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机遇、障碍与努力方向

2018-09-10 05:24韩璐
国际问题研究 2018年3期

〔提要〕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在法制与机制建设、贸易、投资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贸易便利化水平低下、各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合作领域失衡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牵制等一系列合作障碍。随着地区形势逐渐稳定,各成员国谋发展愿望迫切,加之扩员极大提升了该组织经济合作潜力,未来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将迎来机遇期。在此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应通过进一步推动经贸制度安排、协商促进投资开展、构建多元协同投融资体系、扩大合作领域、加快互联互通以及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增长点等举措,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

〔中图分类号〕D8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8)3期0056-14

經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基础和方向。经过17年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遇到了很多具体困难。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给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机遇。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合作组织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克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加强团结协作,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

一、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主要成就

2001年至今,各成员国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为指导,共同努力,携手并进,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区域经济合作法制化和机制化建设基本完成

确立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自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先后签署了一系列有关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文件,其中主要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2001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2003年9月)、《(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实施措施计划》(2004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加强多边经济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共同倡议》(2009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中期发展战略规划》(201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2015年7月)、《20172021年进一步推动项目合作的措施清单》(2016年10月)等文件,明确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各成员国还在海关、交通运输、金融合作、电子商务、农业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1]

建立了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截至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建立经贸、交通、财政、央行、农业及科技等多个部长级协调机制。在经贸部长会议下设立了高官委员会和包括海关、质检、电子商务、投资促进、发展过境潜力、能源、信息、电信等七个专业工作组。[2]组织框架内还成立了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间联合体,为促进各国实业界合作及相互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区域经济合作向前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机制保障。

(二)区域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区域整体贸易和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均实现高速发展。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贸易总额为4.90万亿美元,2001年这一数字仅为6720亿美元。[1]其中,中、俄、哈、乌、吉、塔六国的贸易额分别增长为2001年的8.2倍、3.73倍、3.7倍、4.5倍、5.9倍、2.6倍。[2]印、巴加入后,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总额则达到5.719万亿美元,[3]区域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成员国间贸易联系日益加强,相互成为主要贸易伙伴。2017年,中国与各成员国贸易额达2176亿美元。[4]其中,中国成为俄、吉、印、巴第一大贸易伙伴,哈、乌、塔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中俄、中印双边贸易额分别占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总额的38.7%和39.4%。与此同时,组织内成员国间贸易额在各成员国进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区域内贸易比重明显增加显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

(三)区域投资稳步推进

17年来,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成员国的投资潜力逐渐显现出来,对于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区域吸引外资的规模呈现快速上升势头。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为1788.59亿美元,是2003的2.5倍。[5]在外资流入加快的同时,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也大幅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各成员国累计各类投资超过83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乌、吉、塔第一大投资来源国,成为俄、哈第四大投资来源国。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对华投资日渐活跃。截至2017年底,各成员国对华投资总额累计达20.75亿美元。投资合作带动数百个能源、交通和农业等领域项目顺利推进,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工程承包累计合同额达2133亿美元,累计营业额达1530亿美元。此外,相互投资领域、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态势。投资领域由资源开发、农业、加工业扩大到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制造业、服务业等;投资形式方面,除直接投资外,还有中长期贷款、股权、财务投资、合资基金以及对外援助等多种形式;[1]从投资主体看,为数众多的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亦积极参与了区域经济合作。区域投资合作的扩大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区域贸易的发展。

(四)贸易便利化取得明显进展

上海合作组织推动贸易便利化进展明显。一方面,制度性安排逐渐推进。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工作组完成建章立制并已召开三次会议,为研究制定贸易便利化切实举措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互联互通建设成效大。2014年各成员国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有利于提高成员国过境运输潜力,深入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提升成员国间经贸合作水平。近三年来,一系列互联互通项目在俄、哈、乌、塔等国“开花结果”,中欧班列、双西铁路、安格连一帕普铁路卡姆奇克隧道、达特卡一克明项目、艾尼一彭基肯特高速公路和瓦亚铁路项目等一批示范性基础设施领域项目顺利完成,地区能源、交通、电信等网络初显轮廓。此外,海关通关、支付结算、检验检疫等方面的便利化也取得进展。成员国就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信息高速公路和利用电子签名进行跨境电子合作示范性项目达成共识,极大地提高了双边及多边贸易的便利性。中国与俄、哈、塔、巴等国还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7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有限公司在莫斯科正式启动人民币清算行服务,进一步便利人民币在中俄经贸中的使用,也为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在经贸合作中使用本币结算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面r%新的机遇

过去十几年所取得的成就为今后进一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印、巴的加入,未来一段时期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期。

