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鉴赏技巧与语言品味技巧提升思考

2018-09-10 10:16冯薪儒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2期

冯薪儒

【摘 要】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散文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又不像说明文那样明白。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根据散文的特点进行教学,有的把散文当作一般的记叙文来教,或者满足于字、词、句、篇的分析讲解,达不到散文教学的目的。要教好散文,就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从宏观上抓住文眼,理清作品的总体思路,从微观上分析散文的表现技巧,仔细品味散文诗一般的语言,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现代散文;意境鉴赏;语言品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2-0178-02

0 引言

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较强的文艺气息将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具有融洽性、和谐性的特征,初中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课程环节,例如现代初中语文教材文章很多都是散文,这些散文可以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一环,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初中语文的散文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从教法上不断创新,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1 抓住文眼,理清文脉

一篇散文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只有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才能领略它的全貌。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宏观的角度,抓住文眼与线索,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总体思路,即理清作品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思路。

文眼是提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文章各部分内容组合的纽带。文脉则是一个完善的、严谨的艺术整体,它是文章各部分内容的组合方式,是作者行文运思的具体体现。抓住文眼或线索,目的是以点带面,指导学生反复揣摩,理出文章的经纬,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神韵。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眼或者线索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抓文眼找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行文的脉络。从结构入手具体分析,抓住文眼或线索,理清文脉,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总体思路,理解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2 引导教学,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在散文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上课之后,怎样实现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思维不断过渡到散文的学习中来,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这种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作为前提,当学生开始主动学习散文文章之后,他们对相关问题的感知将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引导学生学习散文文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首先,使用生活化的案例引导,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过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对济南的冬天景色进行描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学生要想更好地欣赏这篇文章,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设计一些场景,例如当地是否有雪景,当地的冬天是怎样的,可以是人文的、也可以是自然的,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舍那篇散文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实现了学生思维的有效过渡。其次,借助一些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感性认识。多媒体课件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这些视频可以形象地展示相关的场景。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让学生迅速地过渡到散文的学习阅读之中。

3 多朗读,体验文章的意境

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实现朗读的作用,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认知空间,朗读是一种可以迅速体验散文意境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每一次朗读,学生对文章的意境理解将进入更深的层次,通过多次朗读,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文章的意境,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和提升其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实现一种有目的的阅读,进一步提升阅读效率。例如,在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文章中关于春天的描述,与生活中的春天有没有区别。其次,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回答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段朗读,即让不同的学生朗读不同的段落,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朗读散文的教學活动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散文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亲身或者播放相关的朗读标准带,将散文的朗读赋予更多的感情和生命力,这样一来,学生对相关文章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抽时间朗读这些散文。

4 情景教学,使学生融入散文意境

意境是散文美的“内核”,是散文的生命。散文教学应根据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意境中,进而领悟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要设置与作品感情基调相一致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意境,教师先要进入意境。进入意境的前提是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才能再现出课文的意境和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三幅画面:鸟瞰全城的小山摇篮图、仰视雪山的雪后初晴图、俯仰兼容的空灵水晶图,很好地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如此生动恬泼清新灵秀的意境,我们若能辅以一幅幅有声有色有形的画面,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自然乐趣无穷。散文《春》可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读: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或者从这些角度来读: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我认为最美的句式、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还可以请同学们诗意地读出春天里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草地上的人、花下的人、风中的人、雨中的人、户外的人……让学生读出文章的美。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受到感染,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然就会倍增。

散文学习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训练过程,需要有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散文描述的情景构建,当教师给学生构建出符合散文描述的场景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散文的学习之中,学生参与散文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激发,实现散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散文大多是通过文字将一些作者想要描述的意境展现出来,但是一些文章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有点远,学生对作者的描述有些时候可能不能完全理解,除了时代的隔阂,还有地理的隔阂,国外的文化背景与国内的文化背景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些隔阂都是学生阅读散文、理解散文的主要障碍,教师需要认真梳理文章中的时代、地理、人文的隔阂,在学生阅读之前,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

5 赏析技巧,品味语言

中学课本的散文多为构思精巧,思想深邃,表现技巧娴熟,语言优美的佳作。教学散文,不只从宏观上理清文脉,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还要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从微观上分析散文的表现技巧,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细致的语言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散文的表现技巧是灵活而多样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的一个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借助某些技巧加以表达出来的。散文教学,要着重分析作者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景状物、抒情言志。朱自清的《绿》,先运用博喻,多角度、多侧面地从视觉、触觉等方面形象地表现了梅雨潭的绿的清亮、鲜嫩、柔润、纯净的特征,把梅雨潭的绿的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作者意犹未尽,再以别处景色的“太浓”“太淡”“太明”“太暗”来映衬,突出了梅雨潭绿的浓淡适宜、明暗适度。这种“借景”作衬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审美联想。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裁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便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把梅雨潭的“绿”称为“女儿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末段的“不禁惊诧”。引导学生赏析散文的表现技巧,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写作知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散文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在散文教学中,不应忽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就是对散文的语言运用进行分析,透过语言的外衣,挖掘语言的内涵,真正地体会到作家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语言,要把词语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分析才能准确。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6 结语

散文是具有人文气息的文章,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然而,这种散文的教学需要更加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引导式教学、多朗读、情景教学、生活化眼光等方面构建教学新模式,并根据散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既可以教会学生阅读散文,提高學生文学欣赏水平;又可以使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丰富的写作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提高散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郭建平.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2]强晓华.初中文言散文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邢海军.中学现代散文教学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