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加强春季冬小麦田管技术指导,促进苗情转化,针对2018年冬小麦苗情特点,提出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冬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3-0059-02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志码: B
受2017年秋播期间连续降雨影响,部分地区小麦播期推迟,晚播麦面积增加,加之主产区冬春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目前苗情长势总体偏弱。针对2018年冬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应坚持“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因地因苗制宜,加强分类管理,促苗情转化升级,防控病虫、草害,严防和补救春季冻害”的技术途径,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夯实夏粮丰收的基础。
1 黄淮和北部冬麦区
本区南部小麦已经返青,中部和北部小麦还处于越冬期。由于晚播麦面积大于2017年,同时冬季降水少,目前墒情偏差、苗情偏弱。
1.1 镇压划锄,浇水保墒
早春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冬季冻融疏松的土壤,改善墒情,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锄地能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镇压和划锄结合进行,先镇压后划锄,达到土壤上虚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苗早发的作用。对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土块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疏松的地块,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补灌,抗旱保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
1.2 促控结合,分类管理
对三类苗,应以促为主。“一根针”或“土里捂”麦田,要通过“早划锄、早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 cm时开始划锄,增温促早发。同时,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追施氮素化肥和磷肥,促根增蘖保穗数。只要墒情尚可,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而延缓麦苗生长。
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 ℃时,三类苗可以施肥浇水,施尿素5~8 kg/667 m2,促三类苗转化升级;到拔节期再施尿素5~8 kg/667 m2,促进穗花发育,增加每穗粒数。对二类苗,重点是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应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对一类苗,突出氮肥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80万株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株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 kg/667 m2。
1.3 防控病虫,化学除草
做好纹枯病、全蚀病、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及时防治、联防联治。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 ℃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10:00~16:00及时化学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1.4 预防冻害,及时补救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防御早春冻害。冻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适量氮素化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2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本区小麦陆续开始返青,但晚播面积较大、冬季雨雪量大、温度低,弱苗比例较高;部分麦田沟系标准不高、土壤偏湿,易引发渍害;大部分麦田冬前未进行化除。
2.1 因苗施肥,促弱转壮
开春时及时查苗,对返青时群体过小、茎蘖数小于35万株/667 m2的三类苗和脱肥严重麦田,返青后及时追肥,促弱转壮,争取足穗,一般施尿素5~8 kg/667 m2和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各15%的三元复合肥10~15 kg/667 m2;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拔节肥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 cm时追施,有利于培育壮秆大穗;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防止倒伏。
2.2 清沟理墒,排水降渍
在早春,未开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尽早开好麦田三沟,开沟泥土要均匀散开,避免损伤麦苗。已开沟的麦田,确保麦田外三沟畅通。
2.3 防御冻害,及早补救
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 d,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及时追肥;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施尿素5 kg/667 m2;冻死率30%~50%的麦田,施尿素7.5~10 kg/667 m2;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施尿素12~15 kg/667 m2,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
2.4 防病治虫,化学除草
重点加强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特别要在抽穗期和开花初期防治好赤霉病。各地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3 西南麦区
本区小麦处于拔节后期,总体苗情较好,但1月下旬至2月上旬气温持续偏低,生育進程比常年稍晚。大部分区域土壤墒情适宜,丘陵稻茬麦渍害明显,条锈病发病略重于2017年同期。管理措施以促为主、促控结合。
3.1 科学施肥,促苗健壮
对目标产量为400~500 kg/667 m2的稻茬麦,应施纯氮总量9~11 kg/667 m2。已底施纯氮6 kg/667 m2的,拔节期再追施3~5 kg/667 m2。对播种迟、群体小或长势弱的丘陵旱地麦,施速效氮肥2~3 kg/667 m2。
3.2 看墒补水,清沟除渍
2018年冬春持续干旱少雨,需要补充拔节水,保证小花分化发育,注意田间持水时间不宜过长。丘陵地区山高沟深,稻茬麦田依然较湿,应注意清沟除渍。
3.3 病虫防治,监测锈病
2月至3月中下旬是防治条锈病中心病团的关键时期,要对中心病团(病株)的点片田块进行喷药防治,防止病害流行。赤霉病以防为主,抽穗至开花初期重点防治。制定以“一喷多防”为重点的赤霉病防治措施,并将预防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药剂混合在一起,适时喷药防治。
3.4 预防低温,防范冻害
“倒春寒”活动频繁,对安全孕穗扬花构成威胁的地区,应通过水肥管理措施,增强小麦对低温的抵御能力,减少小花败育率,稳定穗粒数。
4 西北麥区
本区小麦大部分处于越冬期,当前土壤墒情较好,但由于晚播小麦面积大,苗情较弱。甘肃省是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越冬区,对小麦生产安全影响较大。水浇地小麦管理参照黄淮麦区进行,旱地小麦管理技术如下。
4.1 耙耱镇压,划锄保墒
对墒情较好的麦田,立春后当表层土壤解冻2 cm时,早春顶凌耙耱,去除枯叶,提温保墒,弥合裂缝,促进小麦返青生长。对土壤明暗土块多的麦田,春季土壤全部解冻后,要采取镇压措施,消除土块,防止土壤空隙大导致跑墒、散墒。对群体偏少、个体偏弱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全部解冻后实行浅锄细锄。对水地麦田,春季浇水后或雨后也要适时划锄,破除板结。
4.2 趁雨追肥,促苗转壮
对因抢时播种、底肥不足或未施底肥的旱地麦田,可视苗情、墒情、底肥情况,早春趁雨雪追肥或开沟追肥。对晚播弱苗田和底肥不足麦田,可施尿素5~7.5 kg/667 m2,并配施适量的磷酸二铵。
4.3 预防冻害,及时补救
西北地区春季气温波动大,寒潮天气频发,发生春季冻害的概率较高。对少部分叶片受冻麦田,可采取中耕划锄,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育。对叶片受冻严重,但墒情较好的麦田,可采取中耕划锄,配合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补救。对墒情较差麦田,应采取补水并追施尿素5 kg/667 m2,促进叶片和小分蘖生长,并使小蘖赶大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成穗数。
4.4 防除病虫,化学除草
对未开展秋季化学除草的麦田,在返青期至起身期对麦田进行一次彻底的化学除草,以减少杂草争肥、争水、争光。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红蜘蛛等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合理用药、绿色防治。准确监测甘肃南部麦田的条锈病病团,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提高防除效果。
(收稿日期:201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