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2018-09-10 23:21:59汪寅夫何姗梦高慧莉杨柳王海娇
现代盐化工 2018年4期
关键词:盐碱化沙漠化土壤侵蚀

汪寅夫 何姗梦 高慧莉 杨柳 王海娇

摘 要:农业和地质本身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但是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这两门不同的学科开始成为密不可分的研究对象。农业作为一种最原始的人类活动,不仅改造着地质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农业环境地质的基本概念,其次分析了主要的农业环境地质问题,最后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环境保护

环境可以将其看作是人类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当自然界有了人类以来,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要不断地适应、利用和开发自然界中的一切。久而久之,自然界就会产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就是因为人类在从事农耕活动中,破坏了地质的承受能力,导致局部系统失去了平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构建农业环境地质体系,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农业环境地质的基本概念

在环境科学的定义中,将环境系统看作是自然界中各种因素的一个总和,而在系统性的科学中,主要是将一些相互依存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农业环境地质实际上就是这两个学科的总和,在这个系统中,人类所从事的农业活动同地质环境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环境地质系统中的内部结构也逐渐向着一个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以此来适应生产力的需求。但是,如果这种因素不再平衡时,农业地质系统的功能就会减弱,在完全丧失的时候,就会出现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2 主要的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2.1水资源的匮乏

水资源匮乏可以看作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农业。根据相关调查表示,我国人均供水能力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单方水GDP产出仅是世界水平的1/3,而农业灌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是0.53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0.7的水平。水资源匮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生产活动,导致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有3个:(1)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增加。(2)我国现有的农田,一般都是采用打水漫灌的方式,这种落后的灌溉方式,加重了水资源的浪费程度。(3)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我国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废物不达标就进行排放,是导致水污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2土壤侵蚀严重

土壤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土壤侵蚀严重,除了一些自然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人为不合理的耕作和乱砍滥伐。土壤侵蚀是现阶段最大的农业环境地质问题,一般是发生在黄河中下游的高原地区,以及常见中上游和东北平原。侵蚀会通过多种方式对陆地的生态系统和产生力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当地表出现更多径流时,进入土壤的水分就会变低,植被的有效用水也会相应减少。除此之外,当土壤受到侵蚀时,其中基本的营养元素也会流失,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没有侵蚀的部分是侵蚀土壤的3倍,当养分水比较低的时候,土壤中的农作物生产力也会严重降低。

2.3存在土地沙漠化的现象

沙漠化主要是指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原本的非沙漠环境转变成沙漠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生物生产的环境。出现土地沙漠化最主要的原因是风蚀。相关数据表明,当前沙漠和沙漠化的土地占有国土总面积的16%。土地沙漠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风的吹扬作用会带走土壤中潜存的营养物质,让土壤失去了保水保肥的能力,间接原因是地面的植被遭到了破坏。

2.4农业土地盐碱化严重

土地盐碱化一般是人为不合理灌溉所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盐碱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分布在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和西北内陆地区。在盐碱化严重的土地上,农作物是无法生长的,仅仅会存在一些极耐盐碱的植物,进而导致作物的种类单一化,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土壤的盐碱化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使得土壤物理性雾化,地下水矿化度提高,让人们不能正常地利用水资源。同时,大片的土地荒芜,农耕地减少,土壤中的水、肥等因素基本上都不协调,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

2.5地质灾害频友

人类的农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之一,例如,灌溉会导致滑坡和地面损落,而土建房会崩塌。当前的农业地质灾害,有一部分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对于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陕西的泾阳县南源中,由于长期使用河水来灌溉农田,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上升,并降低了边坡上部的抗剪强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边坡的静水压力。除此之外,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引起的环境恶化,对于农业环境地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农业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

3.1对于农业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基于水资源供应能力下降,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全国缺水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应该重视水价的形成机制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要优化农业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根据经济、人口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平衡和协调,要对我国各个地区的农业用水作出进一步的优化。建立调水工程,做好相关的论证工作,真正兼顾到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从而降低水污染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要提高我国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水平,当用水量在持续很大时,用水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务农人员也要摒弃传统的用水观念,真正将农业水资源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管理,继而解决我国农业用水中的各项问题。

