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从“心”做起

2018-09-10 12:39邱彦昌
大社会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益绿色

邱彦昌

末日情结的电影描绘了太多生态崩溃的情景: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极端天气、物种灭绝……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想像中的场景成了可怕的现实。

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继十八大首次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十九大则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从“心”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既是污染的制造者,又是污染的受害者,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需要从“心”做起,从我做起,心手相牵,齐心协力,共同维护。

在此,向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阿拉善沙漠拯救者

2003年10月,北京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和十几个企业家受中国企业家论坛邀请,去阿拉善腾格里沙漠腹地月亮湖边的一所度假酒店参加会议。

据描述,这位京城房地产大亨当时“跪在沙地上,望天长叹”,慨叹“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毁灭自身”。

于是,刘晓光拉着任志强、王石等一众人加入到治理阿拉善沙漠的事业中,只因为听说阿拉善是北京沙尘暴的发源地,他们“试图要扫清北京的天空”。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协会最被媒体关注的,却是其治理结构。

也许反倒像协会副会长张树新后来总结的,这帮人聚到一起,要做环保,立马就牵涉到公共治理。“大家在上世纪80年代学习做企业,现在学习如何参与公共事务。”很快有60多位企业家承诺入会。当然这其中一些人是真正冲着做公益治沙尘暴去的,一些人是抹不开面子去的,也有些人是想结识“商界大佬”或者寻找商机去的。

不管怎样,掌管着合计约有两万亿元总资产的大大小小企业家们包括刘晓光、冯仑、王石、任志强、马蔚华、戴志康等大佬最终都汇聚到了月亮湖边,从防治阿拉善沙尘暴开始,为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尽心尽力。

刘晓光为官时,官职不算大,但也不算小,然而这个官是有温度的,他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与你四目对望的时候,当你转身离开,你仍然会感觉到你的背后有阳光,有温暖。

刘晓光从商时,他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射到了国企的改制和发展中。“不管是不是我们家的事,我在这儿,就是我的事。”这又体现了大时代中英雄人物所具有的那种一往无前,那种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的优秀品格。

把生命最有激情、最有价值、最有冲动的地方留给环保事业,留给碧水蓝天。刘晓光成为这个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于2004年6月5日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SEE公益机构的创始会长。

人生苦旅踱步,终似一缕春风,这缕春风,于2017年1月16日晚19时许因糖尿病并发症在北京协和医院陨逝而消散,而这个月,也是他62岁的生日月。

“毕十年之功,建立四大平台,形成一个机制,一种态势,产生一个个结果。”保护环境,从“心”做起,从我做起,刘晓光用生命践行了对环保事业的承诺。

箭扣长城装扮者

与刘晓光不同,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他热心环保,用自己的点滴努力改变着周围的朋友,也通过网络影响着不计其数的陌生人。

他叫邹毅,是“箭扣客”——一个在长城捡拾垃圾的民间组织的发起人。

身为户外运动爱好者,邹毅在一次户外运动中登上了箭扣长城。这段素来以奇险著称的野长城,名声虽然越来越大,但是垃圾也越来越多。2013年9月,邹毅和20余名同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朋友,一起组成了“箭扣客”,并顺利完成第一次捡垃圾活动。

至今,除了极端恶劣天气,每周六,这些“箭扣客”们就相互约好,一起拼车前往长城脚下的西栅子村。他们背着的登山包上,都会绑上一个白色塑料袋,用来捡拾路上见到的垃圾。

邹毅说,曾经有一度,“箭扣客”进入西栅子村时,不需要缴纳每人次20元的“门票”,西栅子村减免门票的决定,使邹毅很感动,“这说明我们的活动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但是随着与村民日渐接触,大家发现,这里的生活条件太艰苦,留在村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年轻人全出去打工赚钱了,“门票”收入是老人们改善生活的一项保障。于是,重新交纳门票,也成为“箭扣客”们相互间的默契。经常走访贫困老人,更成为“箭扣客”们长期坚持的事。

除了“箭扣客”,邹毅还做了一件特别震撼的事情。从2013年开始,他每天拍摄一张北京天气的照片,并将这组照片命名为“一目了然”。

邹毅觉得,相比现行的数据播报天气以及说教式的宣传,这些方式都太抽象、太不接地气,如果能在同样的时刻和地点拍下全年的照片,天气好坏自然就显示出来了。

于是,他每天都持同一部手机,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按下快门。到了第64天时,他将所有的照片拼成一张大图,在微博和朋友圈里引起了巨大关注。

2018年1月4日,邹毅在北京公布了自己五年来拍下的1800多张照片。照片都是以位于大望路附近的一栋高层建筑物为参照,清楚地展示出雾霾對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

一个点,五年,1826天,总共拍摄50多万张照片,邹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和中国的环境治理保存了珍贵的视觉记忆,50多万张照片也形成了一个北京5年空气质量图像数据库。

目前,在一种全球领先的图像识别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这些照片背后的PM2.5浓度的数据。按照这些数据,重新对5年中的照片进行了排列,组成了空气质量变化影像图。

根据这些数据,北京过去5年优良的空气天数分别是164天、173天、192天、198天、238天,呈现出明显的提高。PM2.5的浓度也从89微克/立方米降到59.02微克/立方米,降幅超过30%,这和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高度吻合。北京1月3日宣布,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下达的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

