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区域缩短故障停电时间的研究

2018-09-10 23:30马立何
河南科技 2018年31期
关键词:技术方案配电自动化

马立何

摘 要:目前,我国电网调度部门高度重视故障停电问题,为保障电网供电具连续性和可靠性,必须采取相关措施缩短故障停电时间。本文通过相关案例,讨论了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及原理,分析了相关技术实施过程,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旨在为配电自动化区域故障停电时间缩短技术提供依据。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故障停电;技术方案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8)31-0054-02

Research on Shortening the Time of Power Failure

in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Area

MA Lihe

(Ningde Power Supply Company,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Ningde Fujian 352100)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power grid dispatching depart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f power failure and power failur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ower supply of the power grid, relevant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shorten the time of power failure. Through related cas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eeder automation technology scheme and principle,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iming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technology of shortening the power failure time in th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area.

Keywords: distribution automation;power failure;technical proposal

配电自动化核心技术在于馈线自动化,该技术能使电网实现智能化运行,同时可以迅速查明故障区域,进而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并对非故障区域用户进行供电恢复,缩短故障停电时间,减少停电面积,实现提升供电可靠性的目标。因此,基于交互式馈线自动化技术,对馈线自动化策略库进行完善,改进故障处理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1 案例概况

某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以OPEN3200系统为基础,对各类验收环节,如通信通道、终端以及主站等进行检查,并对馈线自动化程序功能进行完善,实现了如下高级功能。第一,故障自动定位。该应用缩短了巡视人员判定故障区域所耗费的时间,并且有效缩短了故障巡视所耗费时间。第二,故障区域自动隔离以及非故障区域自动负荷转供。该应用借助配电自动化开关,取消了现场人员以及监控人员的操作环节,有效缩短了操作时间。

2 技术方案及原理

在上述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从源头进行把控,对终端相应的上传信息进行规范,并对终端信号进行严格验收。第二步,实行过程监控,对图纸格式进行规范,并对图模进行严格测试。第三步,从结果进行导向。对馈线自动化相关动作数据进行积累,逐步完善馈线自动化策略库。另外,该供电公司对技术方案进行认真分析,并强化人员培训,借助自动化系统,最终有效增强了供电可靠性。

以线路多点故障为例,S1、S2、S3为变电站相应的出线开关,其他开关均为配网线路开关。其中,空心开关表示联络开关相应的打开位置,实心开关表示分段开关相应的运行位置。若线路发生故障,系统采取如下处理措施判断故障区域。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动作信号包括断路器S1开关分闸、断路器S1保护动作以及A1、A2、A3、A4、B4保护动作。对动作信号进行分析,可知故障区域在一处以上。然后将故障信号作为依据,可断定A4~A5区域以及B4下游区域存在故障,将A4、A5、B4隔离进行故障判定,将A6合上,实现对下游供电的有效恢复,将S1合上,实现对上游供电的有效恢复。在上述过程中,系统对故障实施自动处理,有效缩短了故障停电时间。

3 项目实施过程

3.1 规范图纸管理流程、测试图纸模型

配电网络较为复杂,为有效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如实反映图纸信息,需要对电网实时运行方式进行管理。对于启用馈线自动化的线路,若配电自动化图纸发生变动,必须对其进行图模测试,确保图模一致,从而避免模型错误引发故障定位错误。另外,可以通过馈线自动化主站注入实施测试,由故障区间进行给定,并通过人工判断,保障图模测试的准确性。

3.2 规范终端验收标准、严格验收终端信号

配电终端涉及各类厂家,难以对各类终端信息进行统一,这造成主站信息维护工作量巨大,且调试过程复杂程度较高。由此可能延长停电时间,并影响供电可靠性相应指标,最终影响配电终端信息采集内容。因此,要对配电终端自动化信息进行严格验收,从而缓解主站维护压力,缩短调试时间,增强系统安全性[1]。

3.3 积累馈线自动化动作数据、完善策略库

完善馈线自动化策略库,能有效保障事故处理效率。在馈线自动化测试中,需由主站制订配调方案,并借助各类技术手段防止错误出现。馈线自动化测试对单线图拓扑正确性以及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具有较强依赖性,因此,要对配网网络较为复杂的结构进行分析,对故障类型以及各类测试条件下的终端配合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最终不断积累馈线自动化动作数据,完善馈线自动化策略库。

4 项目应用情况及改进措施

4.1 项目应用情况

本文案例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有效缩短了故障停电时间。班组对2013—2015年故障停电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未对配电自动化进行建设前,2013和2014年相应的故障线路统计分别为15条次和13条次,查找电缆故障耗费时间较多,且故障隔离以及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操作受开关具体位置影响较大。2015年后,配电自动化建设完成,该区域线路故障仅为11条次,且故障定位时间出现大幅度缩短。

4.2 项目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案例项目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虽然配电自动化区域具有较高覆盖率,但在前期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关经验,选点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难以对运行方式进行灵活安排。第二,遥控操作动作准确率不高,存在较长延时,且部分终端智能借助无线GPRS通信方式聯系主站。第三,非自动式故障线路,未实施图形拓扑测试,需要采用人工方式对故障定位进行审核,导致故障停电时间延长。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改进:第一,对配电规划进行改进,在配电自动化后期建设中,根据自动化设备选点对联络通道进行优先选择;第二,强化通信通道建设,淘汰2G无线通信模式,采用4G模式,加快通信遥信相关数据传输速度,减少丢帧问题,也可以通过专网建立方式,满足电网安全防护要求;第三,提升馈线自动化线路投运比率,对实施馈线自动化线路进行功能测试,若测试正确,则证明故障定位方案具有较高可行性;第四,对技术人员实施激励考核,提升自动化系统实际使用准确率。

5 结语

建设配电自动化,实施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缩短故障停电时间。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图纸管理流程进行规范,还要严格测试图纸模型、规范终端验收标准以及严格验收终端信号,从而完善馈线自动化策略库,实现缩短故障停电时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石一峰.苏州配网自动化试点区域建设方案的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技术方案配电自动化
浅谈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探析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
山区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项目技术路线分析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的构建研究
浅谈露天煤矿绿化复垦可行方案与政策
长江船岸无线宽带网的建设技术与方式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