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分析①

2018-09-10 06:21于萍
中国商论 2018年28期
关键词:障碍因素全域旅游乡村旅游

摘 要:乡村是研究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域旅游全面推动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把握机会,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乡村旅游地来说既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具有高度的挑战。研究表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乡村社区旅游参与不足、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缺乏联动等是制约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应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作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全域旅游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全域旅游 乡村旅游 障碍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a)-047-02

1 研究背景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正式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域旅游是为迎接大众旅游时代而诞生的新概念,是一个以旅游业为第一产业、主体产业的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旅游景观全覆盖、旅游设施全配套、旅游服务全时段,要求全域景区化、产品四季化、服务人性化,旨在打造一个处处有景观、有设施,时时有服务的旅游行政区。从实践的角度上来看,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乡村作为乡村旅游活动的发生地,地域范围相对较小,有利于统筹发展,集合多方面力量,在所属范围内完成资源的全面动员、产品的全面创新和需求的全面满足,为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打下基础。因此,乡村是研究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乡村旅游作为新常态下旅游业和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转型升级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撑产业,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诸多问题和困境,乡村环境质量下降、乡村文化受损、旅游同质竞争、整体品质不高、产业培育不足、资金人才短缺、运营模式落后、土地利用错位、乡村社区主体旅游参与不足等[1]。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在全域旅游大推进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稳定、就业惠民等方面的作用,科学引导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重大课题。

2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障碍

2.1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旅游设施全配套是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着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旅游点大多远离城市,虽具有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但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交通的可进入性相对较差。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旅游交通还非常不完善,不仅道路状况较差,道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不完善,而且部分景点之间缺少必要的旅游公共交通连接,这些严重制约了游客的可进入性。此外,住宿设施作为乡村吸引过夜游客人的重要设施,由于客源范围相对狭窄、客流量少且缺乏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及服务水平提升,整体呈现出居住条件差、卫生状况不佳、服务水平低等特征,从而导致游客的整体体验感较差,游客重游率低。不少乡村旅游点仍面临着旅游餐饮卫生不达标、缺少有特色的旅游购物点、旅游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这些都影响着乡村旅游地的整体形象,阻碍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2.2 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发展全域旅游要求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因此,全域旅游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应突出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吸引力,进行旅游产品创新,增加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供给,从而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从全国范围来看,乡村旅游在广大乡村地区已经遍地开花,虽数量较多,但从项目个体上看却存在着规模偏小、功能单一的问题,大多还处在以传统观光游为主的发展水平上,享受型、文化型旅游項目比较少,其主要活动集中在观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参与农事活动,如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买农产品等。一方面,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旅游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以餐饮和农产品销售为主;另一方面,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村村相似、千篇一律,缺乏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或项目,不仅无法体现当地乡土文化的深刻内涵,而且极易导致近距离重复、恶性竞争等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

2.3 乡村社区旅游参与不足

全域旅游的目标是实现旅游行政区处处有景、时时有服务,对于乡村旅游地来说,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当地居民的广泛而全面的参与。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当地社区的参与普遍不受重视。虽然村民也参与旅游的开发,提供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但由于乡村社区居民在资金、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劣势,他们在旅游就业中地位低下,大多集中在低层次、技能要求低的领域,主要从事非技术性或非管理性的工作,相应的收益也较低,他们或被招入景区,担任导游、售票、清洁、保卫工作等,或从事个体服务,出售旅游纪念品或当地特产、为游客提供餐饮或住宿服务,而参与旅游景区或企业管理的高收入人员大多来自外地。当地居民从旅游中获益有限,大部分收益流出了社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不强,社会排斥现象和剥夺感明显,这是造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阻碍,这种现象亟待改变。

2.4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缺乏联动

发展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前提下,促进多产业融合与联动,实现全域协调发展,全民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相对于国外的乡村旅游,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且受中国城乡二元社会不均衡发展的长期影响,乡村地区物质水平条件、社区服务、公共设施投入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造成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较弱。不仅乡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且旅游业和一、二、三产业中的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联动,如旅游和农业、林业、渔业等一产融合不够紧密,农业景观资源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旅游和手工制造业、加工制造业等二产结合不够紧密,农产品产业链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亟待提升;旅游和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联动发展不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亟需多元化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在这场变革中,如何更好的把握机会,推动地方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对地方旅游行政区来说既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具有高度的挑战。对于乡村旅游地而言,应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作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旅游全域化奠定基础。首先,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行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从而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效率。其次,整合乡村全域资源,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打破传统乡村旅游的家庭分散经营的粗放模式,全方位、全时空、全民化的整合产业资源、生活资源以及环境资源,重点策划富有乡村“原真性”的旅游项目,将传统的手工艺、真实的农耕文化、自然文化资源等进行整合,通过创新的发展理念升级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再次,搭建农民参与平台,提高社区旅游参与水平。如加大对乡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农民参与能力;多种渠道建立和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如定期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协商解决群众利益问题;培育乡村社区社会资本,增强社区内部的凝聚力、紧密性和认同度,进而增强社区整体参与的能力。最后,延长旅游产业链,打造开放式的“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加大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中相关产业的融合力度,延长旅游产业链,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综合新产能和区域产业效益的提升。如通过“旅游+教育”的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乡村实地,将书本上对农耕文明的认知与真实的农业实践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三农”现状的了解和体验,也促进了旅游与教育的深入融合。

当前,乡村旅游正飞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旅游产品特色不足,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主体参与度不够等。全域旅游是对区域内旅游要素资源的综合管理,通過全景化、全时空化、全产业化和全民化的方式,统筹全局发展,从而建立一个资源优化、产品丰富、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是以旅游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套有效模式和方法,有利于解决乡村旅游的现存问题,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迈向新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 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8).

[2] 周春发.旅游、现代性与社区变迁——以徽村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4] 时少华.北京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研究——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①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乡村旅游社区成员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2016SJB630100)。

作者简介:于萍(1979-),女,江苏仪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

猜你喜欢
障碍因素全域旅游乡村旅游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苏北盐城地区小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及对策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区域生态环境法治化治理障碍及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