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学生才乐听?

2018-09-10 09:23谭华珍
大东方 2018年5期
关键词:沟通教育

谭华珍

摘 要:本文从消极语言与积极语言在教育中运用的不同效果对比,总结出积极性的鼓励性的语言才会被学生接受。最后,本文还给积极的语言沟通提出四点原则:着眼于优点而非缺点;关注解决问题本身而非被情绪所控制;引导自我发现而非批评或建议;说“如果……更好”而非“但是……”。

关键词:积极语言;消极语言;沟通;教育

一、充分利用积极性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优点更优,改掉不良的行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科目教学,还是思想教育,似乎都离不开说。但语言是把两刃剑,消极的负面的语言,就像寒风中的一把冰刀,充满暴力。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可能往小处说是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往大处讲可能会让他们几十年还走不出自卑的阴影,甚至会导致像抑郁症等更极端的事情发生。而积极的正面的语言就像冬日里的暖阳,可以使优点更优,可以将不良的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可以引领孩子自我总结,自我成长。

为了调动学生们思考与质疑的积极性,上一学年我在班内开展了每周向老师提两个问题的活动,刚开始同学们很积极找老师,后来发现提问的人次渐渐少了。我再次开班会,给学生们打鸡血,进行鼓励。班会课之后,班干部小玲和小萍找我反映问题。小萍说:“不是我们不问问题,是有些老师不太愿意帮我们解答。”这倒是让我有点意外,因为据我了解,我们班的科任都是非常敬业的,对这一活动也是大力支持。我就问是什么让他们觉得有些老师不愿意解答他们的问题。小萍和小玲就接着说,他们去问问题的时候有的老师会说:“在课堂上我都讲过啦,看笔记就可以了。”有的老师会说:“这书本上不是有吗?肯定是没认真看书。”有时老师还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提出来,是为了凑够数应付班主任的吧?”小萍和小玲最后总结了一句:“现在很多同学都不敢去找老师啦。”孔子说,做学问要不耻下问,这说明向别人请教问题本身是很需要勇气的。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很多,他们很怕别人嘲笑他们那么多简单的问题都不懂,所以他们在学习方面很自卑,很害怕向别人请教,任何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都会触动他们战战兢兢的敏感神经。而成绩较好的同学是比較骄傲的,他们更不想被别人知道,自己其实也不是那么学霸地一学就会。“在课堂上讲过啦”、“这书本上不是有吗”、“这么简单的问题”给学生们的潜台词就是“上课不认真”、“没看书”、“笨”。就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就更加难以迈出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学习的脚步了。为了重拾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将情况反馈给科任老师们,后来老师们有意识地使用正面的鼓励性的语言去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我们班提问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积极性语言的原则

语言的力量非常大,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面对处于成长多变期、还要依靠外界来定位自己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更应小心谨慎自己所说的只言片语。如何避免使用消极语言?如何能从正面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呢?下面提供几个操作原则供大家参考。

(1)着眼于优点而非缺点。

如果教育工作者每天只关注学生的缺点,他的缺点在老师与自己眼里就会无限放大、膨胀,最后把优点都挤掉了。如果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优点,老师不再是消极思维,不再使用消极语言,无论是老师或是学生都将受到鼓舞,结果优点会越来越多,缺点悄悄消失。在与学生沟通时,也多说他的优点,他的优点会更优;教育工作者不可总是向学生提起他的缺点,这样他不仅会觉得自卑,觉得不可能再改变,甚至还会反感别人的建议,不愿意再与老师沟通。有些缺点其实很小,没有必要放大,随着学生优点的发展和长大,他们阶段性的一些不好特点就会消失,如青春期比较情绪化,学生有些情绪化并不能定义为他们的缺点。

(2)关注解决问题本身而非被情绪所控制。

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难免会有点小情绪,如果我们被情绪带着走,就容易说出一些讽刺、嘲笑、指责、失望的话,当我们的话带上负面的情绪与语气,说得再有道理学生也不会乐意接受。所以当情绪出现时,关注怎么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从事情的效果来判断而非发泄不满或懊恼,先赢得学生的心再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要先从冲突或情绪中暂停,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

(3)引导自我发现,而非批评或建议。

有人可能会问,只说优点,不提缺点,那学生怎么会认识到错误或不足?学生又怎么能完善自己呢?不好的东西自然是要改正的,但不是由教育者提出来,而是由学生自我发现,我们只需从正面引导他们发现就好。本文开始的案例中,有些老师觉得学生问的问题是为了应付老师,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如果出口批评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而如果提出所谓的建设性的建议,学生是不是就感到尊重,从而听从老师的建议做得更好呢?我们首先要分清楚提建议的前提是什么,如果是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苦无对策而主动来向老师寻求建议,我们引导他们自己找方法,他们也发现不了时当然可以给他们指点一下;但如果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老师指出来的,老师再给他们提建议,变成是先批评再建议的模式了,而学生并不一定会认同这样的批评与建议,就算他们客观地认同了,但也没有由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法来得深刻。

(4)说“如果……更好”而非“但是……”。

经常听到老师先赞扬学生两句,然后话锋一转,就开始了长长的建议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但是”句了。“但是”句给学生的感觉是,前面表扬的都是形式上的开场白,“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老师真正想表达的,所以他们不但不觉得自己被欣赏了,还认为老师这样说话很虚伪。而换成了“如果……更好”之后,前面的才是重点,“如果……更好”变成一句补充的话,真正起到提醒的作用。我们来简单对比一下这两种句型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吧。学生们想在自习课上看场电影,“但是”句是这样的:“我知道你们学习有点累了,但是我们时间紧,还有许多内容没有完成呢。”而“如果……更好”句是这样的:“看场激励人心的电影确实能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如果能把这两道练习先做对就更好了。”

三、总结

什么样的语言最受学生欢迎?自然是鼓励性的引导性的积极语言。消极语言只会让学生感受到冷漠、指责、讽刺和失望,而积极的语言首先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正面的态度和积极的思维,然后选择鼓励性的给人以温暖和力量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帮助。所以,话要积极地说、从正面说和一步步引导着说,学生才会听。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中学)

猜你喜欢
沟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高专班主任与学生教育沟通问题探讨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