五年里,邹毅发起的环保公益活动从原来聚焦北京扩展到全国,无数网友用手机拍下了自己的蓝天日志。

“绿色也要因人而异。它不是口号,它关注的是每个人每天的强化绿色监管大有可为。每个人都需要做出一点点改变。”这种体会邹毅感触最深,就像照片,从当初被人称之为“每张都不入流”,但是把这些照片放在一起,所有人都被震撼。

绿色家园守护者

邓梦璇十年前离开电视台,成为一名环保公益组织的志愿者,目前是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总干事。

“原来一接到老百姓的举报电话,我们就赶到现场。”她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由于企业排污,污染了环境,当地居民与政府和企业沟通不畅,彼此缺失信任,导致了很多恶性群体事件。“它们有一个共性——企业在建厂前就埋下了一颗地雷。”

邓梦璇进一步解释,企业在某地建厂前,需要先做环评,同时对核心区域的居民做问卷调查。不仅要将环评公示贴在电线杆上,还要召开信息公开听证会,目的是让居民了解工厂生产是否会影响环境。“由于问卷容易造假,往往从这一环节开始,就埋下隐患。等到五六年后,老百姓发现自己种的菜、养的鱼死了,社会矛盾瞬间被激发出来了。”

“那时,我们常常处于救火状态。当地居民和企业、政府因为环境污染问题不停地吵架。环保组织就像缓冲剂一样,让他们心平气和地坐下來解决问题。”让邓梦璇记忆最深的是,她身怀六甲时,还在污染的河道开展调研工作。

“现在环境公益组织更具主动性。”邓梦璇介绍说,“一方面,我们会告诉当地的老百姓如何与企业、政府理性沟通,让居民成为环境监督员,提升监督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会聘请专家为有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提出升级改造建议,同时引导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积极沟通,鼓励企业开放环保应急演练,并邀请当地居民参加。”

此外,各地方的环保局有不少污染投诉量,但由于很多投诉目标不清晰、证据不足,导致投诉无效。“我们也会教老百姓如何完善证据链条,比如,提供照片、视频,并持续监督。让执法人员抓到现行,更有利于处理污染投诉。”邓梦璇说道。

环保公益践行者

云南是我国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的白马雪山,那里有高山针叶林,还有可爱的滇金丝猴。当地的农民贫穷,靠上山砍树卖钱维持生计。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公益环保组织成立一个喜马拉雅山蜂蜜项目,免费送给农民蜂箱,教他们养蜜蜂,然后再回购蜂蜜,让农民的收益高于砍树的收益。同时,几家养蜜蜂的村民也让其他农民越来越规范地使用化肥农药,否则滥用农药会毒死蜜蜂,养蜂人会不开心。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一个好的机制,可以让利益相关者都成为赢家,这样的环保公益才是可持续的。”阿拉善SEE副会长王积刚说,环保公益项目有四个要素:当地人、公益机构、专业人士、政府。组织好上述要素,会形成良性循环。现在农民主动买蜂箱,还自发地维护环境。因为他们意识到,生态被破坏了,养蜂会受损失。令人欣喜的是,以蜂蜜项目为起始点,当地还开展了金沙江土著鱼类、滇金丝猴栖息巡护,以及保护绿孔雀等项目。“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件专业的事情,不能靠蛮干或行政指令一蹴而就地解决。”

环保立法倡导者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津财经大学校长李维安表示,绿色治理面对的对象就是自然环境生态,是特殊的公共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实际上绿色治理是由和自然相关的诸多的治理主体参与、治理机制运作的公共事务活动。在这种背景下,绿色治理怎么纳入企业、纳入政府、纳入社会、纳入生活中?需要解决一个仅由政府意愿主导的问题,用行政治理解决的问题。怎么样渗透到企业中用经济治理来解决绿色管理、绿色生活、绿色营销的问题。同样用社会治理、社会组织为主体来解决社会的绿色治理问题,这就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一个超越国别价值观的共享价值观,这才是绿色治理的价值观。

近年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16年下半年,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主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建议稿)》起草研讨会,讨论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的可行性、范围及应该涵盖的主要内容等。2016年年底,形成了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建议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建议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社会组织的角色尤为重要。社会组织倡导国家、甚至是世界层面的生物多样性立法、并且经过多次论证提出了意义颇深的草案文本,是非常有意义的。正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总代表朱春全评价中国绿发会倡导生物多样性立法的努力时说,过去立法的推动大部分都是政府部门主导,现在由一个社会组织来倡导和推动,很高兴看到这种转变。推动这样一部国家层面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将来无论是走到什么程度、走向如何,此举意义重大。

在上面这几个环保小故事中,社会组织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一种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的社会性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具有相对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社会吸纳性,能够更好地代表社会各利益阶层,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生活、减少生态破坏、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与政府建立委托关系、凭借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专长,为政府决策做前期调研或出谋划策,与政府共同履行绿色行政的职责,也可独立自主地进行生态和环境治理,亦可作为其他参与主体之间的桥梁,促进信息的沟通,推动各主体之间的合作。

社会组织可以与企业建立关系,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如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监督或与企业合作。

社会组织还可以作为公民的代言人,代表其参与环境治理,并凭借自己在社会中较强公信力进行绿色理念的宣传教育。

但无论如何,重要的是从“心”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如此,社会组织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保护环境才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这从上面几个小故事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猜你喜欢
公益绿色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绿色时尚
追踪绿色的秘密
绿色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