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8-09-10 10:33:11赵列陆卫群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机遇新时代贵州

赵列 陆卫群

摘要:新时代下贵州大学城和高教园区正迅速发展,而高校作为知识形成、文化传承和培养人才的主战场,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地,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贵州高校人才培养既面临着挑战又带来了机遇;通过对近期国家印发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剖析与解读;紧紧围绕“新时代背景下,贵州高校人才培养中教师业务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及就业市场状况面临的挑战;同时给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方法手段优化及人才培养重能力素质的转变带来新机遇”;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新策略,树立办学新思路,创新人才培养,建立校企合作等模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贵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贵州;人才培养;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2-0106-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2.021

进入21世纪,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2880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699万人,高等教育入学率达42.7%[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建设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当前正快速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面对我国高校教育已取得的成就来看,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与新未来的要求,亟需重视处于西部发展中的高校,在研究新问题与应对新挑战的同时,不断提高贵州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基于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解读,为贵州高校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作进一步的剖析。

一、贵州高校人才培养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业务能力受到考验

贵州高校人才培养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与新发展,一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教育资源,拓宽了老师传授知识的渠道,丰富了学生技能获取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贵州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打破了传统以“教师-教材-教室”為主体的教学模式[2],以往课堂上重填鸭式教学,而轻视学生主动、合作与探索式的学习;重学生统一化的培养而轻个体差异性的能力训练;重考试分数而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教育。当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把高校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迎合现代化教育,顺应我国目前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热潮,实现贵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3][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团队,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更好更快地提高国民的素质;同时,拓展学生获取更多课堂之外的学习机会,注重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阶段目标,获取更多课堂之外的能力,及时更新所学的知识信息。与此同时,势必带来教师需回答学生进一步学习之后所提出的诸多衍生性、关联性问题,使教师面临着新课程与新方式的更新、新知识与新观念的更替,带来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面临着较大的考验。

(二)学生学习方式面临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主要是“听讲-背诵-练习”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养成依赖性的学习习惯,若没有老师的在场,学生将大大降低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自上而下的学习形式,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定位[5],限制了学生自主式学习习惯的养成,局限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时代背景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冲击,由“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渐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方式,由以前重“知识本位”向重“能力”重“知识”观念的改变,让学生的学习模式产生质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加上新时代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运用,虚拟的网络知识和复杂的匿名信息误导学生价值取向的判断,使学生处于一个更开放更灵活的学习环境中,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不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限制,且转变了学生以往不平等的学习角色,使得学生个性化自由发展、师生交往距离缩短,师生双方在匿名情景中思想交流更充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训练了学生挖掘资源、学习知识的潜能,彻底冲击了仅依赖“教师-教室-教材”的传统方式来获取知识的单一渠道,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全面的更新与挑战。

(三)就业市场急需创新人才

高校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就业市场得以稳定向前发展的关键。但随着我国技术与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培养就业市场急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现得尤为迫切。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为我国储备年轻干部,培养与实际职位任用相匹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由“偏重知识”转向“重知识与重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这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了有利条件;若只偏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职业生存能力训练”,即培养学生的监控与管理能力、组织与合作能力,这将局限对学生教学艺术的培养,忽视学生对专业精神气质的养成,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目前贵州总共有55所教育部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学,其中一本(211工程)大学1所,二本大学22所,三本大学8所,高职专科或大专22所,相对中东部地区贵州高等教育应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能力发展空间的需求明显不足;党的十九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学生来说,新理论、新技术的获取是大好机会。新时代背景下为贵州学生提供了更完整的学习机会,面对就业市场的新思路与新发展,也为高校人才创新性培养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二、贵州高校人才培养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

(一)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借助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得以快速

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7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1.7%。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大批“互联网+”传统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传统行业结合互联网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培育起的新业态起到了“1+1>2”的效果[5]。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开发“资源互用”的资源库,使贵州普通院校的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本校,而有机会得到来自省内其它高校优秀资源的相互学习,这样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教育模式及时调整更新,教育方法获得改进,教育资源得以拓展;还能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工具开展优质的高校教育,形成教育新载体、新团队与新模式,如:运用手机APP、公众号、微博、微信等数字化校园平台,通过师生互补式交流学习更新知识库的内容,学生与老师可以最大化的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充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多出职教名师、企业能工巧匠和行业领袖精英。

