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8-09-10 16:46:39赵洪斌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转型音乐专业

赵洪斌

摘要: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目标不够清晰、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多元、实践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相关院校应根据这些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转型发展;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2-0071-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2.014

地方高校转型是这个时代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的一种历史必然。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却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的梳理,试图找到一些合理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此类学校音乐专业的建设提供些许借鑒。

一、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改革的内在必然

“当代教育体系的特征是,它们正在经历一个连续不断的适应、改进、变革的过程,最后达到部分的改革。尽管这种改革并没有根本改变现有的体系和实践,但它通常是产生更深远的、具有革新性质变化的前兆。”[1]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普及化的转变,紧接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也必须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而进行必要的“革新”。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开始在发展中转型,同时也不断在转型中寻求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说:“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为了实现这个战略任务,为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特制订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重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1]从此,中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快车道:1993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065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5%;2007年共有普通高校1908所,毛入学率是23%;2013年,共有普通高校2491所(含独立学院292所),毛入学率是34.5%;到2016年,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已经达到2596所(含独立学院266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达到42.7%的新高;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已经达到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毛入学率仍然在不断提高。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国家的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数在快速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持续攀升,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和变革期,这种发展,这种变革带来的诸如教育制度和模式改革问题、教育体制机制变革问题、办学理念问题、学科和专业设置问题、课程体系改革问题、教师队伍结构问题、校企合作问题,等等,不断促使国家把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到日程上来。地方高校为何必须转型?首先,从国家层面的决策来看,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2001年10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这被学界认为是国家层面正式拉开了专业结构转型调整的序幕。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另外,中国政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中也都明确要求引导、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对转型发展还提出了明确要求。其次,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迫切需要学校进行转型。在当前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必然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新期待,要求地方高校必须实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努力克服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现象,确保实现地方高校的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切实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最后,从数量上看,地方高校在全国高校数中占有绝对高的比例。1978年地方高校共有343所,1998年有686所,2012年达到1036所,占到了全国普通高校数的91%,而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可见,转型的主力军在地方高校,转型的压力也在地方高校。换句话说,如果高校必须转型,那么地方高校就必须首当其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的必然要求。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高校转型,必须要有所转,有所为。

在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中,有一个看起来比较“薄弱和边缘”的科类不容小视,那就是艺术学科。截止2011年,在全国的高校中设置了艺术学类本科专业31个,在874所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学院)布点3188个。[2]在艺术学类的下属分支中,音乐专业同样不容忽视。据资料统计,在全国综合性大学里,开设有音乐专业的高校超过400所。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音乐专业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特别是这个专业本来实践性就特别强,对它的师资、设备、定位、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音乐专业的实践课的教学改革也就成为我们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转型发展的要求,努力改革音乐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成为我们当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其价值和意义已显而易见。

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西方发達国家,关于音乐课程与教学发展前沿的研究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借鉴,这或许对中国高校的音乐实践教学有某种启示。“实践论哲学强调从现代性的音乐技术课程转向真实生活世界的实践过程,因此提出,‘音乐课程被视为实践的过程。受到传统音乐文化师徒传承模式研究的启发,实践课程主要以实践练习的方式而实现对课程的组织,这一方式是指学生以真实的学习行为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实践。它所要求的真实性涉及音乐实践的真实生活模式,教学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发展水平来进行。这种实践课程引发了提高音乐素养的螺旋式发展与前进。”[3]这种“真实”的实践形式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认为:音乐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自知自觉、音乐沉浸和自尊。”[4]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在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构建背景下的关于音乐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和发展问题。在我国地方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方面,实践教学一直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实践教学环节把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地方高校音乐实践教学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后30余年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提高,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特别多,因此,对其改革也势如燃眉。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特别严重的现象:社会对优秀的高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反过来又有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其实教育出现了问题!就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来说,无论是师资、生源、区域优势,还是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都不能和专业音乐学院相提并论,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却盲目地与专业音乐学院一样热衷于高精专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所开设的课程与上课的方式也与专业音乐学院亦步亦趋,哪怕鹦鹉学舌,也模仿得惟妙惟肖。当然问题也应势而生,它们忘记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地方高校的根脉所在,忽视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其实就是应用技能型人才,是那种不仅会说还要能讲,不仅会唱还要能谱,不仅会编还要能演的复合型人才。换句话说,地方高校培养的是应具有一定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能立足地方、服务地方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新形势下的地方高校,有条件的就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近几年我们还更应该结合当前地方实际,放低姿态,让毕业生到小学和初中从事教学和服务工作,很多中学在聘任老师时,都要求研究生学历,那么地方高校的本科生在文凭上已基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因此扎实的应用技能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一个开放、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国家对复合型、创新性、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会越来越高,单一的实践教学目标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的问题也就会更加突出,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数量也会逐渐增加。

