大量外语人才,同时也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ESP教学研究才得以全面复苏发展。ESP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呼声很高,尤其是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他在给《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2014年国际英孚教育公布了全球成人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熟练度分值明显弱于日本、韩国,甚至越南等国家。他得出结论,中国的高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无法适应国家的国际化战略需求。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做出重要转型,把教学内容定位为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以期培养出具有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大学优秀毕业生。[4]

二、蚌埠医学院医学英语课程体系

(一)以通用英语教学为基础,全力发展医学专业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类别: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5]不同层次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并确定各课程所占的比例。

医学英语是专业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教学是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作为医学专业院校,蚌埠医学院以培養临床医学、护理、检验、影像、预防、药学等高端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开展通用英语课程,从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同时,对高年级在校学生进行专业医学英语的教育。通过不断发展,学院的医学英语已形成特有的课程体系。学院制定了非常明确的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能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或参加工作后专业知识的自学打下语言方面的基础,最终能以英语为工具,自由阅读专业文献,进行国际间的交流,顺利获得专业所需的外文知识。这一目标既符合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也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需求。我校的专业英语教育相较于大学通用英语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程设置上,学院领导除了安排阅读、口语表达的课程之外,更将文献翻译和学术写作纳入教学内容,成为教学的侧重点。

我校在前四个学期为所有的学生设置大学通用英语的学习,助力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及口试。在学生的通用英语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于五、六两个学期开设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以这种方式设置英语课程,使学生掌握通用英语的各种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让入校新生了解医学英语,增加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重视医学英语的实用功能。

(二)优化专业英语师资力量

Dudley-Evans和St. John认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充当五种角色:合格的英语教师;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和教学资料提供者;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优秀的评估者。[3]由此可见,专业英语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目前,我校专业英语教师团队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英语团队的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英语的项目实践活动,积极申报相关课题并撰写论文,并成功申报多个相关课题,在省级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经常申请参加相关会议,并与与会相关人员深入探讨专业英语教学的相关问题;积极争取自学进修的机会,广泛阅读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总结各方经验教训,并在实践当中加以取舍和运用;专业英语教学研究组经常进行集体备课,同行之间互相进行经验交流,资源共享。

(三)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在各教学环节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6]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应考虑到语言和医学专业的有机结合,考虑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应强调其思想性、实用性、专业性和趣味性。有些语言学家提出了应以“需求分析”作为评价教材的标准,他们认为教材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等方面的需求,教材的编写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7]

目前我校针对临床、口腔、麻醉、影像、护理专业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在教材的选取上注重针对性、系统性及与通用英语的衔接性。教材内容细化了医学各专业,其内容更丰富,选材更专业权威,知识面更加广泛。

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临床医学)》教材改变之前教材内容太笼统的通病,此套教材在总述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人体的九大系统,把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其中每个单元都有两篇文章(Text A和Text B),Text A的选材专业性比较强,比较有深度;而为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Text B的选材灵活,都是与医学有关的人文、历史、人物、社会等等,文章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提高了即将走上医务工作岗位的学生的专业服务意识。在课后练习中编排了广受欢迎的criss-cross(填词游戏),使课堂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

《实用护理英语》内容丰富实用,每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对话,课文和阅读材料(两篇)。其内容编写立足于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之前专业英语即专业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寓于教材内容之中,不仅许多大专院校将之作为高等护理教育的教材来使用,也有很多有志于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临床护理人员将其作为自己的自修教材。

(四)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建立综合教学评价体系

Dudley-Evans指出,专业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是不同的,因为专业英语教学的对象有两个普遍的特点:他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有某个专业内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和认知能力。[8]因此,在专业英语的教学当中,不管教师是否具有该专业的知识,专业英语教学都应以任务为主。

