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羌族的儿童“尾巴帽”是一种民间艺术,是民族服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解童帽所隐含的民俗审美及民俗文化,以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藏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物归纳法对其材质、工艺、装饰用色、图案、装饰特点、装饰规律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羌族儿童的“尾巴帽”装饰元素丰富,充满童趣,形成了自己的装饰规律,与其他类服饰相比更具特色,而且童帽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羌民族的审美和情感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羌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来,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传统手工艺。
关键词: 羌族“尾巴帽”;材质;工艺;装饰;设计内涵;造物思想
中图分类号: TS941.721;J523.6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7003(2018)03-0078-07引用頁码: 031302
Abstract: The “Weibamao” of Qiang children is a kind of folk art,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national costume cultu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olklore taste and culture implied in the “Weibamao”, the collections of Qiang Museum in Mao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were used as the objects of study, and the material, technology, color, pattern, as well as decoration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ibamao” which is full of playfulness has various elements and unique decoration law. Besides, it is more characteristic than other kinds of costumes. As the precious wealth of national culture, it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represents the aesthetic and emotional culture symbol of Qiang people. We hope that more people with lofty ideals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of Qiangs tradi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protect it and to retain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Key words: “Weibamao” of Qiang minority; material; technology; decoration; design connotation; idea of creation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据说是炎帝的后人,也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支从远古走来,至今一直顽强地保持自身文化精髓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服饰文化。羌族儿童的“尾巴帽”(羌语“达瓦”)是一种民间艺术,承载着民族审美和情感文化符号,是民族服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母亲把绣童帽和做童帽当成对孩子表达关爱的一种重要方式,她们将无穷智慧与造物思想潜藏在工艺中,表达精神诉求与思想情感。“尾巴帽”造型独特,工艺复杂,展现出民间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造物思想[2-4]。
大多数羌族聚居于高山或半高山,大部分地区为高山峡谷地带,山高坡陡,河谷深邃。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羌族服饰文化的区域性差别,形成了“十里不同羌,五里不同俗”的特色。本文研究的“尾巴帽”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茂县黑虎、三龙、白溪、曲谷一带。
1“尾巴帽”的材质和工艺
制作“尾巴帽”所选用的主要面料为透气性和保暖性都较好的棉布、棉花、丝绸等,很少用到化纤面料。帽子的装饰配件有银泡、铃铛、流苏、野猪牙、鸡毛等,在装饰的同时也表达对福寿平安的祈盼。
