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作为缺席者的奇幻经历

2018-09-10 09:51徐杰
档案与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云楼苏州历史

徐杰

历史被记录下来后,不知道会以何种方式显现,也不知道会沉默多久。如同人类的记忆那样,档案是历史的记录,也会在当代生活里缺席,被忽略,被遗忘,被寻找。传统档案的形象有点神秘,深远寂寞,如浩渺星空,是无声无息的自我世界。档案记录的历史秘密多被时间锁住,人类对历史的探索远不如人类与太空之间的对话来得坦率优雅。越是喧嚣的时代,档案常常失语,因为现实的声音压倒一切。

档案其实并未消亡,只是给我们短暂失忆的假象。档案的失语与其说成了哑巴,不如说退隐,期待新的历史性登场。从国家到地方,每个综合档案馆的浩瀚馆藏里,未被发现与披露的信息是构成档案馆神秘气质的来源。守着宝藏不自知,也是许多档案馆真实情况的写照。有一位档案工作者,用职业生涯的全部时间去寻找历史声音,坚守纯粹的读写生活,这古典的情操于浮躁时代不免令人唏嘘。有着历史学专业背景的她做了档案工作者,身怀家国意识和人文情怀,以及女性特有的感受力,去触摸她所在城市的历史时空,对浩瀚档案做考古式的发掘,并给出自己的阐释。《灯火阑珊处》(东方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这本书是她为苏州人物所写的随笔,是对某个阶段苏州历史的还原与发现。

当《灯火阑珊处》摆上我书桌时,真为档案同行感到高兴,也为苏州这个文化历史名城而骄傲。这本集子取材于丰富的档案资料,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生动姿纵的笔法,富有诗情画意的描绘,推出了一个时代城市杰出代表的群像。语言风格既有女性的清新细腻,也有历史研究者的老辣深刻,一个个曾经的风云人物跃然纸上。既有个人的趣闻逸事,又有个体灵魂的飞扬与不屈,有的是国家叙事的一个部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他们自身命运的沉浮跌宕,使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盛衰荣辱的身影,听到众多个体卑微欢欣的呼吸。或许作者更喜欢心灵史,情感的切角进入历史庞大身躯。

作者浸淫档案工作30余年,时时感知着档案里的历史面孔。她在点校《过云楼日记》《过云楼家书》时注意到的丰富内容,如粒粒遗珠,被小心地串连起来,是现代城市恢复记忆的绝佳佐证。过云楼无疑是苏州的文化地标。一个城市向历史汲取养分,即在为自身储存腾跃的动力。有人说,苏州是一座带有女性气质的城市,从吴侬软语中略见端倪,而《灯火阑珊处》中所写到的人物故事,似乎在印证着苏州女性对塑造苏州城市气质的影响。从陆兰秀、沈祖棻、沈寿、张充和等人生遭遇解剖看,因苏州人杰地灵,她们打破了男性一统天下的历史话语权,寻找自我的人格独立。身为女性作者,自然有了更深入解读女性自身的优势,她的笔下委婉中见率真,柔弱里藏锋芒,还原了鲜活的历史侧面,人物情感与人生故事也立体多样,档案由此不再散发刻板陈旧的气息。而那些人物在作者笔下仿佛活到了当下,映射出历史连绵不绝的文化传承与人格力量,从中窥见档案工作者的历史担当。

曾经的你其实也是现在的我。人性之光不仅照亮当时,也会照见未来。《燈火阑珊处》里描述到的爱情传奇,对爱的坚守恰似人类对情感的永恒信仰,纵然物换星移,朝代更迭,对爱的体验依然混沌而热切,憧憬而迷茫,甜蜜而痛彻。作者笔下故事犹如神谕,地球生灵纠缠不清之宿命。生命世界里见到的清澈律动,至今影响着你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人性优雅而深邃,藏着许多奥秘,我们难以对自己一言以蔽之,那么对历史人物又怎能轻易盖棺定论呢?

本雅明说:(光晕)可以离得很近,却是一定距离之外的无与伦比的意境。档案没有进入复制的时代之虞,这仪式化的膜拜常会无人赏识。档案里不光有政治、经济,也有文化,而且后者的光晕影响更远。城市的伟大骄傲来源于记忆辉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勾勒了城市的文化,依旧照亮当下。例如苏州园林修复,书中记载了拙政园的数度易手与重建,今朝不过是往昔的叠加。城市不会自己变得伟大,皆因一群先驱者将一个个乌托邦的理想逐渐演绎成现实。但人们通常又健忘,档案始终在与社会的失忆症作战,尽管声音孱弱、低微,以致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要以惨烈的不可挽回来唤醒。悲剧会一再上演,历史会证明重复甚至倒退也并非不可能。

城市的发展会迷失,要么循环,要么线性,要么无根,要么速朽。欧洲及日本的城市文化历史意识比我们自觉。每每看到保存完好的奈良、京都、威尼斯……不禁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担忧。砸烂一个旧世界已经不易,建设一个新世界更没那么简单。看着千城一面及假古董盛行,《灯火阑珊处》祭出卑微处方:唯有珍惜祖宗留下的一切,城市才能保存历史光晕。听说过德国复原许多栋被二战毁坏的建筑的故事。柏林、德累斯顿、汉诺威……按照当初的图纸复建,德国历史也被复原。德意志民族愿意活在有历史记忆的空间里,而不是简单被现代化改写。

历史被随意打扮发生于封闭意识形态钳制的年代。随着档案的不断解密以及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历史的敬畏与再解读,或许给档案工作进一步开放提供了某种时代机遇,而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作用也正在发生演进。档案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保管,还在于更多的收集与利用。让档案发声,为历史代言,历史幽微处藏惊雷,有不绝于耳的回响。近年来,讲述档案里的故事渐成业界风潮,档案机构与媒体联手打造新内容,如北京电视台《档案》,扬子晚报《档案穿越》,崔永元做的口述史《我的抗战》等都获得很大的社会反响。作者也利用地方媒体组织开设《珍档解密》《档案放映室》《家春秋》等栏目,用档案讲好苏州故事,宣传苏州文化。

《灯火阑珊处》的写法没有迎合所谓解密猎奇的路数、小市民的口味,而在求真的基础上以活泼自由的形式让那些故人重回当下,期望化解历史的僵硬,重塑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档案作为一个真正的权威依据,正在让历史还原为丰富与多义的存在,这也是一个更加透明、民主、共享的时代赋予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吧。

作者沈慧瑛长期以来致力于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又利用良好的人脉资源,将过云楼档案文献,振亚厂创始人娄凤韶、新中国画创始人陶冷月等众多大家人物的档案征集进馆,两度赴京拜访周有光,业余时间研读档案文献,以慧眼挖掘一些真相,将个人化的历史碎片串连成动人的人文故事。历史常常是被争夺的对象,而今人们更怕失去它。传统文化遭遇话语危机,映照历史,才根基深厚。《灯火阑珊处》的出版表明,档案在其中充当先锋,尽管势单力薄,却意义非凡。

猜你喜欢
云楼苏州历史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过云楼藏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