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川
【摘要】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不断增多,因为老年人本身的体质问题以及生活规律性问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近些年存在明显的增长趋势。高血压是社会中最为常见的老年慢性病,因为无法治愈,所以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均会形成严重影响。对此,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健康性,本文提出几点关于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趋势的看法。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趋势;看法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145-01
0.引言
高血压属于临床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慢性病、终身性疾病,在恶化发展时会促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生命安全会形成严重威胁,这也促使高血压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此,提出对我国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趋势的几点看法具备显著社会健康性意义。
1.高血压疾病现状
通过对多个研究的资料收集后发现,目前高血压流行疾病学现状主要为:患病率为56.4%,一线城市高血压疾知晓率为5 8.4%(随着经济状况疾病知晓率逐渐下降),治疗率为57.4%,控制率为23.2%【1】。同时男性患者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但是女性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率以及治疗率明显超过了男性患者。另外,老年高血压患者虽然治疗率较高,但是知晓率、控制率并不高,这样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2】。
2.对我国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趋势的几点看法
2.1疾病特征
通过我国所开展的多次血压普查所获得的数据发现,在2010年时,我国已经有上亿的高血压患病人群,其中一半多的患者数据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同时北方地区明显高于南方,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农村高血压患病率明显超过了城市地区,但是整体来看疾病知晓率、控制率并不高,相对于美国而言仍然有明显的提升空间【3】。老年高血压患者具备较高的患病率,在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中患病率超过了70%,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均比较高。
另外,自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构成比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老年单纯性高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了混合性高血压,而混合性高血压又超过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同时随着年龄的提升这一数据更加明显。
2.2独立高危因素
流行病学的资料中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类型较多,同时多种并发症均具备较高的发生率,例如脑卒中发生率为41%,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2.5%,心衰发生率为28.5%,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7.3%,同时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相对于其余两种而言有明显的数量增長趋势嗍。除开年龄因素以外,收缩压水平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因素,男性与女性脑卒中、男性冠心病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冠心病患者当中约有80%甚至更高的患者患有高血压,同时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血压患者的数倍,特别是脑出血疾病。在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会因为高血压而导致脑卒中,同时因该疾病而致残的数量也有数百万。
2.3疾病控制方法
首先,饮食控制。在平常生活中采取低钾低钙、高盐的食物是导致高血压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发现,饮食中高盐是导致我国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约有60%以上的患者存在盐敏感【5】。同时,低钾、低钙、低蛋白质的膳食结构会明显加重钠对于血压的影响,食盐的食用量与高血压的危险关系呈正相关,每天盐摄入量超过12g时患者的高血压风险会提升10%。对此,高血压患者首先需要做好饮食方面的控制,在饮食方面采取低盐饮食为主,可以采取低钠盐作为饮食习惯。
其次,知识教育。为高年高血压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疾病宣传与教育。一方面,教育者不仅需要掌握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善于获得患者的依赖与信任,应用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的语言提高患者对教育者的信任,从而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其次,以健康宣教作为沟通主要内容。在沟通开始之前,需要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控制原则与方法等有基本的理解。另外,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检测血压的能力,尤其是在血压变化时需要及时告知医师,从而为临床生活规律、用药等给予合理指导与控制,达到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的目标。 再次,健康运动。许多研究中都发现运动和疾病有着负相关的关系,在运动越合理、越科学的情况下患者的疾病发生率、恶化率等可以得到更加科学的控制。运动和慢性病之间存在独立且相互协同的关系,国内相关研究显示,脂肪功能比较高且业余静态生活时间较长的人群,相关慢性病风险也比较高,和业余静态生活时间未达到1小时同时脂肪功能比未达到25%的人群,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方面的发生风险相对于其它人群而言分别高出121%、36%、81%、106%。由此可见,推行合理运动是控制高血压以及推动社会健康性的有效方法,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是提升老年人群自我保健意识以及自我保健能力的有效途径。
3.总结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发展,高血压这一类慢性疾病对于社会的危害性越发明显,有计划性、目的性的强化宣传教育,动员全体成员参与与提升老年人群慢性病防治活动中,真正落实高年高血压控制效果是高血压疾病的防治重点,同时也是改善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作为一名学生,我认为在今后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并主动接受相关的知识,从多方面、更高角度和深度提高高血压防治能力,从而促使社会人群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晓炜,施李丽,陆嘉豪,等.我国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的Meta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26(9):60-63
[2]王浈,宋景春,徐劲松,等.驻赣部队官兵原发性高血压的内分泌学改变[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1(2):133-135.
[3]牛瑞虹,李丰,姜静老年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7,23(5):507-511.
[4]贾焕琴,李晓芳,武艳.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院外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8):1237-1239,
[5]王改玲,陈还珍山西省忻州市城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9):99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