“尾巴帽”以夹帽为主,在两层布中间镶有一层薄薄的棉花,棉花不仅可以保暖还有支撑作用,让帽子更有型更立体。按照帽子制作工艺流程分为:剪、裁、绣、缝、定几个部分。首先剪样,帽样为纸质,剪好样后根据样的大小裁剪布料,布料都选用透气的棉布,布的底色一般是黑色,这种底色最适合刺绣配色。布料裁剪好就在相应位置起稿设计图案进行刺绣,刺绣的内容大多与吉祥、富贵、平安有关,绣好图案就可以镶棉花进行组合拼缝。拼缝要根据帽子的结构,先缝帽身再缝帽顶最后缝帽额,整个帽子缝合好才固定装饰物,装饰物的类型也比较多:银泡、流苏、铃铛、彩带、牙骨等。帽子工艺繁琐复杂,做完一顶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2“尾巴帽”的装饰
2.1“尾巴帽”的色彩
通过对“尾巴帽”分布区域的田野调查和对帽子底色的罗列分析,“尾巴帽”底色多以黑色为主,黑色是羌族绣花主要底色,由于深色底布容易和其他颜色搭配,而且帽子由于制作工艺及一些特殊材料的装饰不适合清洗,黑色耐脏所以成为大量应用的原因。除了黑色,帽子的辅色都是纯度较高的颜色,如红、黄、蓝、绿等(表1)。从整体来看,红色是帽子的主要装饰色彩,通过使用不同明度的红色让帽子具有更浓厚的装饰效果,以红色为主要装饰色也展现出趋吉的思想理念。除了红色,黄、绿、蓝相间的辅色起到了很好的调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处理对比强烈的色彩关系,“尾巴帽”运用了镶边、留空和加装饰的方法使帽子展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
2.2“尾巴帽”的结构
“尾巴帽”从基本保暖和保护头部的功能出发,决定了其外形要符合人体头部结构,“尾巴帽”的结构可分为帽冠、帽额、帽顶、帽尾四部分(图1)。
2.2.1帽冠
帽冠是整个帽子的脊梁,是帽子的门面,这部分结构一定要挺立,要体现出儿童的精气神,所以帽冠一般为“山”字型像一座矗立的大山或者是“品”字云形。云头边沿呈波齿状,中间高两端低,高的部分为云头,低的部分为云尾,这两种造型都比较稳重大气能撑住帽子的气场。在结构上帽冠是独立的半环式,采用立体缝合,只连接帽冠下沿,上沿自然挺立。
2.2.2帽额
帽额的位置在帽冠和帽顶之间,由于帽额面积相对较小,不太适合复杂的装饰,所以像银饰、绣球、绒花、鸡毛等小巧、立体的饰品都会点缀在这个位置。结构上帽额、帽顶和帽尾是一个整体,要区分这三个部分通常是靠装饰手法。
2.2.3帽顶
帽顶采用左右分裁式,以帽冠中心线为帽子的中轴,将帽顶和帽身进行左右对称式裁剪,然后再进行缝合,缝合后才形成完整的帽顶。为了符合人体头部的结构,帽顶的纹样都是圆形团花图案。
2.2.4帽尾
“尾巴帽”最有特点是尾部有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帔就是帽子的拖尾(一般长约15cm),帔呈椭圆形像尾巴一样,所以帽子被形象的称为“尾巴帽”。尾部剪裁有两种方式,一种剪裁较圆缝合起来比较服帖,像批肩一样叫“圆尾巴”;另一种剪裁较尖,缝合起来微微上翘叫“尖尾巴”,不管哪种样式都有保暖作用,以保证儿童后颈不受风寒。
2.3“尾巴帽”的造型
“尾巴帽”从造型可分为A型(图2)和B型(图3),A型帽帽冠独立与帽身分开,B型帽帽冠与帽额、帽身连为一体。
A型帽的造型多是仿生类型。仿生造型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对自然物种的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尾巴帽”的造型整体表达上并不是追求原型的逼真,而在于模仿原型的特征和韵味,使其既有原型特征,又符合人体的结构。A型帽的仿生形态是靠缝合帽顶前端的弧线,经过巧思妙构的对接,弧线会形成猫头或者虎头的形象,不仅有头还有耳朵、胡须和鼻子,造型逼真,生动可爱,充满童趣。“尾巴帽”形象抓住动物形态结构的典型之处,进行归纳夸张,提取神韵,将自然形态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情趣形式,传递出羌人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审美心理和文化价值观。
B型帽的造型带有独特的地域性,B型帽又叫“将军帽”,将军文化在这个区域是独有的。为了纪念黑虎将军,当地羌民衍生出很多纪念方式:建将军庙、将军墓、妇女戴“万年孝”帕、儿童戴“将军帽”等。“将军帽”的造型像一顶将军的盔帽(图4),前圆后方,无冠,顶有缨,帽后有帔巾,帽子的帽额造型简洁呈半圆型,末端有一对向上翘起的小耳,帔巾方正过肩没有装饰,整体造型体现出武士的端正和威严。
2.4“尾巴帽”的图案纹样
“尾巴帽”的图案是按照结构来装饰,不同结构有不同的图案。图案以剪绣和贴绣居多:剪绣,即将事先剪好的花样贴到绣布上,贴上后再用丝线依形刺绣,这种绣法因纸样被绣线覆盖,绣成后的图案略微突起有饱满的效果;贴绣,先剪出帽子结构的形状,绣上图案后,把整个图案贴上去,贴绣要等帽子完工后再贴,更强调帽子的结构感。“尾巴帽”的图案以组合的植物纹为主,动物纹较少,植物纹主要是云纹、牡丹纹、菊花纹、梅花纹、刺梨花纹及各种藤蔓等。帽子的图案是随形进行装饰(表2):A型帽以剪花绣为主,帽冠是帽子的门面,作为装饰最为突出的部分,所绣的图案是对精神的寄寓。A型帽冠绣的是如意云纹,云纹与外轮廓相吻合,纹样巧妙与外形融为一体,图案结构严谨、布局均衡、主题突出。整个帽子以帽冠图案为主题,带动其他图案的变化:帽冠为云纹其帽顶为团花云纹,帽耳牡丹云纹,帽尾卷草云纹,可以看出帽子的图案变化都是以曲云的波齿为轮廓,再根据结构内填图案,这样的图案结构均衡稳定,布局与空间规整,在稳定中又有变化。在羌族地区如意纹和云纹几乎是通用没有区别,云纹是羌族服饰文化中典型的文化符号,运用非常广泛,象征万事如意,是羌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祝福[5]。B型“将军帽”以贴花绣为主,每个图案都是先绣好绣片再贴上去。B型帽的图案是依附盔帽的结构来装饰,帽冠呈半圆形两端有一对向上勾卷的小耳,帽顶呈梅花造型,中间有一圆形布纽象征盔帽的缨,帽耳为正圆形,帽尾方正简洁似盔帽的帔巾没有图案装饰。“将军帽”图案遵循“十”字对称,以圆形团花为主,帽额以菊花为中心点,四周均衡分布其他图案,视觉上体现了对称均衡的形式美。
2.5“尾巴帽”的装饰规律