(一)政治安全形势稳定

第一,俄罗斯及中亚各国对“颜色革命”始终保持警惕,进一步加快了国内政治制度建设,牢牢掌控着国内局势,维护国内稳定。俄罗斯威权政治体制稳固,国内反对派弱小且分散,普京在2018年大选中连任总统,未来六年内俄罗斯政治形势将继续保持稳定。乌、吉两国也成功进行了政权交接。米尔济约耶夫当选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后,对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缓和了国内积累多年的矛盾,稳定了社会局势,巩固了自身执政基础。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地位巩固稳固,加紧布局未来政权架构。第二,中亚国家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安全倚重正在加大,中俄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上升,而美西方对中亚国家政策有所调整,影响力降低,将减少对中亚内部事务的干预。第三,中亚国家关系缓和。乌兹别克斯坦主动改善了与吉、塔两国的关系,在国际组织协助下划定了与吉尔吉斯斯坦部分边界,开放了与塔吉克斯坦边界,恢复了塔什干与杜尚别的定期直航。中亚地区长期存在的水资源争夺、环境问题、领土边界等矛盾有所缓和。第四,中亚地区面临着伊斯兰极端分子回流及阿富汗问题的威胁,但中亚各国高度关注恐怖活动的发展走向,并加大了对恐怖极端分子打击力度,能有效掌握安全形势的发展。未来一段时期中亚地区安全形势总体可控。

(二)区域经济形势好转

区域内经济形势好转将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展开。首先,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经济回升。由于国际油价的上升及俄罗斯自身采取的反危机措施,2017年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5%,俄罗斯央行预测,2018年俄罗斯经济将增长2%.世界银行对2018-2020年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率预测为2%左右。俄羅斯经济复苏也带动了中亚国家经济走出低迷:2017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4%,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增速为5.3%,塔、吉两国则分别为6.9%和4.5%,预计未来2-3年这一增长态势还将持续。此外,2017年新加入的成员印度、巴基斯坦GDP分别为24390亿美元和3044亿美元,同比增长7.2%和5.3%,[1]也保持着上升势头。同时,各成员国求稳定、谋发展愿望迫切,均制定了一系列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为吸引外资、扩大相互贸易创造条件,也为拓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经济合作机制有助于各国深化经济合作。目前,除乌兹别克斯坦正处于入世谈判进程之中,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皆是世贸组织成员国。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将成为成员国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并为经济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各成员国将严格履行和兑现入世承诺,加快推进本国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继而有利于提高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极大改善区域内经贸合作环境。

(三)成员国的合作意愿明显增强

未来一段时期,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及西方对俄经济制裁未解除的影响,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经济很难高速增长。为破解这一困局,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第一要务,对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多边经贸合作的意愿大为提升,也对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这为深化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发生了重要变化,经济合作规则制度安排被提上重点日程,各国已意识到打破“规则壁垒”、打通“贸易经络”己是当务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对待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由过去的消极转向积极。乌克兰危机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并在国际社会孤立俄罗斯,俄罗斯由此更加注重同东方的合作,加大了融入亚洲的力度,对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由淡漠转向积极,力图从上海合作组织寻求突破,在为国内发展谋条件的同时,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乌兹别克斯坦新任总统上台后,其内外政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对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也开始持支持和积极的态度。

(四)扩员后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潜力进一步提升

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影响力扩大。印、巴的加入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域范围延展至南亚,总面积近3400万平方公里,占欧亚大陆面积的约70%;总人口大幅增至3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4%;GDP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五分之一,[1]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实力和潜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印、巴是南亚地区重要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与组织其他成员国经贸往来密切,两国的加入为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务实合作带来更多的选项。

印、巴的加入有助于建设高效完备的互联互通体系。印、巴加入后,上海合作组织将不仅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平台,还将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延伸至南亚和印度洋重要港口,联动亚欧两大市场,[2]同时覆盖“一带一路”的四条重要经济走廊,即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一中亚一西亚、中巴经济走廊。这将有助于能源、通讯、交通等地区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推动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运输物流项目的开展,形成更加完备便利的区域互联互通网络。

多边经贸合作动力提升。其一,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领域增多。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较快,信息技术、医药等行业发达,人才储备丰富,同时也是能源进口大国,将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血液和新动力。其二,有利于推进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印、巴均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能遵守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则。中巴自由贸易区早在2007年就己建成,将对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便利化进程起到示范作用。其三,融资平台增多。企业和地方的合作更为活跃,一些重大的多边项目有望落实。[3]

