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涝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8-09-10 02:55张林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水稻

张林

摘要 对水稻涝害的影响、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稻;涝害;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2-054-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2.02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阔。作为我国主要稻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夏季常发洪涝灾害,明光市古沛镇位于女山湖西岸,夏季的强降雨侵袭常使淮河、女山湖等水体水位暴涨,导致水稻等农作物受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水稻虽为一种沼泽植物,耐涝能力较强,但若被洪水长时间淹没,仍会引发水稻涝害,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涝害多发生在沿江沿河两岸和湖泊洼地的稻田,致使水稻呼吸作用受抑而引起生理障碍,或为泥沙埋没、折断、倒伏等直接机械损伤,以及器官损伤导病菌侵袭为害等。文中对水稻涝害的影响、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水稻涝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影响

1.1 直接伤害

直接伤害主要包括水流冲毁稻田,卷走稻株,泥沙或漂浮物压伤、压埋稻株,造成植株倒伏、茎秆折断、叶片和根系残损等机械伤害。水稻抽穗扬花期受涝还会使水稻花药破裂,花粉发育受阻并大量死亡,颖花退化,传粉受精不能正常进行,出现烂穗和畸形穗等,直接影响水稻的经济产量。此外,附着在叶面的细泥沙还会堵塞气孔,导致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1.2 次生胁迫

1.2.1 气体胁迫 由于氧在水中溶解速度很慢,当温度高于20℃时,水稻根系和土壤微生物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土壤中的氧气消耗殆尽。当土壤缺乏分子氧时,土壤中厌氧微生物通过反硝化作用获得能量,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而还原成气态形式的N2O和N2逸出,在土壤氧化还原电势变得更低时,还有一些厌氧微生物将SO2-4还原成H2S,对稻株造成毒害。

1.2.2 离子胁迫 淹涝条件下,土壤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厌氧微生物将Fe3+还原成Fe2+,对水稻的根系造成毒害作用。此外,受淹涝稻株中含有潜在的毒性元素Mn、Fe和Al等的含量往往高于临界浓度。土壤溶液中相对高浓度的Fe、Mn和Al会阻止根系的生长,并在根表覆盖Fe、Mn氧化物,从而降低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的能力。

1.2.3 微生物代谢产物胁迫 土壤有丰富的有机质供应时,厌氧微生物就释放一些代谢产物如甲烷、乙酸和丁酸等到土壤中,而高浓度的乙酸和丁酸对植物具有毒害作用。

2 流行规律

水稻涝害的发生程度与水稻自身的耐涝特性、洪涝发生情况、水稻生育期、气候环境等因素相关。

2.1 水稻耐涝特性

水稻的耐涝能力因品种不同而异。植物耐涝力与呼吸速率呈负相关,碳水化合物(主要的呼吸底物)含量越高,耐涝能力越强。耐涝水稻品种在受淹时,稻株长高,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株高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此外,耐涝品种的胚芽鞘在缺氧条件下也延伸得更长、更快,因而可伸出水面利用水面上的分子氧来改善通气不良状况。

2.2 水稻生育期

在各生育期中,以幼穗形成期到孕穗中期受害最重,其次是开花期,其他生育期一般受影响都较轻。孕穗期花粉母细胞及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时候,是水稻一生最敏感的时期,淹水可使小穗停止生长,生殖细胞不能形成,花粉发育受阻,出现烂穗或畸形穗,未死亡的幼穗颖花与枝梗也严重退化,抽白穗,甚至无小穗,只有穗轴。即使能抽穗,成熟期也推迟5~15 d,每穗的粒数减少,空秕多。

2.3 气候环境

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稻根系、土壤微生物呼吸耗氧量增加,植株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消耗加快,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H2S、乙酸、丁酸、Fe2+等的积累也加速,造成水稻涝害加重。

2.4 洪涝发生情况

水流速度越大,泥沙含量越高,对水稻的冲击越大,造成的机械损伤也就越严重。若在水稻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受淹,过多的泥沙附着在叶片和稻穗表面,严重其影響光合作用和开花结实,直接影响经济产量。

3 危害症状

3.1 苗期受淹症状

水稻在苗期遭受洪涝灾害后,秧苗瘦弱细长,脚叶呈黄绿色,洪水退去后有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但秧苗一般都能恢复生长。苗期淹水2~6 d,排除积水后,几天即可恢复生长,只有部分叶片干枯;受淹8~10 d,叶片都将干枯,仍然可以恢复生长。淹水时间越长,死苗数会越多。出水后的秧苗变矮,分蘖数减少,基茎变窄,黑根增多。水退去之后,畦四周的边秧一般倒伏较少,并且要比畦中央的秧苗健壮。

3.2 分蘖期受淹症状

水稻在分蕖至拔节期受淹时,稻株脚叶坏死,呈黄褐色或暗绿色,心叶略有弯曲,水退去后有不同程度的叶片干枯,一般不会引起腐烂死亡,但以后水稻的生育进程会几乎停止。出水后,水稻株高变矮,高位分蘖数增多,抽穗期延长,生育期延迟,产量下降。分蘖期淹水2~4 d,排水后能逐渐恢复生长;淹水6~10 d,由于分蘖芽和茎的生长点还没有死亡,所以排水后,还能萌发新叶和分蘖,但淹水时间越长,生长会越慢。如果淹水时间持续加长,根系会严重受损,叶片、主茎和分蘖节会相继死亡。