A型帽帽冠布局呈条形带状分布,一般为二方连续或左右均衡式对称,帽冠和帽额是帽子的门面,处在帽子视觉中心位置,所以帽冠的造型呈半立体状,像一座大山立在帽子前端。这样的布局更容易聚焦視点,让图案更具立体效果,强调装饰风格。A型帽帽耳、帽顶和帽尾的结构相连,而装饰纹样都是依托帽子形态进行,所绣图案都是繁复的满地式,体现出帽子的绣工。B型帽帽冠图案呈半圆十字对称型,帽顶和帽耳为圆形十字对称。这样的装饰布局主要受审美习惯影响,帽顶的布局依照成年人俯视观看儿童的习惯,顶部也成为装饰的重点。B型帽没有帽冠而且帽尾简洁没有装饰,所以装饰纹样通常就会以帽顶为中心视觉展开装饰。当图案以帽顶中点为中心展开时,其纹样装饰依托帽顶的形状呈圆形分布,所以帽顶的装饰以圆形对称图案居多。总的来看,童帽装饰位置的形态会影响装饰纹样的造型。
2.6“尾巴帽”的装饰特点
2.6.1对称式装饰
无论从内在结构还是外在装饰,“尾巴帽”都非常讲究对称,以对称形式出现,这样的装饰方式一方面考虑到视觉平衡的美感,另一方面受羌族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以偶数为吉祥,认为任何事物成双成对最好,再有“尾巴帽”的绣制工艺一般都是剪花和贴花,剪花和贴花就是以对称为骨架。从结构来看,童帽运用左右分裁式,以左右中线为裁剪中心,再进行拼合。从装饰形态来看童帽也遵循对称均衡的美,在保持外观造型上对称的同时,装饰纹样也会保持视觉上的均衡,装饰纹样的骨架都是左右或者是十字对称,这种对称装饰给人均衡、稳定和严谨的视觉感受[6]。
2.6.2立体与平面的结合
“尾巴帽”的形态可爱富有童趣,在造型上运用了立体与平面结合的方式。立面首先强调了造型的空间感和轮廓感,立体的缝合让帽子更立体,突出了立面的特点。除了立体缝合,辅助饰品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了立面与平面间的虚实变化,增加了帽子的动感和情趣。辅助饰品主要装饰在帽子最前、最高、最显眼的地方,让帽子造型俏皮、生动具有小孩的神韵。帽子平面则更多强调了图案的装饰感,大面积的绣花增强了视觉美感,也增加了帽子的耐磨性,两者结合给视觉创造了强烈的空间层次,使造型更生动自然[7]。
3“尾巴帽”的设计内涵
3.1不言之化
不言之化是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达到感化的作用,而教化感人是设计最主要的功能。羌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服饰是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尾巴帽”的装饰不仅是一种物质形式还是一种精神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在A型“尾巴帽”上装饰着一对布偶(图5),布偶造型简洁质朴,形态逼真可爱,大布偶代表母亲,小布偶代表儿女。这对布偶生动形象的刻画了母亲背孩子的场景,再现了孩子在母亲背上长大的画面,传达出浓浓的母爱和温情。教化感人是“尾巴帽”的设计功能之一,羌族人用这种独特的图形符号来传达意思,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对小孩进行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规范,用这种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的方式来反映羌族整个社会个体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体现出他们的伦理道德和生活原则。所以在羌族人生活中很少有不孝敬父母的行为,如果对父母不孝会遭到族人的唾弃和指责。B型“将军帽”是茂县黑虎羌寨将军文化和英雄崇拜的体现。明末清初的时候,黑虎寨多次遭到外敌入侵,为了保护寨子,杨将军带领族人奋起反抗,将军饶勇善战每次都能巧妙击退敌人,但由于叛徒出卖,将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军已故,但他的精神感动了一代代的黑虎人。“虎倒不倒威、人倒不倒名”,族人誓言要将黑虎将军的事迹铭记在心,代代相传,所以黑虎寨有独特的将军文化,寨中有将军庙、将军墓、将军帕、将军寨等。“将军帽”就是将军事迹传播和延续的见证,是英雄崇拜的体现,这种文化潜移默化的教化后人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勇敢的人。“将军帽”蕴涵着独特的精神价值,它作为一种道德主张贯穿在羌族的生活当中,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直观的教育载体,从而达到不言之化教育感化人的目的[8]。
3.2辟邪禳灾
辟邪禳灾是造物设计功能的演进,将教化和适人的功能上升到信仰观。羌族对自然界的一切都怀有敬畏和崇敬之心,在服饰上也会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长期共存。羌族多居住在大山上,缺医少药很普遍,在传统的观念里疾病和死亡不是“自然”的,而是来自某种超自然力量。为了排除病灾追求安全,他们需要种种具有神性作用的装饰物来消除灾难作为庇佑(图6),在帽子上装饰了一只布偶猴子,猴子怀里抱着金瓜,叫“猴子抱金瓜”。猴是羌族释比(羌语,对羌族民间祭司的一种称呼)的护法神,是释比人神沟通的媒介,用金丝猴皮制成的帽子是释比最重要的法器,释比只有在宗教祭祀活动做法事时才能戴上。戴上猴皮帽,就标志着祖师爷已被请到现场,释比可以与天神交流并能得到祖师的护佑,有了神灵的护佑,人的力量就会倍增内心就会强大。“尾巴帽”上的布偶猴就是神灵的象征,可以护佑小孩,猴子怀里的金瓜象征丰收,“猴子抱金瓜”寓意在神灵的护佑下,孩子会平安长大而且衣食无忧。除了用布偶装饰帽子,还会用到羊毛,自古以来羊对羌人有着特殊的感情,羊是羌人进入农业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某种角度看,羊直接维系着羌人的繁衍生息,羊皮制衣、羊肉食之、羊毛吊线、羊骨做卦、羊头敬神等,因而羊逐渐成为了羌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在古代铭文中,“羊”与“祥”相同,“吉羊”即为“吉祥”,在羌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中都要以羊祭祀,以骨占卜,以祈求吉祥平安。