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小敏
[摘要]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从环境、制度、信息、过程和道德等方面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风险管理 防范
本文系2017年福州大學教育管理基金资助项目(17SKZ03)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能力水平显著提升,科
研成果取得较大突破,科研及其管理日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与教学、管理一起被称为高校的“三驾马车”。与此同时,与科研经费相关的贪腐案件呈递增趋势,科研腐败已经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比如,某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部分规定与国家政策不一致,对科研经费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套取、截留科研资金,存在贪污腐败的隐患;在科研经费中设立“特支费”,不符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一些科研项目存在虚假发票报销,外协支出存在利益输送漏洞。2014年,中纪委官方网站披露了8名科研人员因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被依法依纪查处的案件。科研经费弄虚作假现象在高校屡屡出现,不仅与科研项目负责人自身原因有关,还与目前部分科研经费管理不到位密不可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分析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指对科研经费的拨付、支出、日常核算和结算等进行审核与管理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风险划分为环境风险、制度风险、信息风险、过程风险和道德风险五大类别。
(一)环境风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环境风险是指外部环境对科研经费管理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影响等。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机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实行“放管服”相结合,一方面,精简程序、简化手续,另一方面,大幅提高科研经费“人头费”比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不仅有了更大的发展自主权,也为高校科研人员主动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机遇,科研人员将有更多的经费使用权和创新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将大大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环境。又比如,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和影响,高校部分项目负责人一直以为自己拥有项目科研经费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应也不愿意受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同时高校科研评价制度与利益过度挂勾,加剧了高校科研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学而优则仕”和“唯利是图”成为部分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原生动力。科研动机不纯,加之科研经费管理不受约束,极易促成科研经费腐败的发生。再比如,目前我国对高校科研协作单位的监管存在漏洞,使得课题负责人骗取科研经费、侵占科研经费成为可能,存在极大隐患。
(二)制度风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风险是指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管理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包括制度的时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完整度。比如,有的高校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具体操作办法尚未出台,间接经费使用、教学科研差旅费和会议管理、科研项目信息公开等内部管理办法有待制定和完善;有的高校虽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制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但没有与中央、地方相关制度保持一致,或比中央、地方相关制度更加严苛,没有很好地贯彻国家“放管服”精神,具体操作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到位。
(三)信息风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风险是指与科研经费相关的信息系统对科研经费管理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包括科研经费管理信息沟通机制的通畅与否、信息系统有无故障或中断等。比如,国家、省部等各级科研委托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以及各级科研委托部门与高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多头申报科研课题成为可能,导致同一项目负责人以相似课题申报了多项科研经费,而且这些科研项目资金总量很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何在不超预算的情况下花完这些科研经费。有的高校科研人员为此动起了歪脑筋,甚至使用违规方法。又比如,有的高校所采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二者没有相应的信息对接。财务报销审核时,财务人员无法在财务核算系统上直接导入项目年限、项目组成员、经费开支范围等基本信息;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无法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时了解项目经费开支情况,管理系统在预算调整、人员备案等方面的功能也不完善,导致科研人员在打印报表、填写申请等琐碎事项上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既增加了科研人员的负担,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制约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过程风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风险是指科研经费管理过程特点对科研经费管理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以科研用试剂、耗材的管理为例,高校科研用试剂、耗材的损耗量在科研经费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一方面,科研用试剂、耗材价值低,不属于固定资产,采购和验收过程不需要经过高校设备管理部门监管;另一方面,由于科研用试剂、耗材的采购量巨大,高校设备管理部门也无力承担这些科研用试剂、耗材的验收工作。这就使得高校对科研用试剂、耗材的管理存在漏洞,为虚开发票、编造虚假货物清单和验收资料提供了机会。
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科研用试剂、耗材管理方面的漏洞,建立了普通耗材定点采购、特殊耗材备案采购制度,通过公开招标遴选定点供应商,同时推进科研用试剂、耗材台账的建立,逐步加强耗材验收、领用管理,完善材料验收、领用手续。但从执行情况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存在拆分采购项目、规避竞价(招标)采购的现象。二是相对于科研实验的实际需求,定点采购商品品种少、范围小,某些商品还存在质次价高的现象,无法满足科研需要。三是设备处与财务处未做好工作衔接,备案采购目录更新不及时,导致科研人员每次非定点采购都要办理备案手续,重复备案,大大增加了科研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四是一些小课题常是负责人“单干”,科研材料的购置、验收、领用和保管基本都由负责人一人完成,材料台账的建立无实质意义。
(五)道德风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道德风险是指高校科研人员或科研管理人员的道德对科研经费管理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如科研人员或科研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质未达到要求等。主要表现在:有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学习理解不够到位,对一些超预算、超范围的科研经费支出把关不严,履职不力。有的高校科研人员道德沦丧、行为失范,背离科研精神,注重追求金钱、贪图享乐、满足私利,一步步走向歧途。比如,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振豪贪污科研经费的经济诱因竟是私生活的放纵。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高校要切实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大力宣传老一辈科研人员艰苦奋斗、严谨求实、勇于拼搏的科研精神,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文化,不断凝聚优良的师风学风,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提升科研人员的道德修养。
(二)健全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高校应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精神,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抓紧对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制定完善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使用、劳务费分配管理、结余资金使用、教学科研差旅会议管理、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内部信息公开公示等管理办法。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推行“学校、院系(所)、项目课题组”三级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设备)、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要坚持“放管服”结合,进一步加强内控、规范流程、改进服务,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發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三)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
高校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教育培训、政策解读,通过制定行为手册或服务指南将科研道德价值和科研管理制度或规范性文件让全校科研人员知悉,及时通报有关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违纪违法案例,正面教育与案例教育相结合,引导科研人员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经费使用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应主动学习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提升自我规范科研活动经济行为的主动性。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履职能力,按照科研活动规律和政策规定的要求,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加强预算审核把关,规范财务支出行为,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四)加强科研试剂耗材管理
高校要及时对定点采购执行情况、教学科研材料采购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参考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既能满足教学科研实际需求、又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科研用试剂、耗材的采购、验收和定期盘点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教学科研耗材采购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科研用试剂、耗材的管理。加强对所有试剂、耗材的验收,设置入库单和出库单登记,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和使用管理等具体工作。
(五)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要适应科研管理的需求,积极探索对现有科研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进行功能拓展和完善,建立科研、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科研经费申请、拨付、支出、日常核算、结算和审核等环节的衔接与流转,提高科研经费信息透明度,提升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效率。
(六)加大监督检查问责力度
高校各二级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监察审计处等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对本单位科研行为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执行、经费使用等情况的指导和监管,特别要加强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监督检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预警和防范,提高监管能力。同时,要对偏离高校价值目标,违背诚信和职业道德的科研行为实施问责。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邮政编码:350116,电子邮箱:272697037@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王雷.科研管理内部控制与审计:实务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杨纪红.COSO风险管理框架演进及其新进展[J].新会计, 2017(5):62-64
[美]贝利,格拉姆林,拉姆蒂著,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