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标
摘 要: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企业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而本量利分析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项常用工具,在企业预测、决策和规划等方面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受成本性态分析等因素的影响,本量利分析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本文以本量利分析法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能够提升本量利分析的预测和决策职能,进而改进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 问题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b)-146-02
1 本量利分析法概述
本量利分析法又称盈亏平衡分析法,它是根据企业涉及成本的性态划分为基础,依据产品的产销量、成本、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据此为产销规划和成本管理等决策行为提供数据支撑,使决策方案不至于偏离理性。依据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差异,可将其划分为基本的本量利分析模型、非线性的本量利分析模型和随机本量利分析模型三大类。其基本原理的计算公式为:税前利润=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2 本量利分析应用在企业中的作用分析
本量利分析法作为管理会计的一项常用工具,对于应用企业来说具有以下几点积极意义:一是通过对本量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潜在增长点,进而对企业的产品类别和结构进行优化,有效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通过本量利分析法的应用能够计算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保本点,从而有效规避潜在的亏损风险;三是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利用盈亏分析找到平衡点,制定出安全性较高的切合企业实际的销售计划,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四是在本量利分析应用的过程中,可通过边际贡献和敏感性分析等辅助分析实现对企业各类产品的价格组合进行优化以增强盈利能力;五是本量利分析中的保利点的计算可以更精确的发现影响利润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善,从而实现企业实现对运营过程的更好的把控。
3 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如上文所述,虽然本量利分析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利用本量利分析法制定的预期目标利润与实际利润偏差较大的问题,而形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性态难以一次性划分到位。
成本性态划分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和关键,其划分科学合理与否决定着本量利分析结果偏离实际的程度。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却难以一次性划分到位,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一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业务决定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难以有一个较为具体的标准,从而造成在进行成本性态区分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强,并非一直保持不变。
二是将混合成本进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界定较为困难,在理论上对于混合成本进行界定的主要方法有两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三种,但是在实践中两点法过于简单,难以实现精准区分,散布图法的结果可信度较差,而回归分析的难点则销量和成本的线性对应关系的假设前提。
三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内部稳定性较差,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于规模扩张或者提升盈利能力的需求而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必然会影响到产品的产销量,受边际效应影响,变动成本也因此而产生非线性的变动,从而造成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占比发生变化,企业的保本点也由此受到影响。
(2)线性相关条件受生产周期的影响而波动。
在本量利分析过程中,生产周期对于其分析结果容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周期内原材料、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等都有可能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加上市场竞争容易出现降价销售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销售单价不变的假定前提,从而造成了变动成本与销售量和销售单价线性关系的相关条件产生了波动。由此可见,本量利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产周期长短的影响,生产周期越长,本量利分析的预测目标与实际结果偏差可能会越大。
(3)业务量并非影响成本的单一因素。
在本量利分析的基础模型中,其中一个假定的前提条件就是产销量与成本之间是呈线性相关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影响成本的因素具有了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在对成本性态的分析过程中,往往存在固定成本中包含了变动因素,而变动成本中又包含了固定成分,加上技术、设备更新换代的速率变快,影响成本的动因更多,因此传统的本量利分析法中单一成本动因对成本性态的分析所造成的偏差也越来越大。
4 完善本量利分析法在企業中应用的对策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本量利分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预期目标利润与实际利润容易出现偏差较大的问题。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经验,从以下角度提出完善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1)对成本性态的划分应当具有灵活性,结合企业实际来进行。
随着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成本性态会随着产生相应的变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具有暂时性和可转化性的特点。鉴于此,笔者建议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来灵活划分成本项目性态:一方面是在利用本量利分析模型进行决策时应当缩短决策的时间,以此来降低因成本性态的变动带来的误差;另一方面则应当在进行成本性态划分时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成本性态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本量利分析的计算方式,以减小其造成误差的概率。
(2)在生产周期内发生较大波动时应重新计算。
如上文所述,在进行本量利分析的过程中,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和售价等均有可能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较大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线性相关条件受到影响,本量利分析公式中的线性相关系数会产生变动,因此在面对这种状况时,企业应当再次设定计算的初始点位来确定线性相关系数,并重新构建新的本量利分析模型,以消除由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确保本量利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从多动因成本的角度完善本量利分析计算方法。
多动因成本是克服本量利分析单一成本动因产生误差的一种新的思路,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完善本量利分析计算方法,即根据成本动因将本量利分析进行分段、动态化,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以历史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收入利润数据来设定本周期的利润目标;第二步是根据预期利润目标进行生产销售计划的设定;第三步是在每季度末或者月末对累计的销售实现情况、变动成本管控情况、固定成本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预判周期末能否完成预期的利润目标;第四步是根据第三步的预判情况,结合不同阶段影响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各种动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从而以动态化的形式实现对利润目标的管控。
5 结语
本量利分析作为企业进行内部决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于企业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应用本量利分析工具时容易出现目标利润与实际利润偏差较大的问题。本着解决该问题的目的,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分别从对成本性态的划分应当具有灵活性,结合企业实际来进行、在生产周期内发生较大波动时应重新计算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旨在提升企业对本量利分析法的应用水平,实现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家玮.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的应用研究——以湖北泰隆公司为例[D].华东交通大学,2017.
[2] 黄双圆.本量利分析应用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
[3] 孙宗田.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6(4).
[4] 王恒.本量利分析应用问题研究[J].纳税,2018(3).
[5] 温素彬,张自东.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决策指标及应用[J].会计之友,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