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景春
摘要:随着市场对生猪需求的扩大,生猪个体养殖户、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数量增多,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也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在工作中发现目前生猪养殖中存在的生猪疾病给养殖户和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如果不对这些生猪养殖疾病进行预防控制,则可能会影响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生猪养殖及常见的几种猪病进行分析和预防。
关键词:生猪养殖;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04.133
1 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
1.1 猪瘟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病死率较高。发病时的症状为:猪部分器官出现淤血,之后有的器官会梗死甚至坏死,猪免疫系统可能会被破坏;体温快速升至40°,嗜睡;发病初期有便秘现象,后期会出现腹泻;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无法站立。猪瘟疾病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急性型在1周左右会死亡,慢性的病程大约在20~30 d,如果无法治愈则会在1个月后死亡。
1.2 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是一种由猪丹毒引发的急性热传染疾病。该疾病对周围的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且存活时间长,可通过水、饲料和饲养工具等进行传播。在发病之前无明显征兆,一旦发病猪体温会快速升高,皮肤出现红色疹块,蔓延速度极快,传染性较强。
1.3 猪呼吸道疾病
猪呼吸道疾病发病时,最明显的症状是:猪的面部变形,猪的鼻子部位受到严重损伤,出现萎缩现象,对猪的器官生长也具有阻碍作用。此外,呼吸道类疾病会使猪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还可能会导致呼吸道综合疾病,比如蓝耳病的发生。
1.4 猪链球病
猪链球病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病毒传染性疾病,一般多发于春夏季节,传染的方式是伤口感染。猪一旦患病之后会出现出血症状,甚至伴有脑膜炎疾病。发病时的症状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力不支无法站立。严重的会突然倒地或抽搐,该疾病一般会在1~2 d就会死亡。
1.5 仔猪黄白痢疾病
该疾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最明显症状是出现腹泻,常发生于仔猪身上。黄痢一般出现在1周龄左右的仔猪身上,仔猪会突然排出黄色稀粪,伴有臭味和气泡,严重的会死亡;白痢一般常见于10~30日龄的仔猪,患病后出现白色糊状粪便,臭味较浓,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脱水而死亡。
1.6 仔猪渗出性皮炎
仔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由于皮炎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多发于哺乳期或刚断奶的仔猪身上,多发季节为气候潮湿的梅雨季节。发病之后出现的症状为:身上出现黑色痂,发出恶臭味,伴有轻微腹泻,病死率较高。
2 生猪养殖中的疾病防控措施
2.1 做好疫苗注射工作
为了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或尽量避免传染性疾病大范围传播,养殖人员应全力做好动物免疫工作,采取疫苗注射的方式进行积极预防。对于猪丹毒、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可采取疫苗注射的方式來加强猪体内的抗体;针对呼吸道等综合性疾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往往是由多种病毒或病菌引起,所以除了进行注射外,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一旦发生猪患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必要时进行扑杀和深埋,并对养殖场所进行全面消毒,避免感染其他猪只。如果对于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则会大大扩大感染范围,增加养殖损失。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强化免疫防疫意识,采取针对性的免疫防疫措施,确保猪只健康成长。
2.2 加强饲养管理
生猪养殖疾病和养殖的环境、饲料等有很大的关系,有部分疾病,比如寄生虫类疾病就是由于饲养条件差、猪舍不整洁等引起的。因此在疾病防控中还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对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给猪的健康生长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比如彻底清理猪舍,及时处理污水、猪粪便和其他排泄物;加强对猪只饮水和饲料的管理,对养殖工具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消毒。
2.3 针对黄白痢的治疗措施
仔猪比较容易患黄白痢疾病,对仔猪的发育生长影响极大,而且还容易引起仔猪死亡。因此,在仔猪养殖中,如果发现仔猪患上黄白痢疾病,应及时在其皮下位置注射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一般是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2~3 d;如果病情没有转好则要同时服用补液,仔猪患病比较严重时,可采取静脉注射方式进行治疗。
3 结语
针对这些疾病,应在养殖中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比如注射疫苗,加强免疫检疫,加强饲养管理等。另外,当猪患病后,对于传染性疾病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消毒,并使用相应的药物开展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康艳红.试析我国猪病治疗无效的原因及有效防治策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5):9-10.
[2] 赵忠诚.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防治策略[J].养殖技术顾问,2014(12):165.
[3] 徐玉.夏季生猪常见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