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近日,微博上一段视频掀起了热议,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黑龙江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毛振华在视频中控诉其在亚布力遭欺负、愚弄的经历,并恳请“评评理”——他称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侵占企业23万平方米土地。
据悉,黑龙江方面非常重视,已就毛振华反映的问题,专门派出省委省政府环境整治办、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赴亚布力开展深入调查。相信经过调查,只要毛振华反映的情况属实,问题一定能够很快得到解决,相关责任人也会受到责任追究。
问题的关键在于,毛振华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也是1992年“下海潮”中率先下海的精英之一。他的视频一发出,立即得到了包括潘石屹在内的一批知名企业家的声援。因此,不怕得不到有关方面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不怕问题解决不了。但是,那些没有毛振华这样的人脉和知名度的企业与企业家,他们的遭遇如何,有没有毛振华相似的经历,是否也要政府来帮着“评评理”,可能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说,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决不是靠嘴说出来的,也不是文件写出来、会议讲出来的,营商环境是靠行动做出来的、靠企业家和投资者口碑凝结起来的。说得再好、写得再美、讲得再动人,行动上不落实,企业和投资者感受不到,一切都是空话,甚至会出现“关门打狗”这样的现象。
虽然毛振华的遭遇需要黑龙江方面调查后才有最终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营商环境不佳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是存在的,是影响和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上,类似毛振华这样的遭遇,在东北并非个案。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要知道,投资的目的就是赚钱。只要投资环境好、能够赚到钱,投资者就会蜂涌而去。反之,则有可能敬而远之。为什么长三角、珠三角能够吸引那么多投资者,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很好,亲商爱商已经蔚然成风,投资者在这些地区投资放心安心。
很显然,毛振华事件发生以后,对东北的投资环境可能是雪上加霜,对亚布力更可能是致命打击。要知道,一个地区要创出“好名声”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大代价。要“坏名声”则十分容易,而要将“坏名声”再变成“好名声”,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近年來,从上到下都在强调改善投资环境,要求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都在把吸引投资者当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作为经济发展重点的东北,更是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当作振兴东北的主要抓手,大会小会强调,各类文件要求,且作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投资环境”一词,俨然成为了东北各地的高频词。但从毛振华事件来看,地方政府在落实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很多要求并没有能够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很可能都还躺在政府办公大楼、躺在政府的抽屉里。不然,像毛振华这样的事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近两年来、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激励企业家创业、鼓励企业家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政策很多,而且,最高人民法院还选择了一批典型案件,对涉及企业产权的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目的都很明确,就是要调动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消除民间投资者的担忧,释放民间投资热情。如果继续发生损害民间投资者利益、伤害企业家感情的事,显然是需要大力整治、严肃处理的。按照经济发展需要,投资者的气可鼓而不可泄、可激励而不可伤害。毛振华案,或是一个个案,但决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如果有关方面和地方政府能够认真搜集一下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相信会有很多反映。
对投资环境来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横向纵向一直比较,才能找出差距。毛振华案可能不一定是东北投资环境恶化的表现,更可能是投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的结果。对广大企业家来说,可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很多的优惠政策,而是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优惠政策有用完的一天,也有兑现不到位的情况,而发展环境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企业家是一个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群体,你给他们一个好的环境,他们会还地方一片灿烂天空,给地方就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经济实力增强等都能提供强大的支撑。切不要为了一时之利、一己之利去伤害企业家的感情。地方经济要发展,企业家的感情是最不能伤的,也是不该伤的。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精神在东北大地上闪光,这是所有东北人应当懂得的道理,也是东北能否振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