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恒 罗旭辉 谢喜平
摘 要:通过1年驻村扶贫工作实践,分析溪边村劳动力、农业产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党组织建设、推进实事工程、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帮扶贫困户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同时提出了溪边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包括:培养年轻骨干力量,做好村级党建工作;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种养;项目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
关键词:扶贫;农业科技;周宁县
Abstrac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taying at villag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one year, the labor force, the character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exiting problems in Xibian Villiage were analyzed, and has achieved preliminary success i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promoting the actual project,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helping the poor. At the same time, some considerations o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Xibian Villiage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cultivating young backbone to do well the work of party construction at the village level, promoting the characteristic breeding under local conditions, project driving to strengthen the collective economy of the village.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uning County
为响应科技扶贫的号召,根据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选派第二批干部驻村蹲点的通知》(闽委办[2016]43号)的部署,笔者于2016年11月2日前往周宁县玛坑乡溪边村进行驻村扶贫工作,并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通过1年驻村扶贫工作实践,分析溪边村劳动力、农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1 劳动力特点
溪边村位于玛坑乡西北部,东与福安市康厝镇接壤,西接玛坑乡沈洋村,距县城40 km,距佛教圣地方广寺3 km[1],土地面积6.28 km2,总人口1452人(445户),村民以外出打工为主,少部分在家务农,年均人收入6000元左右(表1),是典型贫困村。
1.1 党员队伍情况
全村现有党员33人,其中在村党员21人,外出党员12人,女党员6人(表2)。党员年龄偏大,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外出党员偏多是当前党员队伍的突出特点。
1.2 村两委情况
村两委主要成员由村支书张翠妹、村民主任林辉根、村民副主任陈晋全、妇联主任彭丽梅和团委书记兼民兵营长彭昌延组成。村两委成员9人,在村8人,在村比例达88.89%;村两委成员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成员总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后备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今后村两委的新老交替(表3)。
2 农业特点
溪边村平均海拔687 m,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土地大部分属红壤酸性土壤,森林覆盖率70%。现有耕地面积70 hm2,山地面积237.5 hm2,茶园面积46.7 hm2,毛竹面积166.7 hm2。溪边村主要农作物有茶叶、水稻、香菇、生姜、蔬菜、花生等。
2.1 茶叶
溪边村茶园分布较为分散,集中连片较少,最大的一片约2 hm2,种植品种主要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福云6號和本地菜茶。村里没有茶叶加工企业,茶农采摘的茶青主要由中间商贩收购供周宁县茶叶企业加工。2017年头春茶青约4.0元·kg-1,随后二春茶青月2.5元·kg-1、三春茶青约1.6~2.0元·kg-1,收入6万元·hm-2元左右。
2.2 食用菌
溪边村利用周宁县生态资源优势,发展香菇种植业,周宁县丰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溪边村建设设施大棚食用菌基地约1 hm2,栽培管理约10万香菇菌棒,收入约15万元·hm-2。
2.3 水稻
由于溪边村的田多为梯田、垄田、坳田(图1),田瘦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加之在村劳动力逐年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并出现越来越多的荒田。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种植类型单季稻,种植面积约23.3 hm2,水稻供村民口粮。
2.4 毛竹
溪边村毛竹资源丰富,但少有修建到竹林的机耕道路,狭窄弯多,砍伐运输不便,长毛竹需要砍成两段才便于运输,造成毛竹价值降低,甚至有时不抵雇工费和运输费。由于收益低,村民宁愿让毛竹在山上干枯,也不愿去砍伐销售。冬笋和笋干可以给村民带来收入补贴家用,但毛竹林缺乏管理和施肥,导致溪边村的冬笋存在大小年现象。
2.5 养殖业
溪边村有家兔、三黄鸡、白鹅、山羊、草鱼等家禽渔业养殖。养兔基地占地面积0.67 hm2,饲养兔品种主要为家兔,现有200多对种兔,1500多头肉兔,采取野外放养方式,辅以麦草、番薯藤叶及各种野生鱼腥草等中草药喂养,每月可向周边县镇提供300多头肉质优质生态兔。养鸡大户1家,品种为三黄鸡,2000羽,采取散养方式饲养,虽然鸡肉品质好,但销路没有打开,养殖规模有缩小趋势。周宁县溪业种养农民合作社利用溪水养殖4 000多尾草鱼,养殖面积0.33 hm2。
3 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
溪边村基础建设相对薄弱,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村的唯一道路是早年修建的3.5 m宽硬化水泥路,路窄弯道多,没有乡村客车通行,给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生产需求。2016年初,村两委向县公路局申请立项,将村道扩建为6.5 m宽的四级公路,改善道路设施。
3.2 醫疗条件匮乏
医疗水平偏低,村医匮乏。由于村医待遇低,招不到人才,更留不住人才,造成当地村医存在严重青黄不接现象。溪边村没有村级卫生所,加之道路正在拓宽重修,乡村往返不便,造成“小病要出村,一般疾病要出乡”的不合理就医格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医疗保障制度[3],由于医疗条件匮乏,难以满足溪边村广大农民要求,从而影响政策推广和经济发展。
3.3 教育资源稀缺
溪边村仅有1所小学,在校只有10名学生,2名教师,其中1名在村教师。小学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配备了一些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篮球架等基础设施,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资源十分稀缺。村里大多孩子跟随父母在城关就读,在村就读的学生家庭大多是家中老人因年迈不能照看小孩,小孩父母不能支付城关生活成本而只能留在村里务农维持生计。
3.4 集体经济薄弱
