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8-09-10 04:16王小刚王建平曾洪萍程旭
长江技术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服务业

王小刚 王建平 曾洪萍 程旭

摘要:当前,四川省产业结构正在出现重大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凸显。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是四川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是实现四川省向全面小康和经济强省跨越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服务业;农业工业;融合发展

中图法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8.0105

1 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对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作用1.1 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强化经济增长支撑作用

近年来,四川省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服务业对四川省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增强。2011年至2016年,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2015年起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开始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2016年四川省服务业增速分别高于GDP和第二产业增速1.4和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5%,服务业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

但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服务业总量小、占比低,2016年服务业规模仅为全国第8位,服务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国7.1个百分点;二是速度慢、层次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各省(市、区)排名中仅列第19位,在西部地区也位居中下游水平,服务业内部以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业态占据主导,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中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滞后,与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当前,四川省正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是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在全球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和四川省发展阶段转变背景下,促进四川省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农业工业的服务需求,有助于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培育新的服务业需求,催生新的服务业态,做大服务业总体规模、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四川省经济增长引领支撑作用。

1.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

当前,四川省产业结构中传统重化工业仍占较大比重,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发展瓶颈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处于结构调整关键阶段,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

推动四川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升级,必须加快培育新经济、加快发展新产业,努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必须针对四川省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继续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使之焕发新的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趋势看,无论是新产业的培育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服务业与农业和工业的融合发展都是重要路径,不仅可以推动传统生产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四川省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而且,服务业与农业和工业的融合发展,必将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乃至新产业,进一步拓展省内产业发展空间,成为四川省获取新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1.3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四川省是全国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6位,但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经济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四川省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大多数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中居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应变能力弱,资源消耗大。

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发展实践表明,通过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融合发展,改变传统的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是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四川省加快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促进传统农业向多功能复合型农业转变,实现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有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1.4 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

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延伸产业链条和提高附加值,也表现为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完善产业发展的配套体系。近年来,四川省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产业发展短板仍然突出,尤其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已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可以使部分生产性服务从农业工业中分离出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社会化分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形成更加完善和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支撑。一方面,可以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农业发展形态,催生新的农业消费需求,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另一方面,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的研发设计、物流仓储、信息咨询、会计事务、管理咨询、通信服务、技术鉴定服务等配套服务,拓展现有的产业分工网络,衍生出新的分工结构,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推动四川省工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1.5 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优势

国内外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表明,随着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制造企业及配套的服务企业更加趋向于空间集聚,不仅能使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共享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同时大大降低双方的信息搜寻成本、交通成本、生产成本、服务成本、交易成本等,提高双方市场机会,共享规模经济收益,在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产业的集聚度。

因而,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过程。这种集聚化的产业组织形态,一般以产业园区为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围绕产业集群而展开融合发展。如深圳集聚了一批工业设计和研发企业,既以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为服务市场,又为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形成完整的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取得显著的融合发展集聚效应。当前,四川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产业的集聚程度还不高,产业的规模效应还不突出,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建立分工协作、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四川省产业发展新优势。

2 推进四川省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随着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地位作用由从属向引领的重大转变,服务业发展日益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制度供给,努力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服务业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发展。

(1)深化服务业领域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电信、教育、文化、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服务领域改革,努力破除行业垄断,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一是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服务领域平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准入标准,并适时动态调整。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清理规范各类前置审批和事中事后管理事项,面向社会公开确需保留事项的审批主体、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二是破除各类隐性準入障碍。清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各种体制障碍,破除社会资本进入的“玻璃门”“弹簧门”。切实转变投资结构,通过政府必要的引导投入,引导和激励社会投资预期,将市场力量引导到服务业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稳增长的同时发挥补短板的作用。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和规则,大力整顿规范服务市场秩序,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严格查处价格欺诈行为,着力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服务标准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创新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监管模式。

(2)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一是推动大型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引导大型制造商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转向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运作的服务企业。鼓励制造企业剥离服务部门,以产业链整合配套服务企业,推进服务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二是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重点制造业园区集聚。注重规划引导,在制造业集群内搭建商贸、物流、会展、金融、信息服务、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平台,围绕制造业集群构建区域服务体系,形成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格局。三是加快建设成都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动软件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物流、金融、人力资源、咨询等领域外包不断壮大,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3)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推进服务领域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服务分工体系,优化和提升服务供给结构和层次。一是依托已设立的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尽快建立完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物流快递等支撑体系,积极引进外资医院开展高端医疗服务。二是加快四川省服务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和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品牌化发展。三是支持总集成总承包企业“走出去”,通过研发设计、工程建设等服务输出,带动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和发展,大力发展多种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2.2 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性作用,有序推动服务与制造双向融合,促进有条件的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引导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延伸。

(1)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一是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建立“产品+服务”盈利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及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二是支持领军制造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面向全行业提供市场调研、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服务。三是鼓励制造企业聚焦核心产品和业务,对内提升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对外开展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形式,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

(2)推动服务向制造拓展

一是鼓励服务企业利用终端市场优势,开展批量定制服务,推动生产制造环节组织调整和柔性化改造。支持服务企业利用信息、营销渠道、创意等优势,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服务产品化发展。二是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新型云制造服务,将服务与制造有机结合,实现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

