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同堂 李福安 邓光君
摘 要:高铁产业与汽车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二者都走过技术引进和“市场换技术”的道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铁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汽车产业却落后于世界水平。本文试图从高铁产业与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分析两者的不同:中国高铁由铁道部统一规划,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引进的国外技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汽车产业总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消化吸收,最终技术再次落后国外不得已再次引进国外技术,形成恶性循环,受制于人。本文通过对比高铁产业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的不同,对于我国今后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铁产业 汽车产业 研发投入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b)-162-02
1 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提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高铁产业和中国汽车产业就是非常好的例证。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存在很多问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较低,企业效益差,大部分产品都集中于中低档次,产品附加值较低,且技术水平长期落后于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严重缺乏综合竞争力。
而高铁产业则异军突起,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实现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各大产业的典范。从2004—2014年,中国迅速成长为全世界公认的头号高铁大国,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高铁运营管理技术和高铁系统集成技术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汽车产业与高铁产业都经历了技术引进,都走过了“市场换技术”的这条路,但是发展现状却差别很大,学术界对于这背后原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从汽车产业与高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再从其指导思想与实际行动是否独立自主,对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是否进行了消化吸收再创新这几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别,为我国今后制造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是否独立自主发展
2.1 指导思想是否独立自主
中国汽车产业各大企业的领导阶层基本由当地市政府领导决定,而当地市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主要就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意味着高风险,回报不稳定,收益不稳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当地的短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较弱。而且国企等领导更希望稳定性,不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企业出现任何问题,所以其较多关注如何在短期内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而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的一些战略性规划则缺少足够的关注。因此汽车产业的领导们对于创新发展的风险比较排斥,没有创新发展的动力和决心,因此他们没有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来,而一味地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进行合资生产。
中国铁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尝试过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由于当时国内技术水平过于落后,没有掌握先进的200公里动车组的整套技术,但是中国当时的研发人员并没有放弃,这次技术引进,让国内的科技人员在动车组的技术方面有了扎实的积累,为2003年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从而在2002年11月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的研发制造,在2004年之后的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奠定了基础,在这期间,中国高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加强自身研发平台的建设,最终在2007年试验了国产化的“和谐号”动车组的批量生产,在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提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技术只有靠独立自主才能取得进步。
2.2 实际行动是否独立自主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工业生产国和汽车产品销售国,但是由于国产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不良,国内各省在改革开放初期,都设立了自己的汽车相关產品企业,但是由于各省的汽车产业市场份额比较少,所以没有发挥出汽车产业的规模效益来,而汽车产业是非常典型的规模成本递减、规模效益递增企业。目前国际公认的汽车经济规模大约在年产200万辆左右,但是我国2016年四大汽车集团“上汽集团”的产量为648.89万,“东风汽车”的产量为427.7万,“一汽集团”的产量310.6万,“长安汽车”的产量为306.34万,而其他企业的年产量都没有达到200万辆。汽车企业规模过小,导致其对于研发投入这种高度外部性活动的积极性较弱。
中国铁路相关的部门一直存在半军事化的管理风格,1991年出台的铁路法至今仍在运行。铁路法的第三法案规定了,中国铁道部作为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全国各地的铁路相关各种事务。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铁道部作为中国所有铁路部门的总部,在战略决策、监管、运营等方面全权负责,虽然在管理上有些垄断性质,但是其决策效率更高,更具有集中度,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对于我国高铁产业的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自主研发、国外引进、生产、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都能发挥规模优势。虽然各地的铁路局在一些辅助项目方面慢慢的被放权,给予了更多的自由,尤其是在商业方面,但是中国铁道部在核心职能方面牢牢把握住,通过全国性的综合协调,来充分发挥计划性的优势。
3 是否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3.1 汽车产业引进国外技术,没有进行消化吸收
