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及劣势,对推动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旨在为促进黔东南中药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2-0056-02
我国贵州省黔东南一直以来就有苗侗药都、天然药库的美称,近年来,黔东南凭借自身中药材产区特有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开展培育,采取龙头企业及品牌带动战略措施,推进培育集药材种植、药材研发、市场营销等于一体的产业,收获了十分可观的发展成效。然而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依旧面临诸多挑战[1]。由此,对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1.1 中药材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在黔东南州政府的不断推动、引导下,使全州中药材产业收获了显著的发展成效,特别是中药材基地已达到了一定规模。现阶段,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突破约4万hm2(60万亩),重要品种包括太子参、茯苓、钩藤、何首乌、山银花等。其中,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淫羊藿4个品种已得到国家GAP标准认证,头花蓼还是全国苗药唯一得到国家GAP认证的品种。施秉县盛产的太子参,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要明显超过其他省份生产的同类产品,限量可达到全国总量的一半,太子参俨然转变成一张令该地区名声远播的名片[2]。
1.2 多元化市场经营主体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中药材企业已发展至七十余家,有2家药品生产企业的2条生产线获取了新修订GMP认证证书;获取国家准字并生产的品种数为30个品种、33个规格,还包括咽喉清喉片、益肺止咳胶囊、龋齿宁含片等民族药品种。
1.3 中药材示范园区建设已成雏形
黔东南州中药材示范园区建设已成雏形总计有6个,其中有5个已被评为省级园区,另外1个园区也不断朝省级标准园区迈进。
2 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及劣势
2.1 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
(1)有利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相继提出“发展绿色中药材种植业,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的政策;贵州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为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大众化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黔东南州政府十分重视。黔东南州政府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州重点发展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制度层面上对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了规范,推动了相关制度的制定,为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法律保障。
(3)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黔东南州是贵州省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素来就有“苗侗药都”“天然药库”的美称。现阶段,全州查明的中药资源总计有2 831种,分别包括药用植物2 656种、动物药154种、矿物药21种。在我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药材品种中,黔东南占有328种,占比为90.4%。
2.2 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劣势
(1)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不利。在很长一段时期,黔东南相关部门缺乏对中药材野生资源适量开发的有效保护,使得地方民众对中药材野生资源进行大肆采摘、攫取,对中药材野生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未有构建科学完备的信息平台。现阶段,黔东南尚未构建科学完备的中药材市场供求信息共享平台,生产、销售等一系列信息缺乏有效流动,中药材不论是种植还是销售均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供需信息交流不畅,市场价格出现极大的波动。因为未有切实稳定的销售渠道,药农不得不同时承担中药材种植的自然、市场双重风险,这些风险必然会对药农种植中药材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多种不同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供求关系越来越不协调,一些原料产业呈现出忽高忽低的发展形势,这种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3)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有限,“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黔东南中药材企业大部分规模有限,因为资金不足,为了缩减风险,在新药研发方面,推行“短、平、快”战略,从而引发了不利的低水平、重复生产状况。除此之外,一些中药材加工企业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采取拉低产品价格的手段,而未對自身研发能力予以足够重视,使得基础研究滞后,技术创新水平薄弱,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药农技术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彰显。
(4)标准化生产水平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对于中药材种植而言,现阶段依旧存在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再加上产业监督管理不足,造成一些中药材残留超标。此外,在中药材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外表美观、较长的保存周期,一些药农和经销商用硫磺对中药材进行熏蒸,从而对消费者用药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 推动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在新形势下,要紧紧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强化对国内外成功发展理念的学习引入,切实推动黔东南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关于如何促进黔东南中药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可以将下述策略作为着手点。
3.1 强化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
野生资源是作物栽培的重要基础,保护野生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黔东南虽然有着丰富的中药材野生资源,却因为近年来的无度采挖,使得中药材种群数量、规模不断萎缩,一些中药材甚至处在濒危状态,迫切需要得到有效保护。因此,首先应当加强中药材野生资源的调查统计,明确黔东南中药材资源的种类、分布、重点品种蕴藏量等情况,以及人工栽培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生产工艺、供需量等情况,制定科学适用的中药材发展规划,为构建中药材野生资源动态保护机制及信息服务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培育中心,推进省内外优良中药材品种的引入、筛选、推广,采集名优中药材野生资源,加大中药材优选力度[3]。
3.2 构建科学完备的信息平台
首先,推进构建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建立以黔东南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中心,以中药材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有序市场网络。其次,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大宗中药材品种各个环节的可评价体系,确保中药材生产企业使用有清晰来源的中药材原料。最后,构建中药材预警机制。汇集行业协会、企业等构建中药材资源信息网络平台,并与全国中药材资源信息网开展有效联动,实现对中药材市场发展实时动态的及时掌握,构建中药材预警机制,进一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3.3 推进政府与企业的有效联动
现阶段,销售不畅是阻碍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中药材从业人员,尤其是龙头企业应当强化宣传,开拓营销渠道,选聘综合素质高的营销人员。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引入中药材深加工企业,以消除中药材产业瓶颈,开拓中药材产业渠道,提升产业附加值。与此同时,可推行互惠互利的经营手段,诸如“企业+药农+技术支持”的经营模式,真正意义上调动起药农中药材种植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中药材种植存在不小的风险,所以可尝试将农业保险引入至中药材产业体系中。除此之外,政府应当进一步给予有效扶持,特别是推进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的制定、實施,建立药农、中药材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切实与国家扶贫政策开展有效相融,依托扶贫资金促进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
3.4 强化基础研究,推进产学研交流合作
中药材产业是一个离不开可靠技术支撑的产业,为推动黔东南中药材产业发展,应当强化基础研究,逐步提升中药材质量,打造“黔药”“苗药”品牌,推出特色产品,提升市场竞争优势。首先,应当强化中药材资源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对黔东南野生中药材资源开展科学系统的调查研究,推动运用科学可行的保育方式方法,多种途径引入其他地区优良中药材品种等,开展当地适应性培养。其次,强化中药材高产培植技术手段的研究,尤其是规划化、工厂化培植技术手段的研究。再次,强化中药材良种的提纯复壮,强化优良中药材品种选育,推进各式各样中药材品种优良性状的有效结合,自源头层面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最后,推进“产、学、研”交流合作,凸显各方优势的充分发挥。高校可开展基础层面的研究,诸如良种选种、高产栽培方式方法研究等;企业可依托一系列资源优势,推进科学研究成果的研究、推广,进一步促进黔东南中药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4]。
参 考 文 献
[1]陈建祥,王忠平.施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5):21636-21637.
[2]Jang J W,Lee J Y,Kim C J.Anti-asthmatic activity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 roots of Gastrodia elataBl[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0,
10(2):147-154.
[3]陈建祥.施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1,28(4):539-540.
[4]王云生.黔东南州天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