我校一直都比较重视英语教学,并且注重英语教学的延续性,然而以往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着重医学词汇中词根词缀的讲解及医学文献阅读与写作知识的输入;评价机制采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因此,我校进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采用了新的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式教学模式;并在期末采取项目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 项目式学习首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学习目标。教师首先以大班为单位,建立自媒体群(QQ群或者微信群)。虽然仍然是大班教学,但是在学期初,任课教师就把一个大班的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并把各小组称为合作小组并编号。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要针对下次课的内容提前给各合作小组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这些作业的形式可以是电子幻灯片(PPT)、口头陈述报告(presentation)、角色扮演的小短剧(role play),甚至还可以是音频、视频等。项目活动结束后,要把项目的分工、各种准备材料等汇总上交留底,作为期末学生评价的参考。多种形式的项目展示,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教学模式受到学校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专家认可,2017年该医学英语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David & West指出,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三种基本测试形式:定位测试,学业测试和能力测试。[9]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依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判断的过程。[10]客观且全面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予以预测。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就是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期末考试的成绩,学生的平时表现如何,并不能通过最后的考试成绩进行完整的体现。我校对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革,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完善评价机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学生的期末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反映了整个学期整个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合作学习等方面。这其中又体现了教学评价机制中的又一个亮点,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往的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只有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而教改过后,学生也成为了评价主体,包括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教师从旁记录并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这一块占到最终成绩的40%。二是期末考试的成绩,即期末的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听力,医学词汇构词法、阅读理解、翻译和作文,这一部分占最后总成绩的60%。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综合的多元性评价机制,兼顾到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表现,是学生真实综合能力的体现。

三、对蚌埠医学院医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模式的几点思考

虽然自2009年以来,我校的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已经顺利进行了近8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

首先,医学专业英语的总学时量比较少,一个学期仅为51学时。而在这有限的学时当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各种技能,尤其是听说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在医学情境下的交际能力的医用听说课,每学期课时数仅为4。语言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交流,这一课时数远远达不到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需求,也达不到学生的需求。因此,笔者建议适当地增加医学专业英语的总课时量,以满足社会、行业和学生等各方的需求。

其次,就师资力量而言,医学英语教学团队中成员大多缺乏医学教育背景。医学知识的储备不足,使教师的教授过程具有一定局限性。尽管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已意识到医学背景知识在授课中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教授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对大部分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都是大班教学;其效果明显低于小班教学。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及医学专业知识不足这一现状,我校应对医学英语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校本培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与医学专业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进行教学反思,开展行动研究,通过交互式学习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我素质;邀请相关ESP专家进行师资培训,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每年选派教师访学研究,加强师资培训。

第三,由于系统性教材和教师资源的匮乏,无法做到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不同的专业英语教材,如《口腔医学专业英语》《预防专业英语》等,但是无法正规化、系列化,也使学院在教材的选取上存在了一定的难度。

第四,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育当中,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teach-dominated spoon-feeding),在新型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中,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student-centered heuristics)。为了能够把教师从繁琐的传授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1],笔者建议可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资源,加强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师生网上交流互动。

最后,期末考试的形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可以添加英语情景的口语测试,或者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用英文写一些医学应用文,如病历、出院小结等。让学生可以活学活用,避免学生临时抱佛脚来通过考试,让他们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日常习惯,能真正的学有所得。

四、结束语

本文是在国家的宏教育观理论指导下,以创新理论为指引,对蚌埠医学院的医学专业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ESP教学是以专业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技能训练,是通用英语课程的延伸[12]。医学院校选择ESP教学符合国家发展对医学院校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可以促进医学院校的人才发展计划。大学英语改革势在必行,面对ESP改革中出现的更高要求和问题,只要大学英语教师愿意转变思想,肯于吃苦,这一过程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Strevens,1988.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In M. Tickoo(Ed.),ESP: State of the Art(pp.1-13).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Centre.

[3]Dudley-Evans T, S John M.J. 1998.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 C.U.P.

[4]蔡基刚.英语能力明显弱于他国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必须转型[N].光明日报,2015年2月3日.

[5]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4):1-9.

[6]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3,96(4):66-71.

[7]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8]Dudley-Evans T and John M J S. The Development in ESP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9]馮瑗.外语教育技术初建背景下高校外语课程的机遇与挑战[J].外语电化教学,2014(1):78-79.

[10]柏美平.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ESP课程改革研究——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福建:闽南师范大学,2016:55.

[11]Davies,D. 2001.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 Assessment Criteria [J].Language Testing(02).

[12]李放,魏新丽.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翻译水平之教学技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136-138.

猜你喜欢
医学英语评价体系自主学习
图式理论在医学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过渡试点课医学英语词汇记忆调查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