相关部门也要深化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同作物或者是同一作物中,不同品种的抗旱节水性会有极大的差异。所以,相关人员要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作品中抗旱基本組成和结构的运用,进行基因重组,培养一些多抗基因作物品种。务农人员要建立节水农业技术的体系,让农业节水的技术向着精细化、规划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基于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和技术基础,将工程管理、水利相结合,促进农业的高效用水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3.2对于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对于土壤侵蚀的治理措施,要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建立一套有效的生态、资源和经济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减少土壤侵蚀的问题,对于改善环境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可以将当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多种植一些草木植被。坚持以流域为治理单位,将综合治理和产业开发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实现生态、经济的全面好转。不断总结过去的治理实践经验,将治理的成功经验规划为不同的点,并按照这些核心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综合治理过程中,主要是以区域性的经济,兼顾社会效益为主,侧重于各项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生态调控过程中,应该以生态系统安全和生态系统功能为主,将重点放在一个整体性的服务功能上。

例如,在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中,首先是尊重自然规律,大力发展畜牧业,让它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核心。充分利用一些农副产品,林间草地、牧草等,通过动物将其转化成为一种畜产品、让农业生态系统的流程更为顺畅。其次,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要依据,进行科学的土地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明确农田和草地的区别。黄土高原的农田也是牧业发展和生产的良好基地。最后,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农业生物学技术措施,切实解决农民粮食和燃料等问题。

3.3对于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土地沙漠化问题不仅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威胁了整个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解决这些沙漠化问题,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保护和建设植被,提高环境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坚持以林、草、牧为主,调节土地利用率,大量保护和扩大植被的建设。同时,对于一些已经丧失了生产潜力和沙漠化土地,要采用机械式与生物相互结合方式,对其进行共同处理。在一些沙漠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适当地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以此来缓解农业对于土地资源的依赖,将荒漠化区域的资源优势渐渐转化为一种生存方面的优势,做好产品的加工,减少农民对于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

例如,在辽宁省的西北地区,就存在土地沙漠化问题,一般采取可持续发展措施,主要是将该区域中的农田耕地养成含量低、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转化成可以种植的作物,以此来提高土地物质的利用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固沙造林的方式来治理一些流动和半流动的沙丘,这样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固沙植物,一般是选择利用黄柳和锦鸡儿,考虑到当地的风沙严重期,在3~4月的时候,增加一些常绿的针叶防护林,以此来增加防护的作用。在治理过程中,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求实的基本原则,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出台相应的专业化法规,保障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4对于土地盐碱化的防治措施

土地盐碱化程度的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同的。低洼易涝的盐碱地,就适合将其发展成为水田,种植水稻,这样可以保持水层的需要,并抑制了土壤返盐,但是这种治理方式,是不能无限制开发的。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规划措施,以水洗盐,合理种植,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工作,措施得当,就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例如,一些轻中度的盐碱化土地,可以实时退耕还草,利用土地盐碱化来种植一些优质的牧草,并与养殖业结合起来,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还具备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对于中度的盐碱化土地,就可以实时人工种草,选择一些耐碱性的植物,建立人工草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改良作用,

在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问题的治理与开发利用中,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土地盐碱化治理和区域总体开发结合在一起,协调发展。首先是加强耕作方面的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用地与养地相互结合,通过适当地耕翻,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中深层养分的上升。积极引进一些耐碱性的植物,如在盐碱比较重的区域,可以种植向日葵和甜菜等作物。利用饲料酸模,这种物质有着极高的蛋白质含量,将其作为饲料和食物添加剂来利用,产量也非常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最后,利用客土配肥或者是以沙压碱的方式,这对土地的盐碱改良有着明显的效果。

4 结语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和人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与农业环境地质共存于一个系统中。基于农业环境中的一些地质性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农业环境地质的保护和建设。综合性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该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工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温福,张伟明,孟 军.生物炭与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 (5):821-828.

[2]崔晓,张屹山.中国农业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8):4-16.

[3]杜江,罗珺.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 (1):90-94.

[4]孙宝鼎,刘 佳.德国农业生态补偿及其对农业环境保护作用[J].世界农业,2013 (7):99-101.

[5]王莉,沈贵银.我国农业环境保護的措施、难点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3 (43):18-22.

[6]王 农,胡 梅,张壬午.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业环境保护创新[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 (3):25-27.

猜你喜欢
盐碱化沙漠化土壤侵蚀
甘肃省盐碱化区域地下水合理埋深分析与确定
甘肃科技(2021年19期)2021-11-25 04:51:14
2009-2017年阿拉善左旗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盐城灌东区域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新途径
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碱化分析
海坛岛土壤侵蚀问题研究
松辽平原土地盐碱化动态监测与遥感分析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