(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需,立足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个性化发展。从学校办学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优化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6],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以此优化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位综合培养的目标出发,明确各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顺应新时代之需,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设。新时代倡导学生自主式的学习,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而是转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被动、刻板训练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与个性化,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碰撞出火花,获得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优质的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准确的专业学习手段;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9],无疑迎来了高校教学专业设置科学规范、宽窄相宜,重视专业内涵的调整与优化,打破了学科专业壁垒,为跨专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平台。从学生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平衡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基礎教学与技能训练教学之间的关系,使高校牢牢抓住机遇,加之借鉴新时代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方式,为贵州高校更快引入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带来机遇。

(三)人才培养重能力和素质

贵州高校教育逐渐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注重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如:高校的科研活动形式多样,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活动及老师个人或集体承担的科研项目,老师都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科研实践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参与课题的训练对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选题、查阅文献、实践收集资料,直到完成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都提高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水平。从高校主体角色出发正确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水平,确保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效性,进一步明晰质量标准,完善相关政策、规章和教学制度,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为高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最大限度挖掘符合新时代背景下人才素质的培养,二是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投射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上,转变以往知识传输式的教育方式,形成开放式的学习模式,推进贵州高校人才教育内涵式发展,以现代化的教育制度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知识文化氛围[7],顺势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新时代贵州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办学新思路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9],这些都是关于高校办学的新思想和新论断,为西部贵州办好优质高等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树立正确的办学新思路,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坚决拥护党对我省高校的统一领导,具体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高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三是始终立足当前我省省情,解决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适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各类复合型人才,认真吸取国际先进办学治学的有益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扎根西部大地办好大学,增强贵州的教育自信,并努力向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迈近,逐步冲出贵州,面向中国,早日走向世界。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代贵州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实际能力水平,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贵州高校应注重学术型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时刻关注所输送的人才与市场之需相匹配,建立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外,还应包括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指导,使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认识到外部的职业环境,了解职业内容与职业前景,根据学生的个体特长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好适合自己人生的职业规划。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建设新西部服务新贵州,逐步改变传统中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地制宜开展教育[8],加大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力度,使贵州高校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我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贵州高校更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能力,尽快转变贵州高校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目标定位,为贵州乃至西部又快又好发展建设输送数以万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走过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9]。同时带来了今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时代的快速发展,所需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通过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平台资源,共同研究开发产品,将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成果,形成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能拓展多方联合培养的方式进行人才教育,还能促进企业经济的低成本模式发展,方便高校更好地给予学生自觉学习本行业、本领域最新理论和技术动态的机会。传统高等教育资源稀少且成本较大,新时代背景下若高校与对口企业合作实行共建共享式的教育,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频繁的交流学习,而且大大增多了学生进行课外实地学习锻炼的机会,既可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又较大程度地节约了学校办学成本和企业员工入职时的教育投资;同时,能够提升高校实践教学的水平,更好地运用社会资源,选择能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完善“知识+能力”与“大学+企业”相互交换培养的教育模式,为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引入优秀的企业资源,最终实现高校、企业与人才三方的共赢。所以,建立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jyb-xwfb/gzdt-gzdt/t20170925.html.[2017-10-21].

[2]钟秉林.大学人才培养要研究新问题应对新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3(7).

[3]姜朝晖.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18(1).

[4]刘贵芹.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5]赵列,杨慧勤,陆卫群.“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6).

[6]常玉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人才培养[J].中国人才,2013(3).

[7]赵列,陆卫群.西部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

[8]张旺,杜亚丽,丁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1).

[9]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http://baike.sogou.com/v166099935.html.[2017-10-18].

(责任编辑:赵广示)

Abstract:In the new era, the university town of Guizhou and high education park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nd a university is a main battle field for knowledge form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 gathering place for youth talents, and a barometer of social stabilit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a new era,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Guizhou is faced with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rough anatomy and interpretation of “giving priority to developing educational business” in the State printed Decisively Winning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Win The Great Vict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centred on the idea that “ ……in the New Era, the raising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learning methods of students and job market are faced with challenges while commonly building and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emphasizing competence in talent cultivation bring opportun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new strategie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etting up a new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building up model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make contribution to winning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Guizhou and realizing peoples beautiful life.

Key words:new era;Guizhou; talent cultivation;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猜你喜欢
机遇新时代贵州
RCEP与房地产机遇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1:58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5:59:50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