溪边村的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以前还有村级集体茶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茶园划分各农户管理,由于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现在茶园荒废,很多都改种杉木、毛竹。目前,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属于典型的“空壳村”。
4 驻村工作成效
4.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驻村期间,组织实施农村“168”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制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推进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党员交流微信群,并组织观看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
4.2 推进村内实事工程
4.2.1 修缮蓄水池、河道村道 针对东垅、社坪和溪边3个自然村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向上级有关部门筹措资金12万元,修缮自来水蓄水池,更换导水管,使村民喝上安全放心水(图2)。针对社坪、半山、东垅自然村村道塌方,申请资金5.2万元给予修缮,消除安全隐患。
4.2.2 协调推进村四级公路 积极反映芹太丘至溪边村段四级公路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村民出行的问题,经乡政府、县公路局现场办公,决定清场现有施工单位,进行再投标,尽早保质保量地完工,方便村民出行(图3)。同时还积极推进修建溪边村至方广寺旅游道路项目。
4.2.3 推进村文化广场建设 为了使溪边自然村文化广场基础功能完善,满足村民休闲需求,村两委向上级部门争取建设资金11万元用于铺设水电路管道和建设溪边自然村文化广场(图4)。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确立东垅自然村广场建设方案,向乡政府申请2017年“一事一议”项目,筹措建设资金8.3万元用于广场建设。溪边村委楼年久失
修,针对墙面脱落、屋面渗水漏水、制度牌老化等问题,向乡党委申请资金5000元,用于村委楼修缮,改善办公环境,使村两委更好地服务村民。
4.3 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4.3.1 帮扶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村民种植食用菌 溪边村丰态农民专业合作社设施大棚种植香菇已初具规模。驻村期间,经常性走访合作社,为香菇种植提供技术指导。通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双百项目“香菇菌渣种植竹荪技术示范与推广”和科技扶贫项目“大田栽培竹荪技术示范与推广”,申请项目资金3.8万元,在合作社示范推广竹荪种植(图5)。村民意识到竹荪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表4),期望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4.3.2 帮扶村民发展种养业,提供相关种苗与技术 家兔养殖是溪边村的特色产业。帮扶返乡青年科学养兔,联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牧医所养兔专家现场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并赠送示范新品种福建黄兔12头(图6~7)。目前,黄兔繁殖数量达到200多头,生活状态良好。溪边村生态环境十分适合锥栗种植,帮助联系优质锥栗苗,为锥栗种植户提供2000多株优质种苗,发展锥栗种植。
4.4 精准帮扶贫困户
溪边村五保户35户,多为因家境贫穷或早年丧偶无子女的家庭户;低保户16户,多为因病致贫或劳力病故的家庭户;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11户(表5),11户贫困户具有一定劳动力,不享受国家低保,通过资金扶持,有望在2018年实现脱贫。与精准贫困户彭昌运帮扶结对,免费提供竹荪菌种,指导大田种植竹荪,帮助掌握栽培种植技术,并为竹荪种植示范户购买生产设备烘干机。
5 发展思路
5.1 培养年轻骨干力量
农民是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人才决定着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3]。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并吸纳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骨干力量加入村两委,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逐步实现队伍的“升级换代”。同时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行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健全完善支部委员分工负责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村级各项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制定村委党员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召开支部会、党小组会和民主生活会,促进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化。
5.2 推进特色种养
针对溪边村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溪边村必须因地制宜,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和产品品质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优质香菇、散养生态兔是溪边村的响亮名片,应做大做强这两个优势产业,引导村民从单一农户经营向规模化、组织化经营转变,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溪边村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如香菇菌渣、谷壳、稻草、芦苇等,但目前当地存在农副产品利用率不高、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等问题。利用农副产品在丰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竹荪种植示范与推广,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不仅可以改善乡村环境卫生,还可以显著地提高农业效益。
5.3 壮大村集体经济
溪边村农业基础薄弱,既缺技术又缺资金,通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项目带动,发挥农科院的品种、技术和人才优势,邀请相关专家为溪边村的茶叶、食用菌农作物种植和家兔、三黄鸡、溪水鱼养殖提供培训指导,使村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促进特色种养业稳定发展。针对溪边村茶叶品种单一,茶树品种老化、退化,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建议结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品种和技术优势,发挥下派在周宁县茶叶局挂职干部人才优势,采用“公司+基地+茶农”模式,示范推广茶叶新品种、新技术,培育村级茶叶生产加工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周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周宁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王霄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度及对策研究——以福建省周宁县为例[J].福建质量管理,2016(15):29-30.
[3]吴越,刘玲.农村人才缺失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以周宁县七步镇柿洋村为例[J].福建农业科技,2016(11):110-112.
(责任编辑:黄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