(五)“一带一路”助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在交通、能源、金融、产能等领域取得早期收获,这些领域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进入快车道。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为未来一段时期“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落实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将带动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进程,加快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成员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多元化,进一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上海合作组织也是“一带一盟”对接的主要平台,“一带一盟”对接工作的持续进行,一方面有利于深化中俄双边务实合作,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战略合作,增强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动力。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失衡,发展资本短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迫切需要吸引外资,助力国家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产能合作以及打造金融平台为重点合作方向,为拓展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

三、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障碍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一些内外部消极因素阻碍着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印、巴的加入同样也将给区域经济合作增添一些难度。

(一)成员国贸易便利化仍然滞后

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达成共识,并已在实践中着力解决相关问题,但在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商务流动和监管环境等四大领域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壁垒,[2]各方相关政策差异较大。在标准一致化方面,独联体国家基本继承苏联标准,与中国技术标准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市场时,需要进行法律和标准的收集、翻译、比对、调整本产品指标等。在审批、物流、通关、资金汇回等方面,各成员国要求不一,每经过一个国家就需重做工作,费时费力。[1]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劳务签证手续复杂且耗时较长,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投资和解决技术问题。此外,在营商环境方面,独联体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滞后、政治职能部门效率低、权力寻租和官僚腐败等问题依然突出,极大影响投资合作的开展。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年全球贸易便利化报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中,中国位列136个国家中第61位,而其他国家都排在90位以后。[2]

(二)各成员国发展层次不齐及利益分歧

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从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外贸进出口总额来看,中、俄都是组织内部的“大块头”,其他中亚四国与中、俄相比差距巨大。成员国间经济实力失衡,致使各国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制定出满足本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区域经济合作规划,这些规划内容各异,对区域经济合作提出的目标与要求也有很大差异,这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此外,中俄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发展定位、方向、道路的分歧,渐成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反向拉力。上述两个根本性原因造成了十余年来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困境,即成员国美好的区域经济合作意愿与现实操作不符,出现了区域经济合作举措形式化、区域经济合作双边化、经济合作项目化等现象。

(三)经济合作领域不平衡

一直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倾向于资源性行业合作,已实施了多个双边、多边能源合作项目。相对而言,农业、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非资源领域合作项目较少。合作领域发展失衡,制约了区域经济合作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迫切需要寻找并培育区域经济合作新的增长点。同时,各成员国经济结构转型也对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减少资源领域合作,大力发展非资源领域及高科技产业合作等。毋庸置疑,近年来在各国的努力下,上海合作组织非资源领域合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未完全扭转经济合作领域失衡的局面。进一步缩小资源与非资源领域合作的差距将是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要解决的新任务。

(四)多层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交叉牵制区域经济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内并存多个次区域组织,如欧亚经济联盟、独联体、中亚合作组织、欧亚运输走廊、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和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等。其中,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统一对外关税及产业政策使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出现了“圈中套圈”的异常复杂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延缓了制度化及机制化进程,加大了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1]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纷纷在该地区提出各自的区域经济合作方案。如美国先后提出“丝绸之路战略法案”“大中亚计划”“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通过“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欧盟与中亚关系》等计划,与中亚国家积极开展了在经贸、教育、投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等领域的合作;日本2004年启动“中亚+日本机制”,至今运行良好,并通过大量援助和投资加强其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上述计划、机制一定程度上对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构成了压力,产生了竞争,分散了哈、吉、塔等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注意力”。

(五)扩员给经济合作带来挑战

其一,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使得各成员国“协商一致”难度进一步加大。中亚国家之间本就矛盾重重、诉求分散,目前商谈中的启动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制等经贸倡议已因成员国“各怀心事”而久拖不决,印、巴两国的加入将使组织利益格局更加复杂,进一步加大协商难度。其二,中俄双引擎格局将面临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一直由中俄引领主导,印度加入后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印是特殊战略伙伴关系,但印度政府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经常向西看,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态度消极,且对中巴关系心存戒备,可能对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协作产生一定影响。

四、进一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当前上海合作组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指出,“深化务实合作是迫切任务”,这不仅符合当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的现实需求,更有助于凝聚各方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识,提升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1]上海合作组织应秉持互利共赢、和平合作之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务实合作,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持续推动区域经贸制度安排

上海合作组织经贸部长会议应积极推动成员国商谈《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争取尽快签署。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几乎都是世贸组织成员这一条件,积极落实世贸组织的《贸易便利化协议》,加强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物流运输、标准认证、支付結算等便利化措施的有效实施,实现全区域的贸易便利化安排,逐步实现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自由流动。此外,考虑到各方关于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的态度暂不积极,有关成员国担心一旦开放市场恐对本国经济和产业造成冲击,可继续就该议题展开联合可行性研究,继续作好贸易便利化文章,增强各方获得感,同时进一步加强包括印、巴在内的成员国间的沟通,扩大共识。

