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勇 米秋菊 王洁
摘要 对京津保地区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协同发展策略。
关键词 京津保;水土保持;生态协同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3-028-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3.011
Abstract The sit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Jing Jin Bao Area was summarized, and the ecolog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Jing Jin Bao Area;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or dination
京津保地区是京津冀国际化都市圈的核心区域,不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特别是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的建立,为京津保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1]。在发展的同时,京津保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鉴此,文中对京津保地区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协同发展策略,以期为建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和谐共融的生态美丽大都市群奠定理论基础。
1 研究区概况
京津保地区位于华北平原,38°10′N~41°36′ N,113°40′ E~118°04′ E之间,属京津冀大都市圈的核心区[2],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总面积达50 747 km2,总人口约为4 732万。研究区内四季分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京市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3.5 m,全年平均气温约14℃,多年平均降水量483.9 mm;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年平均气温约14℃,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00 mm左右。作为我国特大型都市,京津地区二、三产业发达,农业规模较小,近些年着重发展集休闲、观光、生态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3],成效显著。保定市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地势以山区和平原为主,是河北省人口、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898.5万,耕地77.3 万km2,年平均气温12℃,多年平均降水量550 mm。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保定市农业初步形成了服务京津的粮食、蔬菜及瓜果市场,农业专业化程度逐年提高。近年来,保定通过引进京津技术、资金和人才,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对接京津的休闲农业[4],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水土流失情况
京津保地区水土流失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强度为轻度。截止到2013年底,北京市水土流失面积3 202 km2,天津市水土流失面积236 km2,河北省水土流失面积48 135 km2,其中保定市水土流失面积4 841.29 km2。
3 水土保持生态协同发展策略
3.1 加强人才联合培养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设置了水土保持专业,特别是北京林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水土保持专业的学校之一,该校1952年开设水土保持课程,1958年设置水土保持专业,1992年成立了水土保持学院,目前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水土保持学院,为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天津也有部分院校开设水土保持专业,但专业实力略低于北京的院校。保定市目前有河北大學、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14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8.9万人,但没有一所学校设置水土保持专业,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水利水电、农田水利等专业毕业生,而水土保持专业毕业生主要来自于省外院校,寥寥无几。鉴此,应加强京津保水土保持人才合作,开展互联互通,加强校校联合、校企联合。通过对保定水土保持行业和社会经济的调查,了解社会需求,可采取河北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开展水土保持专业联合教学的方式,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提高保定市水土保持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2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一体化设置
当前,北京非首都功能逐步向外疏解,保定地区开发建设项目增多,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天地一体化”监督管理系统的应用,为京津保监督管理一体化创造了条件。通过京津保区域水土保持联合监督管理[5],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为京津保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3.3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北京地区水土保持功能较弱,保定的西大洋、王快、安格庄水库近几年连续为北京进行生态补水。在资源及环境容量均有限的状况下,应合理计量这些资源的价值并对上游地区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建立“使用资源有偿,损害资源赔偿,作出贡献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
4 展望
京津保水土保持生态协同发展,将实现京津保区域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景观化、村庄花园化,基本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为京津保可持续协同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夏青,马志尊.京津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讨[J]. 中国水利,2014(7):41-42.
[2] 宋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 2014(24):59-62.
[3] 刘俊,安兴琴,朱彤.京津冀及周边减排对北京市PM 2.5浓度下降评估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11):2726-2733.
[4] 黄德生,张世秋.京津冀地区控制PM 2.5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2013(1):166-174.
[5] 马为民,白鹤岭.京津冀生态圈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C].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2007.
责任编辑: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