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①

2018-09-10 03:44唐小艳
中国商论 2018年32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现状评价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经历了政府评价阶段、职业院校内部诊断与改进阶段,第三方评价是发展方向。现有的评价方式存在“偏重静态,忽视动态”“偏重主观,忽视客观”等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及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得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视。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 评价 现状 问题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b)-172-02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发展处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时期,现有教育评价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

1 现代职业教育评价的现状分析

现代职业教育经历了从政府评估向院校内部诊断转变的时期,同时第三方评价是发展方向。

1.1 政府评估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政府评估在职业教育评价中占主导地位。

20世纪90年代末,政府对职业高中(中职教育)开展国家级评估工作。1990年8月,国家教委印发了《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标准》,开始对职业高中进行评估,设置了36个评估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定量性指标较少[1]。

21世纪初,教育部对高职教育开展人才水平评估。2003年,教育部采用试点评估形式,对30多所试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首批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2004年4月,教育部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全面启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在颁布评估通知的同时,还颁布了新修订的评估方案、评估工作指南、评估专家组工作细则等。2008年4月,教育部又全面启动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

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预计在三年内遴选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3],这开启了我国高职教育精品教育评估的开端,同时还有各种配套的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精品教学资源的示范性建设项目评估,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制定本省市的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评估方案和标准。“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大部分高职院校以国家和本省的精品教育评估指标为努力方向,不断争抢精品教育评估所带来的经费、荣誉等政策红利。

1.2 职业院校内部诊断与改进阶段

2015年6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并配套颁布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文件指出,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文件引导高职院校通过强化人才培养工作数据采集管理、报送质量年度报告等方式,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这标志着职业教育评价由政府评估向内部诊断的转变。文件包含《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包含体系总体框架、专业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体系运行效果等5个诊断项目,下设15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点。各高职院校根据诊断点,可进行自我诊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同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三年对高职院校进行抽样复核,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4。

虽然这时期是以职业院校的内部自我诊断与改进为主,但真正实行内部诊断与改进的职业院校不多,取得的成效不明显;同时,政府还是按照示范性院校、卓越院校、一般院校等不同优劣等级标准对职业院校进行生均拨款、其他经费资助等。

1.3 第三方评价是发展方向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政府逐渐意识到现有评价方式的弊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2015年5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进一步强调要“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2012—2014年,作为第三方机构的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连续三年联合编写并发布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4],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但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第三方评价机构仅仅停留在宏观口号层面,缺乏微观层面的诊断和指导。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不仅在政策文件中,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起步阶段。

2 现代职业教育评价的问题分析

2.1 评价偏重主观,忽视客观

在經济新常态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已走过规模化扩张时期,进入了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时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这种强调统一标准、依赖外部问责机制、注重结果、偏重主观的职业教育评估已经出现许多弊端[5]。

学校和政府属于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关系,属于内部评价,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内部评价难免存在主体的单一性和官本位,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评价方法过分强调量化的作用,忽视了定量与定性指标的互补关系;评价过程和结果的非公开性导致社会公众对评价结果产生质疑;评价标准采用“一刀切”的标准,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差异化和个性特色发展[6]。虽然,2015年开展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很大程度上政府意识到了评价标准统一化的弊端,强调职业院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政府颁布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职业院校的诊改工作,但又成为了职业院校参照的整齐划一的标准体系。教育部呼吁各省市和各院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在此参考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指标,但目前只有少数省份和院校对国家标准进行个性化修改,大部分省市和职业院校沿用国家统一的诊改标准。

2.2 评价偏重静态,忽视动态

政策法规静态,无动态发展。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关于职业教育评估的专门性政策文件几乎是空白。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中等职业教育评估才有法可依。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依然沿用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目前还是根据计划经济时代的评价法规,没有与时俱进的完善与改进专门的法律法规,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在评估上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没有做到分类管理[7]。

同时,我国这种政府主导、静态的职业教育评价方式,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评价方式的鉴定性和奖惩性,忽视了被评价对象的进步程度,不能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控与持续改进;评价结果的表面性和形式化导致评估出的精品资源并没有真正走进课堂。这些问题应得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丽飞,曹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历程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6(21).

[2] 孙翠香,庞学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5).

[3] 姚云.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政策解读与评审过程——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范唯处长[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4).

[4] 梁卿.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概念探析[J].職业技术教育,2014,35(13).

[5] 林玥茹,石伟平.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必要性、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4).

[6] 杨彩菊,周志刚.第四代评价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启迪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

[7] 丁建石.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问题及法律政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7(20).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YBB010);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7YBZZ117);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J5067)。

作者简介:唐小艳(1981-),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现状评价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