2.3 对接农业服务需求,促进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等技术,加快发展面向农业的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能力,以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1)完善农业服务业体系

一是推进农业科技服务,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农业发展,建立农业科技联盟;积极打造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米。二是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载体建设,加快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实施冷链物流标准化,逐步解决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三是完善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推广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对蔬菜、果品等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全天候检测监测,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培育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

一是引导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经营服务主体转型,构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通农户”为主的产业融合组织模式。二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投资发展农业服务,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体。支持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发展面向大宗农产品及区域特色农业的专业化服务,促进供销社等服务主体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三是支持农商联盟发展,鼓励银行、保险、科研、邮政等机构与农村各类服务主体深度合作。

(3)积极探索各种融合模式

一是積极鼓励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向初加工和流通延伸,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打通初加工关键环节,探索发展“农户+合作社+加工流通企业”的模式。二是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向前延伸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建立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体系,探索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集中连片的原料基地、加工园区和物流配送基地链接在一起,发展区域性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示范区。

(4)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立足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层次,促进产业内部重组融合。二是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

2.4 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当前,四川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任务迫切,产业融合发展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对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的改造升级作用和链接融合功能,加快新经济发展和新动能培育。

(1)深入推进“互联网+服务业”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手段,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文化、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新业态,不断提高服务业产业效率。二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跨界融合模式发展。三是引导服务企业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大力培育具有跨界融合、高效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2)以“互联网+”提升服务型制造业

一是深度开发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信息集成和协同运营,发展在线定制等创新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数字内容增值,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引入和开发人机一体化的混合智能系统,促进生产过程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加强智能制造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制造业智能体系建设。三是借助现代互联网、物联网和精密监控技术强化产品信息管理和产品售后服务,实现由单纯提供制造产品向全面提供功能服务的转变,通过增值服务,拓展利润空间,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加快发展“服务+农业”新业态

一是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业态形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结合,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智能化农业、精准化农业发展。二是鼓励平台型企业与农产品优势特色产区合作,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渠道。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旅产业,推进农(林)业与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会展等产业深度融合。四是鼓励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农业生产和经营决策、农技培训、农产品供需对接等服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

2.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条件

围绕满足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改进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降低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成本。

(1)加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一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主力商圈、特色街区及重要公共区域光纤网络接入和无线网络热点覆盖。二是加快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工程,加速云、网、端互联网新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植入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群落,引导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大规模社会协同分工系统,提升和发展基于新信息技术的商业运营和产业链协同能力。三是支持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传统IDC向云IDC演进,提升数据计算、存储和智能处理能力,完善数据资源与容灾体系,增强通信网络的产业承载能力。四是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2)加强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在交通、物流、旅游、文化、社会服务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针对四川省制造业与服务融合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进物流服务设施和交通运输干线网络的衔接,加强铁路、物流基地与公路的衔接配套,推动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相关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和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和系统功能优化。改进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3)加强公共和高端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搭建各种服务平台载体,集聚资源要素,强化组合优势,深化分工合作,探索开放创新,为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一是结合四川省科研基地布局,在科研资源密集地区,大力发展研发服务、分析测试、创意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为融合发展提供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资源共享和产业决策等配套和支撑服务。二是依托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人才集中的地区,加快发展咨询评估、财务管理、检验检测等服务,建设商务服务平台。三是依托互联网,大力发展游戏、动漫等平台型新产业新业态。四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推进行业商协会深度参与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平台的公共性和服务能力。

2.6 推进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完善政策配套体系

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要有高效的运作机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充分发挥四川省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制约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1)建立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

产业融合发展涉及不同部门的行政职能,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建立相对集中的协调机制。一是加强各部门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合作,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定执行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及时追踪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推进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协调解决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二是加快推进服务业商会、工业行业协会和农业协会等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商会与协会之间的规划对接、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信息共享、联合人才培养等,为产业联动发展创造条件。

(2)做好產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

高度重视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层面、战略层面的研究和执行。一是建议尽快出台关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产业融合发展的近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区域布局等,确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步骤。二是引导各级政府加强对产业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区域自身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等。三是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开展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建设一批产业融合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重点企业,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产业融合加快发展。

(3)强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

扩大人才供给,加大引进力度,大力集聚一批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一是建立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打破制度障碍,完善职称评定、薪酬制度、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体系,促进医疗、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人才有序自由流动。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高酬重奖等措施留住人才。二是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吸引海内外高端服务业及产业融合方面的人才,对紧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为他们提供相关政策和优厚待遇,并妥善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各种后顾之忧。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加大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规模,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4)加大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方面对四川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支持。省级投融资和担保平台要重点支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整合服务业和农业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研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产业融合领域。二是优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切实保障产业融合合理用地需求,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产业融合的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创新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的建设用地用途归类方式。三是全面梳理相关的税收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在支持服务业发展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抓紧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积极支持和帮助产融结合示范和重点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合资合作、融资租赁以及产权交易等方式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发展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主要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机制。

3 结语

当前,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对四川省建设经济强省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强化经济增长支撑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优势。因此,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接农业服务需求,促进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条件;推进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完善政策配套体系。从而助推四川省向全面小康和经济强省跨越。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服务业
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