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政府逐渐将汽车企业放权到社会中,同时政府的资金方面支持也降低了很多,所以很多汽车企业基本没有能力进行研发投入和创新,而且自身的质量和实力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大部分国有汽车企业都选择了合资的方式进行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将引进国外技术作为快速发展的一种捷径,而没有对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行重视,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最终导致了我国汽车企业,陷入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生产,不进行消化吸收,导致实力落后于国外,再次引进,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中国汽车产业永远受制于人,缺乏独立自主。
中国汽车产业引进技术后,没有进行研发主要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消化吸收方面,仅仅停留在引进技术。和中国中车2015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据营业收入的4.11%相比,我国汽车产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只有2.1%,丰田在2010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6%,大众为5.2%,通用为5.4%,保时捷达到了12%,所以我国汽车产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距离世界汽车品牌还有较大的距离。研发投入不足,就意味着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性能都缺乏竞争力,很难和世界品牌进行竞争,只能依靠低价来打开市场。中国汽车产业在科技创新研发方面的资金预算严重不足,且增长非常缓慢,并不是企业与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是国内各大汽车厂商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由于汽车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基本特征,并不能给汽车厂商在短期内带来收益,所以国内汽车厂商缺乏科技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和动力。而且科技创新属于比较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各大汽车厂商是追求利润的,彼此是竞争关系,所以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使国内的汽车产业陷入研发停滞不前的情况。
3.2 高铁产业
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需要自身拥有科研实力,有消化吸收的能力,并且需要研发经费的投入,才能将引进的技术成功吸收,为今后的再创新做铺垫。我国铁路产业从一开始就培养起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在九五规划期间的“中华之星”的研制中,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研发过程中培养出來的自身科研实力,是铁路产业强有力的铺垫。并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后,适中加强重视自身创新实力的培养,不过度依赖国外企业,更不迷信国外现技术,并且在铁道部的指导下,不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这一阶段,利用自身的基础,与国外机构进行联合设计,通过这种联合设计,让国外合作方提供技术支持并进行培训,双方合作进行生产,在技术方面共同参与研发设计,以加速掌握消化吸收核心技术。通过这种边干边学的方式,我国自主研发团队的实力被进一步提高。在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我国高铁产业自主研发平台并不满足于现状,对很多关键性技术进行自主研发,以追求先进的技术水平,成功的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在技术上实现了赶超,成为世界高铁领域的领头羊。
4 高铁与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同的启示
4.1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要像高铁产业这样,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为指导,实现技术创新,走到世界前列,而汽车产业现在已经陷入了依赖外资,落后于世界的恶性循环。我国任何产业的核心技术,都是买不来的,国外势力也不可能轻易让我们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所以只能依靠自身研发,在引进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进行消化吸收在创新,塑造自身的科研实力,掌握核心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4.2 政府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制订好战略规划
中国高铁产业由于有中国铁道部的整体领导,所以在政策方面能吸引到国家的支持政策,有了政策支持,高铁产业的发展就飞速很多,而汽车产业发展过于分散,没有统一的管理组织,导致各大汽车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强大的联合体,也就无法在国家层面争取到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间由于属于竞争关系,大部分企业都追求短期利润,而科技创新属于高外部性的投入,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很多企业在研发方面都缺乏投入,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企业必然要走向科技创新驱动。这时候,政府要做好引导作用,引导企业走向科技创新,减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政府要通过制定支持政策,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全社会的科技创新。
4.3 注重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高铁产业依靠技术引进后潜心研究,实现了再创新,从落后走到了世界前列。而汽车产业引进技术后,不思进取,只追求短期眼前利润,所以到现在仍然落后于世界水平。要意识到,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是竞争关系,其不可能将最核心的关键技术转让给我们,即使转让给我们,也会加以多重限制,担心我们实现自主创新,摆脱其掌控。要牢牢把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的“自力更生”的思想,眼光要放长远,不可只注重眼前效益,全部指望国外企业。如果只是一味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不注重自身科研实力的培养,只能逐步陷入依赖别人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董燕.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对利润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 朱耘婵,王银梅.财政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基于2003-2013年省际经验数据[J].湖北社会科学, 2017(4).
[3] 任妍.中国产业赶超型自主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6.
[4] 胡海晨,林汉川,方巍.中国高铁发展: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及启示[J].管理现代化,2016,36(2).
[5] 张思远.中国高铁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