(二)协商促进区域投资的开展

尽快落实己签署的双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推动与更多中亚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司法协助与社会保险等政府间协定。上海合作组织投资促进工作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避免区域内产生与跨境投资有关的保护主义,尽可能地推动各成员国消除投资壁垒,降低投资准入标准,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应建立投资项目库,以解决项目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此外,未来一段时期,应加大对基础设施、产能合作、农业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扩大注入新动力。

(三)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多元协同的投融资体系

一是统筹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各类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多元化投融资支持体系,重点加强中国一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的作用,因国施策,灵活设置担保条件,稳步扩大中国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上海合作组织所在地区的融资规模。二是创新资金使用模式,投贷结合,带动商业投资机构、民间资本等走出去,服务于中国企业开拓区域市场的多样化融资需要。三是完善区域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金融信息交换与共享;建立征信评估机制,[1]探讨建立本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四是继续扩大货币跨境服务,包括互设本币账户结算、境内人民币转账结算、完善人民币清算渠道,建立人民币与中亚各国货币的直接汇率机制,逐步建立统一的支付结算网络体系。[2]

(四)创新合作模式,扩大合作领域

第一,采用多元合作模式,如建立经贸合作园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第二,拓展合作领域,在继续深化资源领域合作的同时,促进各国在农业、基础设施、环境、电子商务、减灾救灾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实现资源与非资源领域合作的均衡发展。其中,优先发展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种植领域的合作。根据成员国的需要,确定农业合作重点项目以及合作方式,因地制宜建立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第三,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合作。利用成员国皆有加强中小企业合作的强烈意愿,可定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为各国中小企业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时实业家委员会以及银联体应充分发挥作用,挖掘项目,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各成员国中小企业紧密合作,进一步激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快互联互通建设

充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一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的作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推进包括中吉乌、中哈、中塔阿伊等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交通运输网络,并进一步拓展中亚地区的电力、通信、交通等民生项目的合作。同时,改善由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技术标准差异导致的双方交通运输衔接不畅、效率低下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等问题。应加强同中亚国家相关交通部门的协商和沟通,尽量采用先进、适用、统一的技术,改善运输装备,提高运输效率。[1]

(六)利用印、巴经济诉求,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增长点

印、巴两国一直积极寻求多元、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希望参与俄罗斯、中亚的油气开发。[2]印度的信息产业和制药业、巴基斯坦的纺织业均具有国际竞争力,可借印、巴的能源诉求,进一步扩大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资源领域的合作,带动区域贸易的增长,同时在两国优势产业上做文章,加强成员国间信息技术、轻工业、加工制造业、电子商务和中小企业合作,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空间。

[1]刘华芹:“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1期。

[2]同上。

[1]见中、俄、哈、乌、吉、塔统计局网站,总和由作者计算而得。

[2]同上。

[3]见中、俄、哈、乌、吉、塔统计局网站及中国驻印度经商参赞处、驻巴基斯坦经商参赞处网站。

[4]见中国海关统计网站,http://www.chinacustomsstat.com/aspx/1/NewData/Record Class.aspx?id=3338¤cy=usd; http://www.chinacustomsstat.com/aspx/1/NewData/Record Class.aspx?id=3338¤cy=usdo(上网时间:2018年2月5日)

[5]中国FDI数据来自中国投资指南网,俄、哈、吉FDI数据来自三国央行网站,乌、塔数据来自中国驻乌、塔经商参赞处网站,塔FDI是2017年1-6月的5.28亿美元。

[1]孙博:“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浅析”,《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2016年5月。

[1]见印度、巴基斯坦财政部网站。

[1]张健荣:“上合首次扩员印巴‘转正意义非凡”,环球网2017年6月9日,http://opinion.huanqiu.com/plrd/2017-06/10811223.html。(上网时间:2017年12月4日)

[2]“中国商务部长谈印、巴正式加入上合:区域经济合作将面临三大机遇”,中国新闻网,2017年6月10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7/06-10/8246999.shtml。(上网时间:2017年12月10日)

[3]孙壮志等:“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与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欧亚经济》2017年第5期。

[1]“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共同推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外资》2016年第11期。

[2]龚新蜀、刘庆岩:“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张宁:“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的可能性分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2]《2016年全球便利化报告》,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ETR_2016_report.pdf。(上网时间:2017年12月4日)

[1]王志远、石岚:“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1]“深化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谱写共同发展新篇章”,环球网,2017年6月19日,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7-06/10811718.html。(上网时间:2017年12月10日)

[1]徐奇淵:“促成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金融合作”,《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第5期。

[2]韩璐:“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的推进:成就与前景”,《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2期。

[1]韩璐:“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的推进:成就与前景”。

[2]孙壮志等:“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与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