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摘要:江苏省地处江淮沂沭泗下游,河湖水生态保护压力巨大。2016年10月,中央作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省河长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后,江苏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应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准推动。
关键词:江苏省;河长制;发展
中图法分类号:TV8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8.0215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省滨江临海,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90%,有大小河流100多万条,其中乡级以上河道2万多条,长江、淮河等流域性河道32条。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江苏省地处江淮沂沭泗下游,既要承受上游200万KM2的洪水下泄,又要承接来自上游排放造成的污染,加之境内地势低平,河湖水网密布,水动力不足,河湖水生态保护压力巨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江河湖泊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李克强总理指出,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倍加珍惜。2016年10月,中央作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彰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充分体现全面推行河长制在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专门批示,并多次深入河湖一线调研指导河长制工作。江苏省政府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截至2017年底,全省河长制工作进展顺利,省、市、县、乡、村五级落实河长60467名,实现江苏省全覆盖。各级河长通过认河、巡河、护河、治河“走马上任”,河长制督察、考核、信息共享等制度已经形成,“一河一策”编制、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省级河长集中开展巡河行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当前,如何迅速掀起江苏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新高潮,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准推动。
1 精准定位,科学把握河长制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河湖治理体系的重大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江苏省新老水问题交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河湖管理是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行河长制这一重大举措,通过建立党政主导、高位推动、部门联动、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抓住了“九龙治水”的关键,变多部门治水为党委政府统筹治水,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有利于扭转河湖治理中地区分割、部门分治的局面,把治水管水责任落到实处,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近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先进理念,倒逼水利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管护和治理并重的河长制内涵,倒逼水利发展必须扭转重建轻管为建管并重、以管为主。对于水利管理领域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河湖划界确权、堤防占用与水域侵占、河湖污染等重大水问题,都可以通过河长制这一责任体系和平台,有效助推解决,还群众一湾碧水清流。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江苏省级层面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河长制的顺利推进、全面推行。各地均成立领导机构,省、市、县、乡河长制办公室也已全面组建。在河长制组织体系中,水行政主管部门担当着重大责任,必须切实扛起责任,不仅要当好总河长的总策划,还要做好具体的协调督办工作;不仅要服务好本级河长履职,还要督促检查下一级河长开展工作;不仅要自身履好职,还要协调其他部门尽好责,真正做到忠诚履职、尽心尽责。
2 精准发力,准确聚焦河长制重点任务
江苏省河长制架构体系基本建立,制度体系基本构建,河长工作全面展开。下一步要聚焦工作重点,摸清问题、理清思路、找准对策,真正实现精准发力。
摸清河湖家底是前提。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措施聚焦,才能更好地履行管河、护河、治河责任。首先,必须掌握全面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和源头控制,从河湖资源、环境、生态、岸线等方面找全、找准问题。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摸清沿河湖所有取水口、排污口、水源地分布及沿岸产业布局、污染源分布情况,摸清有多少工矿企业污染源、有多少农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有多少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口,不仅要量化到干河,还要量化到支河小流域。在岸线方面,要摸清楚岸线开发利用情况,有多少非法码头、违法建设、违章建筑。在河湖管护方面,要摸清违法采砂、违法取土、违法填湖、堤防占用等情况。其次,必须梳理问题清单。要将河湖存在的所有问题整理成表式,标注在图上,注重统筹河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上与岸边的关系,分门别类形成详细问题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再次,必须形成责任清单。对梳理出的问题清单,要明确责任部门、重点项目、治理要求、完成时限,逐项交办出去,真正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走”。通过问题交办督办,层层传导压力,促进问题解决。
明确工作思路是关键。立足江苏省河湖水网密布的特色和优势,着眼找准河长制工作的主抓手,省政府在全省组织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各地要创新思路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系统推进江苏省水治理。首先,确保目标可行。目标的确定要注重远近结合,既要有中长期目标,也要有分年度目标;要注重定量与定性结合,既要有描述性目标,也要有指标性目标;要注重个体与整体结合,既要明确本河湖、本河段的目标,也要明确上下游、干支流的衔接关系。其次,确保任務全面。“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全面涵盖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水文化建设、水工程管护、水制度创新,体现系统治理思想,呼应当前江苏省河湖管护和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深化江苏省河长制实施意见明确的重点任务。在确定河湖管护和治理任务时,要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做到任务与问题、任务与目标两个相对应。再次,确保计划落地。围绕行动计划总体工作部署,加紧制定重点任务具体措施方案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任务时间节点,强化项目支撑,落实投资渠道,保证按期实施到位。
聚焦治理措施是重点。推行河长制是一场治水攻坚战,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发力。首先,突出水环境治理。把水功能区达标整治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同时,着手推动水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修订工作,形成水功能区纳污总量与陆域排污单位相对应的总量控制制度。其次,突出“三乱”整治。全面清理乱占乱建、打击乱垦乱种、严惩乱倒乱排,不遗余力地对饮用水水源地及其输水通道、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水域进行排污口整治,严厉惩处偷排污水、乱倒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再次,突出长效监管。尽快完成确权划界工作,量化河湖空间管理和事务管理,明确管护主体,不断恢复河湖管理良好秩序。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实现巡查、监控、网格化日常管理全覆盖。全面推廣“五位一体”管护模式,确保广大乡村河塘早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3 精准推动,合力攻坚河长制关键工作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第一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意义重大,必须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强大合力。
保障河长巡河到位。河长巡河是河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组织河长巡河,能够有效推动河长制工作任务得到落实。河长制办公室要谋划好河长巡河,制定好巡河方案,转变工作思路,变等河长来巡河为主动约请河长巡河,创新工作方式,定期向河长汇报情况,推动河长持续履职。服务好河长巡河,为河长巡河做好周密安排,力求在更高层次上研判河湖治理形势,在更准精度上剖析存在的问题,在更大力度上提升河长工作要求。落实好河长要求,及时交办、督办、查办,确保河长要求落实到位。
保障部门联动到位。部门联动机制是河长制推行中的重要工作机制。河长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这一平台作用,主动承担好组织协调职责,努力形成河长制办公室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责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立问题交办处置和协调联动机制,通过领导小组会议、河长制办公室例会报告、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上下游联动等方式,加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协作联动,强化各部门在项目推进、执法监管、督察考核中的工作责任,努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保障督察考核到位。进一步强化督察组织,定期开展巡查,联合开展督察,定期督查通报,确保成效。强化考核评价,健全完善河长制考核办法,建立一套简便易行、持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考核标准,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发挥督察考核的杠杆作用,通过督察督办、考核评价进一步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
保障宣传引导到位。推进河长制工作,需要群策、群防、群治,形成良好氛围。必须充分发动主流媒体,集中对各级河长巡河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推动问题更好地解决。必须充分用好新兴媒体,定期推出报道,提升宣传效果。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举报热线,畅通与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河湖宣传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加大河湖科普宣传力度;主动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凝聚河湖保护管理的强大合力,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