3.3 孕穗期受淹症状

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最弱的时期,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十分敏感,水稻这个时期受淹,会出现烂穗、畸形穗等现象。未死亡的幼穗颖花和枝梗退化严重,抽穗后白穗多,畸形穗增多。而且抽穗和成熟期一般会推迟5~15 d,每穗粒数减少,瘪谷增多。此外,由于主茎幼穗伤亡,水稻植株顶端生长受阻,使稻株地上部茎节的潜伏芽萌发成分糵,一般在水退后2~3 d,就会出现这种高节位分糵。

由于主茎受涝衰败,养分供应不足,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最终将导致严重减产。淹没2 d以上会出现畸形穗花,受害程度随淹水时间的长短、浸水的深度高低、受淹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受淹4 d以上,没顶的比未没顶的减产41.9%,水温高的受害比水温低的受害严重;淹水6 d以上,大部分都不能抽穗,而以后形成的高节位分枝,部分抽穗而不结实。

3.4 灌浆乳熟期受淹的症状

水稻在灌浆乳熟期受淹,下部叶片枯萎,顶叶呈黄绿色,谷粒灰色有乳浆,少数谷粒在穗上发芽,千粒重下降,米质下降,发芽率降低。

水稻灌浆乳熟后期受涝,如果水质混浊,水流速度快,加之茎秆纤细,水稻很容易发生大面积倒伏,最终导致空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减产严重。如果水温较高,植株的呼吸作用旺盛,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消耗会加快,危害会更为严重。乳熟期淹水7 d,不实粒和腐烂粒将占到40%左右;蜡熟期淹水7 d,一般受害较轻,还能有70%~80%的收获。

3.5 受淹后的根部症状

水稻无论处于任一生育期,若遭受洪涝灾害,与正常发育的根系相比,由于土壤中养分不足,其根系只能在水面生长,导致根枝、根毛少,扎根不深也不稳;同时由于土壤中氧气不足,许多有机物在无氧状态下分解,产生还原物质和甲烷、有机酸、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影响根系生长。具体表现为新生根减少,根系稀少、发黑,严重的根部腐烂,整个稻株死亡。而同等时期的正常水稻则根系健壮、发达,新生白根多,分枝多,扎根深。淹水越深,淹水时间越长,淹水时温度越高,根系的受损程度越大。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措施

4.1.1 合理布局 摸清当地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种植品种。

4.1.2 选育耐涝品种 耐涝水稻品种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叶鞘包裹紧密、叶片直立、表皮毛浓厚、通气系统发达、淹涝胁迫下无氧呼吸相对较弱,而有氧代谢仍维持较高水平、受淹涝后恢复生长较快、死亡率低和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地势低洼易涝的田块还应尽可能注意选择株型高大、剑叶较长的品种。

4.1.3 灾前抢收 涝灾出现前,若水稻已黄熟或接近成熟,应及时抢收。万一收获不及时,也应在灾害过后立即抢收,防止谷粒霉烂、发芽。

4.2 补救措施

4.2.1 及时排洪并清洗叶面泥沙 对受涝的水稻,应抢早排水,争取水稻顶部尽快露出水面以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呼吸的损失。同时,退水后应及时捞去漂浮物以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排洪后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浅水层,使受涝水稻有一个逐渐恢复与适应的过程。

洪涝后,茎叶和穗部都粘满了泥浆,不利于光合作用,应在退水露苗尖时,用竹竿来回振荡水面或随着退水方向泼水,洗净茎、叶、穗上的泥浆,同时将倒伏的植株扶正,清除烂叶和黄叶,以利稻株尽快恢复生机,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4.2.2 合理施肥 受涝后的水稻各器官受损严重,田间肥料流失多,应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适当追施速效性肥料或根外追肥。施肥时应注意三要素的配比,薄施勤施,以促进生长和增强涝后水稻的抵抗能力。可将尿素溶液注射到上层稻土中,以减少尿素的损失。同时,要注意配合施用石膏和石灰,防止受淹稻株缺硫。

4.2.3 防御低温冷害 为避免涝灾后可能发生的低温冷害,应采用加强水层管理、在叶面喷肥和喷施各种化学催熟剂等方式促进水稻成熟。

4.2.4 及时防治病草害 受涝水稻常因茎、叶受损伤,抵抗病菌的能力降低,伤口极易感染细菌性條斑病等病害,应及时防治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失。此外,选用高效、高选择性除草剂控制涝后杂草生长,以增加涝后水稻产量。

4.2.5 改种补种 对苗期受淹而缺苗的地块,要立即设法补齐。若大部分植株已受害死亡,则应根据生长季节和热量条件,及早改种适当的作物。

参考文献

[1] 李绍清,李阳生,李达模.水稻耐涝高产栽培与减灾策略(综述)[J].上海农业学报,1999,15(3):49-54.

[2] 李钟学,张季中,王玉莲.水稻涝害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04(6):24-25.

[3] 刘吉元,马福录.洪涝灾害对早稻的影响及灾后管理[J].广西农业科学,1996(3):107-109.

[4] 罗中元,张志友,唐厚传,等.晚稻涝害损失及对策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5(4):21-24,36.

[5] 茅弼华,王荫传.受淹水稻的生育特点及其培管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2(3):15.

[6] 蔺万煌.洪涝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50-54.

[7] 夏石头,彭克勤,曾可.水稻涝害生理及其与水稻生产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6):581-588.

责任编辑:刘赟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水稻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