孩童帽子上羊毛都是装饰在最前端,用羊毛装饰在童帽上可以庇护孩子不被妖魔侵扰,有震慑邪恶的力量,是孩童避邪驱灾的保护神。有的帽子还装饰有野鸡毛、野猪牙齿、獐子爪子、银子等,这些饰物可以驱走邪魔达到禳灾庇佑的目的。可以想象母亲在为自己的孩子做童帽时,凝聚着多少祝福与期望,体现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诉求,更能深刻感受到母亲借助孩子的服饰表达关怀和爱意。这种关怀和爱意是建立在对生命敬拜的基础之上,在她们心里生命是本源,有了生命的保障,才有成长的过程,所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是多么重要。羌族运用这些崇拜的精神偶像来为小孩镇邪驱魔、消灾避难,以此达到辟邪禳灾的目的。
4“尾巴帽”的造物思想
4.1“实用”与“适用”的造物思想
“致用利人”的实用理念至始至终贯穿在传统造物思想里。羌族受居住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在服饰上保暖是最主要的功能,小孩子的穿戴更是如此。“尾巴帽”以保暖为主,而且多是双层结构,两层单布中间夹薄棉,夹棉的帽子能够挡风防寒,可以使身体温度保持平衡,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可以防止儿童脆弱的头部不受到伤害,特别是长长的“尾巴”可以很好地护住儿童的颈部。在造物的过程中不仅要具有保暖、御寒等基本要求,还要好戴、适用。适用是实用的升华,适用是在实用的基础上更能体现出造物的功能和适合性。“尾巴帽”在缝合帽顶时,不会缝合得很严密,会在帽顶与帽额交接处留出自然的风口(图7)。风口的设计可以让帽子具有很好的透气功能,儿童喜欢活动,如果活动过大就会大量出汗,汗液不能及时排出,很容易受凉感冒,巧妙的风口设计能让身体里的气流得到循环,不会产生闷热感,降低儿童生病的几率。一个小小的风口设计使整顶帽子具有极好的使用性,可见造物者的无穷智慧和细腻的心思。
4.2源于自然感知的造物思想
古人造物多以自然界为启发,《周易》中所提的“制器尚象”说,隐含器物的发明创造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俯仰观察,依据形象思维,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原型或事物的发展规律,借助联系和想象加以创造。“尾巴帽”的造型也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找出典型特征后进行的再创造,所以帽子又叫“猫儿帽”,造型既像虎又像猫。羌族认为老虎就是大猫,在他们眼中“虎”和“猫”没有太大区别。“虎”是自然界凶猛的动物,小孩戴这种帽子有增强自身能力的作用,“猫”是生活中的家畜,猫狗生命力强容易养活,有“贱生”的意思,帽子上的植物、花卉纹也是常见植物。“贱生”是对养活后代最质朴的期盼,從这些可以看出,造物者将自然的感知和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对健康的祈祷,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将物品不仅艺术化,而且赋予精神文化内涵,展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艺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却高于自然高于生活,人与自然的认识、适应和利用并非是被动的,而是建立在与自然协调与亲和关系上[9]。
4.3“器以载道”的造物思想
《易·系辞上》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造物思想。“器”是具体的,有形的造物结果,包含形制、颜色、纹饰等具体的外在形式,“道”是一种无形,规范一切物质产物和精神产物。“尾巴帽”在满足基本生理功能的同时,更把“道”融入到“器”中,除了帽子本身实用和装饰以外,更注入了精神的追求和理念,用伦理道德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来达到人性的自觉。“尾巴帽”布偶的设计非常直观地强调了“孝”道文化,“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潜藏在帽子的装饰上,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范,做人首先要孝顺,要懂得感恩,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将军帽”体现了将军精神的传承,“将军帽”以“器”的形式出现,在朴实的造型中蕴藏着将军的精神,隐喻后代要秉承将军正气凛然、无所畏惧“道”的精神,这样的造物思想是民间造物才能和智慧的结晶,寄托着民族思想和追求。羌族儿童尾巴帽不仅强调设计功能的满足、形态的审美愉悦,还强调人的伦理道德,以暗喻的方式来达到教育和感化人的作用。这种既有精神诉求、又有实用性的产物,不仅含有祈愿吉祥、追求美好生活的朴实愿望,还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形成独有的、属于羌族民族心理的文化品格,是羌族生存经历的反映[10]。
5结语
