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顺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分析和研究。 首先,简述了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其次,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与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
一、公共体育服务的定义
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利用各种公共体育资源,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旨在保障全体公民基本健身要求,以达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目标的政府管理行为的总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则是指由公共体育服务范围和标准、体育资源配置、管理运行、供给方式以及绩效评价等所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公共体育事业开展,发布公共体育信息及绩效评价,体育组织网络构建,以社会效益为先的相关体育产业,以及为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的社会保障和政策条件等。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在实践中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公益性、福利性、便利性、多样性、增值性、演进性。
二、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一)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体育政策法规体系的缺失
法律法规的缺失使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无法实现“有法可依”,这与法治国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治理念相矛盾,也与推进体育事业“依法治体”的要求相背离。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从法律主体的角度来讲,体育公共服务主体的法律定位就会不清楚:体育行政部门、体育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清,各类公共服务主体缺乏明确的职能定位与法律地位。尤其是作为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的主导者体育行政部门对于自己是否是“越位”、“缺位”还是“错位”没有法律上的判断标准;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准确定位,就会严重挫伤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也会导致体育公共服务不能合法、合理、持续、有序地推进。
(二)体育组织体系中传统管理体制带来的诸多弊端
1.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了体育非政府组织力量非常薄弱,体育非政府组织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有限,社团登记导致的双重管理,经费的制约和多年来对政府的依赖,是非政府体育组织难以达到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
2.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带来了政府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服务对象有限和体育公共服务覆盖面较窄的问题。政府、体育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都可以成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然而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不仅制约了体育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体育行业的市场组织。以天津市营利性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例,多数健身俱乐部负责人表示不会再继续扩大投资建设俱乐部,只是在维持目前的运营状态。
(三)体育场地设施体系的缺失
“10分钟体育健身圈”、健身步道等民生工程建设,至后,在住宅区建设规划和已建成小区改造时不能合理布局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使用规范、安全管理、更新维护等办法不够完善。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没有明确的指导文件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率比较低。闲置场地场馆用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不能形成体系化、制度化。
(四)体育指导体系的缺失
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如:没有制定合理工作方案的能力、技术不精致使指导动作出错,这都是因为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伤害事故。
缺乏行之有效的組织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组织规模大,但组织形式较弱,指导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急需提高和加强,如:在培训、酬薪、晋升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完善;在队伍建设方面,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梯队建设、成员构成等有待优化;在健身实践指导工作方面,各部门和体育协会也没有形成有效互动,缺乏联系,其工作效率也不高,指导也较为单一,以上这些问题和我国当前的体育体制改革要求是不一致的。同时,由于没有相关的信息指导,很多群众在想锻炼的时候得不到专业的指导,这和武汉市目前网络系统的构建有关,主要是不能在网上及时地反映需求者的信息,同时也找不到配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建设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在立法层面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法律法规建设,保证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二)体育领域由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向公共管理体制转变是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
(三)体育场地设施体系优化区域、城乡、人群公共体育设施均衡协调配置。
(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的内部建设 与发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外部资源。
参考文献:
[1]樊炳有,高军.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闵健,李万来,刘青主编.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6).
[4]王伯超.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1).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