2.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多元

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含3个模块:一是基础性实践模块,如军事理论与训练、文化三下乡、社团活动等,旨在加强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是专业性实践模块,如各种艺术展演、比赛、观摩、音乐会等等,旨在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三是综合性实践模块,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音乐会等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况且,中央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支持高校广泛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但是,许多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却非常单一而不多元,三个模块的落实也明显不到位,很多学校仍然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足不出户,隔空喊话,就连期末的考试和学期音乐会,有的学校也因为管理、场地或经费的限制,也没有真正抓到实处。显然,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国际潮流中,如果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实践内容较单一,只注重专业性实践而忽视基础性、综合性实践,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而不狠抓实践环节的落实,那么,学生对本学科的专业认知度也不会太高,对专业的归属感也不会太强,最关键的是终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实践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一些号称转型发展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在方法上却不能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的需要实施实践教学,一味地模仿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法,“口是心非”地做着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反的事情。现在部分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依然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这种上课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非议之处,但是在当前高校扩招、转型的背景下,如果不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这肯定容易出现问题。外部看起来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践,但不是自主的,其中也没有什么创造性,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另外,由于实践课程设置缺乏固化,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经常被临时的演出打乱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也随之出现“打一枪换个地”的现象;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导致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相脱节,让本可以相得益彰的事情变得比较尴尬;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想着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约束,随心所欲。可以试想,如果实践课程缺乏固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能变得合理吗?如果我们不改变这一现状,那一套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还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吗?我想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更合理形式已经势在必行。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实践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定,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导向作用。”[5]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在培养目标上主要立足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掌握必要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但这种技术技巧的培养需要比较合理的评价体系来作为支撑。地方转型发展高校的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有很多地方高校还停留在比较单一的评价模式上,常“以期末考试论英雄”,以考试成绩定乾坤,无论你平时学与否,只要你期末考试能行就好。忽略对实践课程过程的管理,人为地让课程评价和过程评价割裂开来,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形成客科学的评价。

第二,考核层次不够全面。

在整个实践课评价中,要么就只有教师评价(这种情况最多),而没有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要么就只有实训考核而没有定岗考核,整个评价缺乏分层性,考核内容也缺乏多元性。

第三,评价内容重专业基础理论轻实际的动手与操作能力。

在评价内容上仍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为主,实际的动手与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查由于教学条件不具备或领导的不重视而显得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这种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必将会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缺失和实践能力的低下。

5.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不断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是优化师资结构、适应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需要,没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的队伍建设遇到以下困境:

第一,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已经不是高校个体改革问题,而是已经被上升为国家层面来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这正好说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地方高校中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问题了。2012年教育部为了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在“意见”中就特别提到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第二,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部分老师只会“说”不能“动”,自身能力较为有限。然而,音乐学科本身实践性就很强,如果老师只能进行理论讲解,不能给予学生比较直观深刻的印象,上钢琴理论的弹出来的琴声断断续续,上小提琴理论的拉出来的琴声呕哑嘈杂,上作曲的唱出来的歌不合协律,……这势必会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

很多地方性本科高校音乐专业在评职晋级时,依然以发表论文的多少来作为导向,对担任音乐实践课程教师的考核没有激励机制,造成了教师教学信心不足,教学积极性不高,使他们不能把實践教学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事业来做,而只是当成工作中的任务敷衍了事,这直接严重影响到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实践教学条件缺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地方高校资金投入很少,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难以达到,当然就不可能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上了。有些地方高校的音乐院系至今没有音乐厅、排练厅,学生的专业考试都只能在教室进行,教师也没有场地进行专业演出。试想在这样的办学条件下,这些学校还能对从事实践课教学的教师做更高的要求吗?

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地方转型发展高校的音乐专业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三、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

针对目前我国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改革举措呢?

1.制定清晰的实践教学目标。

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时,我们不能回避和忽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因为这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前提,是关乎怎样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人才的大事情。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的就业主要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或地方音乐文化工作者,真正成为音乐家的基本没有或凤毛麟,这是一个大背景,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如此,地方高校在制定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时,就必须因地制宜,着眼于实际情况。如某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以‘采、编(创)、训、演、录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为依托,培养学生保护、传承和发扬湖南民族民间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学生挖掘、整理、编创、表演等方面的创新知识和能力,增强了解和适应社会的能力。”[6]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非常清晰和明确,紧跟着就依据这个“目标”,制定了“阶段目标”和“具体措施”,教师就可以在非常明确的目标的指引下,实施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创设多元的实践教学内容