羌族童帽是羌族服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童帽中丰富的装饰特点展现出羌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色,是民间服饰文化中与众不同、不可或缺的一个亮点,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尾巴帽”是对儿童脆弱身体的保护,不仅具有保暖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社会功能。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丰富的情感元素都蕴藏在其中,折射出该民族精神诉求与思想情感,是民族审美和感情的文化符号,更是意识形态、民俗文化的表现载体。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尾巴帽”越来越少见,会制作这种手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少。研究传统手工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笔者希望通过对羌族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唤起更多对羌族文化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价值,保留住这些即将消失的技艺。
参考文献:
[1]张犇.羌族造物艺术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9.
ZHANG Ben. Research on the Art of the Chiang[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3:39.
[2]孟燕,李锦,耿静.羌族服饰文化图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02-204.
MENG Yan, LI Jin, GENG Jing. Cultural Disposition of Chiang Dress[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2014:202-204.
[3]郑红,崔荣荣.近代汉族民间刺绣的风格特点与文化传承[J].丝绸,2015,52(4):53-56.
ZHENG Hong, CUI Rongrong. Styie features and cuitural heriage of modern Han folk embroidery[J]. Journal of Silk,2015,52(4):53-56.
[4]黄代华.中国四川羌族装饰图案集[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1-5.
HUANG Daihua. Chinese Sichuan Chiang Decorative Pattern Set[M]. Nanning: Guangxi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1992:1-5.
[5]耿兆辉,李明,黎云靥.蒲溪羌族针线包的结构及装饰语義分析[J].装饰,2017(3):110-111.
GENG Zhaohui, LI Ming, LI Yunye.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deconstruction and decorative semantic of Puxi Chiang embroidery case[J]. ZHUANGSHI,2017(3):110-111.
[6]李明,郑娇,耿兆辉.羌族云云鞋艺术类型分析[J].装饰,2016(4):112-113.
LI Ming, ZHENG Jiao, GENG Zhaohui. Analysis on the art style of ethnic Qiang Yunyun shoes[J].ZHUANGSHI,2016(4) :112-113.
[7]刘君,白敬艳,赖秋劲.民族风格服装品牌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丝绸,2013,50(10):61-64.
LIU Jun, BAI Jingyan, LAI Qiujin.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brand with national style[J]. Journal of Silk,2013,50(10):61-64.
[8]马熙逵.羌绣文化生态属性及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6.
Ma Xikui.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ang Embroidery[D].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2016.
[9]李宏复.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J].大连大学学报,2008,29(2):95-96.
LI Hongfu. An explanation of symbolic signs in the patterns of folk embroidery[J].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2008,29(2):95-96.
[10]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研究(思想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127-138.
WANG Hu. Design History: 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Design Thought (Thought Papers)[M]. Nanjing: Jiangsu Fine Arts Press,2010:12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