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
摘要:在网球运动中,有众多的击球技巧和方式,每种技巧都有不同的作用,有的运动员习惯正击球,有的则习惯反击球,但正击球是网球运动中最基本的一项技术。在做网球运动时,运动员技术一般体现在正击球的技术技巧和应用上,不仅仅表现运动员的技术还有在比賽时得分的重要依据,因此不可小觑。本文就主要叙述了网球正手击球技术的基本特点,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入手,对网球正手击球错误动作的基本力学结构进行了分析,还望能够给予运动员及相关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网球正手击球;错误动作;生物力学
网球的技术性很强,正手击球是其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技术。正手动作一般分为准备姿势、引拍、向前挥拍、击球以及随挥五部分。它不仅是大肌肉群的运动,而且还有小肌肉群的参与,因此,在提高网球技术水平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动作。如果这些错误动作不能够及时纠正,那么将影响到学习者对完整技术的掌握,甚至导致损伤。虽然在网球运动中,正手击球技术有正手平击、正手上旋和正手下旋等多种形式,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上述几种不同的正手击球技术形式的特点却是大同小异的。本文主要运用生物力学的规律,根据人体协调链的原理对击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
一、网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
网球的生物力学原理主要包括平衡、惯性、反作用力、动量、弹性能和协调链几方面。 网球运动中身体处于动态平衡,控制好重心有利于控制平衡,在所有击球动作中头部和上体必须保持稳定;在受到某种作用前,人体一直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惯性成为人体改变这种状态的最大阻碍,在准备姿势中保持双腿分开、低重心,保持平衡的同时利用惯性规律;在起动或击球时,双腿屈膝蹬地,地面会产生反作用力,为身体提供爆发性的动力;网球绝大部分的技术都是线动量与角动量的相互结合,因此在准备动作期间,保持双肘紧贴身体,以便击球时产生更大的爆发力;人体肌肉如同弹簧一样,收缩时会积聚能量,击球前的准备阶段必须预张肌肉;击球过程中,大肌肉群的发力与小肌肉群的控制相互配合,不仅依靠手臂力量,而且必须借助全身的协调用力才能击出理想的球,有效利用身体的协调链,以获得最大的爆发力。
二、击球时错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一)头肩的动作分析
1.头肩保持一条直线以控制平衡
击球时眼睛必须注视来球,下颌抬起向前,头肩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如果眼睛跟不上球,容易造成球拍打不准球。最佳的击球效果是球准确地击打在球拍的甜点上。如果眼睛能够紧盯住球的下半部分,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重心,保持平衡,保证在恰当的高度击球。
2.肩部带动手臂转动
击球之前下肢的力量传递到腰部,腰部转到正面时制动,根据人体协调链的原理,此时力量传递到上肢,肩部转动带动手臂产生鞭打,形成一定的击球速度。如果不能顺畅地利用肩部力量,容易造成击球无力。
(二)上体的动作分析
1.借助充分蹬转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击球时下半身先产生爆发力,然后腰、上半身、肩、手腕依次连续将所有部位产生的力量传递到球拍上。不少人认为自己力量很大,抽球时只是用力抡臂,而不能充分利用全身的力量。击球时上体必须借助下体充分蹬转的力量,动作流畅、一气呵成,充分发挥身体协调链的作用。
2.击球时手腕紧张
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刹那,拍面容易失去控制,致使回球下网,主要原因是握拍的手腕用力不当。击球时手腕处于“〈”形时有利于发力,既可以保证爆发力全部传到球体上,又使手腕不易松动。
3.击球时腋部夹紧
从生物力学角度讲,击球时球拍尽量靠近身体,可以使旋转半径减小,从而增加挥拍旋转的速度,增大爆发力,同时保持击球的稳定性。双手击球时,夹紧左侧腋部,可以充分传递爆发力。
4.稳定的击球点
击球点或高或低,离身体或近或远,击球时机或早或晚,都容易导致击球点的不固定,影响击球的稳定性,使回球质量下降。每一次击球,眼睛都应该盯紧球,用左手指向来球以测定球与身体的距离和位置,保证每次的击球效果。
(三)髋(腰)部和腿部的动作分析
击球时膝关节必须弯曲,遇到低球时,如果屈膝过度,会导致腿部的爆发力难以发挥。此外,还应注意站位时两脚之间的距离。为了能够打出强有力的回球,可以通过高点发力击球的训练,逐渐掌握大力击球动作。
1.站在网前,在球弹起高于球网的位置上用力击球,随挥动作在对面场地上空完成。这种练习可以保证高点击球,而且是在前方捕捉到球。
2.站在发球线内进行大力击球练习,并逐渐退至底线。对于缓慢弹起的球,适当屈膝充分运用下肢、髋部等人体协调链的力量。
三、小结
网球正手技术中的击球环节,必须充分利用人体的协调链,即头肩、上体、髋(腰)、腿四部分协调有序的用力,大肌肉群收缩存储弹性势能,小肌肉群精确控制,使全身的力量顺畅地传递到球拍上,在恰当的击球点击出一记好球。
参考文献:
[1]米格尔·克雷斯波,戴维·米勒.国际网球联合会高级教练员手册[C].中国网球协会审定,2003.3.
[2]罗贝尔特·霍希等.网球教学[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
[3]贾文伟.随视对大学生网球击球准确性的实践与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4):100-101.
[4]陈占奎.怎样打网球[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9.
(作者单位:南方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