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广州剪发易服现象的文献收集与整理

2018-09-10 01:37李敏慧孙恩乐
炎黄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广州学生

李敏慧 孙恩乐

摘 要:1911年民国政府诞生,对于男性,辫子剪去了;对于女性,裹脚布去除了。但从广州当时社会流行的粤讴可以得知,剪辫并非易事。在民国建立初期,广州人特别是女性对于服制的理解是模糊的,学生在广州女性服装变化中起到一定影响。本文从那时候的一些影像资料中寻找到民初广州的服饰是新潮旧式,中西结合,长袍马褂与西式服饰并行,服饰新奇多样。

关键词:广州;民国初期;剪发易服;学生

1 民国建立前广州人抵制剪辫

在民国建立前,广州反对剪辫的人不在少数。1905年夏,有粤讴《唔好自》[1],是“不要剪”的意思,词里大意就是“我和我的辫共处这么久,多久才能长得那么长,怎么舍得剪掉,而且受之父母,生自先天,即使大热天也只是把周围的头发剃去。自古大辫头惹人羡慕,把它抛除是疯癫之事。”认为长辫是国粹,自己的辫子比面子重要。抵制“剪发令”的人,除保皇守旧分子,还有满族人士,甚至表示“宁愿不要头也要留下辫子”,即“吾头可断,辫不可剪”。另外,到1910年秋,清政府设立的资政院议决通过剪辫易服的议案,当年一首粤讴《谁叫剪发》[2]则表示反对剪辫,不理解为何皇亲国戚也会提倡剪辫,认为辫子是清朝的命根,保护辫子,犹如保守江山一样重要。后来随着剪辫风气从军队发展到学校,多数百姓对剪辫一事见怪不怪。

1911年11月9日,省咨议局开了大会,宣布广东共和独立,通知全国。会上,选举仍在香港的何汉民作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粤省大都督,他下令改纪元年为中国的黄帝纪元4609年,并下令剪发。广东军政府成立后,颁布改元剪发令,民众群情激昂,这一天,广州人热情高涨,男女老少,士农工商,人人都把那连祖宗顶了260多年的“天然锁链”剪掉。当时出版的《兴汉纪念广东独立全案》[3]:“剪辫之踊跃:实行反正之议既决,无论老弱少壮之男子以及士农工商兵,无不争先恐后,纷将天然钻链剪去,是日堤岸一带之剪辫店,自朝至暮,挤拥非常。操此业者,几致食而无暇,到车衣店定购公装衣服者,亦纷至沓来,统计是日剪辫者,尽有二十余万人。”(见图1)记载广州民众剪辫易服的盛况,一天就有20余万人剪辫。如果当时有吉尼斯大全,广州或许也能记录在案。

2 民国建立后广州人对服装的迷茫

剪了辮的人还要做一件事,到车衣店订购公装衣服,大家打算面貌一新迎接新政。大部分剪掉辫子脱掉长袍马褂后的广州人并不知道穿什么,新款服装取消了服装等级的差别,百姓都认为清末官僚富商的旗人服装与时代不符,年轻一代开始大行时尚服装之道。有识之士将服装和妇女解放联系起来,声讨缠足,认为传统服装对妇女是一种束缚。

民国初年,广州有几种人是喜欢穿长袍马褂的,如经商的掌柜、在校的教师、银铺的先生,不过长袍马褂本来就是满族人的服装。广州那时候仍有不少旗人,他们多住在老城的中心,如今越秀区中山五路和中山六路等。尽管旗人衣服与本地人区别不大,但他们衣衫腰部必横系一不同色阔寸许的布条,脚上鞋面以厚布密缝榄核形线条,鞋底是木的,密布铁钉,走起路来声音清脆,一看就是旗人。女子服装,长袍蔽膝,袖阔盈尺。满旗头髻,多插横钗,汉旗则梳略长而尾翘的髻,不插钗。满旗天足,履不抽踭,拖之而行,汉旗缠足,但多不作纤纤莲瓣。[4]