音乐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专业本身就要求学生必须多加强各方面的实践,而且实践内容必须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因为地方高校培养音乐院系培养的就是符合和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且艺术实践的目标也决定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不是表演专才,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的表演技能、综合素养比较全面的编创型人才。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同时也必须加强他们的综合实践。如,让学生参加和建设一些专业社团,通过送文化下乡、服务基层的基础性实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凸显了音乐专业的特点,也可以以点带面的形式用最小的力量带动较大规模的音乐实践活动。再如,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结合专业实际,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依据学生的特长来做些个性化的设计,让表演和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上舞台,让专业能力稍弱的学生去做些节目策划和主持、舞美设计和创意,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践,而且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加强了专业性实践,也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另外,我们也要重视综合性实践,做实教育见习、毕业实习,开好毕业音乐会,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多元实践教学内容的构建必将有助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探索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

音乐的个性化极强,一首相同的歌曲,不同的人会演绎出不同的情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所以,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就决不可能一成不变,其实践教学方法也必须灵活多样且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地方高校的音乐院系不是专业的音乐学院,教学环境和生源素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模仿。现在国际上很多教学派别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为创造性而教”将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教学思维模式。音乐专业的实践课也不例外,一对一的师徒授课传统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我们不妨探索出更合理的实践课教学方法和模式,如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固化实践课程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课、一对一相和教学汇报音乐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采取鼓励和动员学生参加比赛的实践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表演心理素质,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到专业院团去参加艺术实践等模式,这样既灵活了实践方式也可以节约教学资源和成本。同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改变音乐实践课讲得多做得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接处社会,多交流,多讨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衡量和保证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音乐专业的实践课程是多元的,上课的方式也应比较灵活多样,因此评价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加强过程管理。期末考试虽然非常重要,但也应该加入平时实践的成绩,如中期考试、平时考勤、参加音乐表演等的成绩,这样就加大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监控,这将能有效避免一部分学生平时不练琴、不唱歌,临时抱佛脚的情况。虽然学生的期末成绩并非一定就差,但是这种临时突击一定会造成学生积累的曲目有限,和我们的培养要求逐渐相去甚远的尴尬。因此改变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是很有必要的。第二,注意考核层次的全面性。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不仅要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还必须要有院系评价、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这样一个多元和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将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真实。第三,注意避免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基础理论考试应该融在艺术实践里,不是单纯做一套试卷,而是观测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后在现实中的实践或实用能力如何,所以实际动手能力也是我们必须涉及的评价内容之一。

5.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保证音乐专业实践课顺利推进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及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努力建设一支不仅具有渊博学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更是相当有必要。那么,在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时,应具体采取哪些措施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制度建设先行、先建,才能有力地保证教学队伍建设的顺利推进。因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把音乐实践课教师们的进修目的、内容、时间及其从实践课的目标、任务、形式、考核办法,用制度的形式定下来。让实践队伍的建设做到有纲可循,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上的盲目性。其次,要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升艺术实践能力。音乐专业的管理者应该多派教师到专业音乐学院进修,多出去参加学术交流,从而让老师打开眼界、获得新知、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勢。另外,要为老师提供一些赛课、教师音乐会等机会,让老师自身的教学与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再者,学校层面也应该完善实践教学教师的考核机制,不能以理论课教师的长处去考核实践课教师的短处。有许多音乐实践课教师,如果安排其表演,他可能会做得比较圆满,但要求其写论文,可能就会事倍功半,有的甚至写得文理不通。所以我们应该加入表演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实践等方面的评价权重,给老师们创设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最后,要加强教学条件的硬件建设,为老师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必要的场所。如音乐厅、排练厅、琴房、演出服、灯光、音响等等。地方高校应该抓住国家对教育发展进行大投入的良好时机,努力去争取资金和政策,从而建设好艺术实践场地。

综上,在地方高校发展转型大背景下,我们的音乐专业要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这个学科“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也必须正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努力探索出符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要求的实践课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只有这样,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才可以得到根本的提高,我们培养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19.

[2]谢秉元,陆苗.高等艺术院校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改革探索[J].乐府新声,2012(4).

[3]管建华.中国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28.

[4]刘敬芳,陈期射.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下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J].艺术教育,2012(6).

[5]熊建新,彭保发,陈端吕,王亚力.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及内容优化[J].武陵学刊,2014(4).

[6]张瑞智,朱咏北.本科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三)[J].音乐创作,2015(8).

(责任编辑:蒲应秋)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music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clear enough;; the cont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is not diverse enough;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is more traditional;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is not scientific enough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team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Releva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targeted reform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so as to cultivate music talents wh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ic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猜你喜欢
转型音乐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