更多的人剪辫后不知穿什么。“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的现象到处都是。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人崇尚西方人生活,会选择穿西装(图2[5])。广州第一家洋服店,是1880年创办的信孚成记洋服店,它位于沙面租界附近的沙基(现六二三路)。[6]但西装真正流行却是民国以后的事情。到了上世纪20年代,由于广州是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受西方文化影响,穿着西装被看作接受新思想的象征而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广州也越来越多年轻人把穿西装视作时髦。穿西装的男子极多,有教师、学生,各机关的办事员和洋行职员。

在广州惠爱路(今中山五路),有一间九同章绸缎店,原先是以缝制中服闻名的,但见西装流行,便专门在营业厅开设西服部。因“九同章”手艺出色,岭南大学师生的西装后来全都由它承做。岭大学生外出,西装笔挺,洋派十足,当时广州的女孩子中流行着“法政公(老的意思),高师穷,一中广府唔中用(不合适),农业工业晒到黑,惟有岭南才做得(合格老公)”的顺口溜。[7]

3 民国建立后广州女性的服饰

清末以来,妇女服装已发生较大变化,民国初年剪辫易服风气又使这种变化推波助澜。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妇女的装饰趋于洋化,追新求异成为部分市民的服饰时尚。然而,作为学生,盲目追求奇装异服必然引起教育当局的不满和担心。1913年,一些时髦女性的奇异服装很快令广东女学生仿效,就像当下女学生疯狂追星一样。报道说“穿着猩红裤袜,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其始不过私娼荡妇所为,继则女学生纷纷效法。”[8]就算当时没有网络但时尚流行要素也是无法掩盖的。广东那边女学生刚刚流行的新服装就像滔滔江水,很快就传到了江苏。南京的女学生也开始穿着流行的时装,这让当时的教育部门颇觉头疼。

随后,广东教育部门下令整肃女学生的奇装异服:“以后除中学以上女生必须着裙外,小学女生凡14岁以上已届中学生年龄者一律着裙,裙用黑色。”这就是“上白下黑”的文明新装。学生一带头,社会的各式人等,特别是女性,开始追逐新潮服装,旗袍一事大行其道。摩登女郎、交际名媛都要穿,普通百姓也要穿。商人就从香港、澳门等地买入旗袍,高领的、低领的,长袖的、短袖的,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不贵。香港的款式总是走在潮流最前面,当电影明星穿过的款式一旦流行起来百姓就想效仿,请裁缝定做,等明星效应过后这些服装就成仓底货。机灵的广州商人大批从香港进货,因此很多广州百姓就会去故衣店按需购买。

总结

从民国建立前一些粤讴可以知道广州人对剪辫态度的复杂转变,民国建立后广州服装由茫然不知到各种服饰杂然而出,百花齐放。年轻学生在民国建立后的广州服装变化中充当了不可缺少的角色,男学生的主流服装是西服,而女学生经历了效仿妓女服饰到被教育部规定穿着文明新装的过程。这一切体现了民国初期广州人对选择服装时由迷茫到自由选择再到多方效仿的演变过程。

参考文献

[1] 林子雄. “辫子”的故事.《羊城后视镜》[M]广州:花城出版社 , 2017.11:(45).

[2] 林子雄. “辫子”的故事.《羊城后视镜》[M]广州:花城出版社 , 2017.11:(47).

[3] 《兴汉纪念广东独立全案一卷》,(清)大汉热心人编,广州宣统三年(1911)版.

[4] 左岸.清代广州八旗轶闻.新浪微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d355b0100dtl6.html.

[5]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纂.辛亥革命在广东[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10:图319-320.

[6] 林子雄. 民国羊城服装.《羊城后视镜》[M]广州:花城出版社 , 2017.11:(192).

[7] 五花八门的民国服饰.羊城晚报https://tieba.baidu.com/p/3981207795.

[8] 《粤女生之怪装》,载《天公报》1913年6月15日.

猜你喜欢
广州学生
An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Inventions and Inventors in the 1880s
快把我哥带走
2020达亿瓦秋冬时尚秀在广州举行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