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电网逐渐朝着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网的运营监控由以往的分散式过渡到集中式。集中式监控模式能够更好地监控电网的整体运行情况,但也面临许多安全风险,例如监控体系整合管理不完善、集中式监控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以及存在海量信息技术支持风险、组织管理风险、智能系统设计难点等,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监;海量信息;产生安全;风险探析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7-0183-02
1 电网监控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
在电网的集中监控模式下,电力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单纯管理一个变电站转变成管理整个区域内的变电站,使监视、调控和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明显增加,而这些监控信号数据的激增,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错率增加,从而给变电站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相关资料表明,如果一条线路出现跳闸断电故障,在修复通电后会产生大约50条信息。以青岛市为例,其每天的电网信息量在6 000条左右,如果出现自然灾害导致电力故障增多,会形成数量巨大的信息,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发现并准确无误地处理这些信息,从而对电网集中监控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电网监控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电网监控信息管理存在缺陷
电网远程监控的正常运转需要变电站的遥控、遥调、遥测、遥信等操作,只有变电站相关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才能监测到信号。此外,过多的信号往往会导致信号之间出现相互干扰,影响正常监测;但是信号过少对于工作人员发现和判断问题的原因也有一定影响。在发生自燃灾害时,形成海量的监控信息对系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由此带来的潜在隐患包括重要信息凸显不明显、有干扰信号出现、遥控操作失误及监控手段单一等问题。
1.2 监控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监控人员由于责任意识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及时发现电网设备中存在的异常信号。此外,电网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干扰信号,监控人员容易漏掉其中包含的重要信号,从而导致隐患不能消除在萌芽阶段,最终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
1.3 技术系统存在风险
电力网络是一个整体,在运作过程中告警信息通常是围绕许多问题而群发性出现。因此,在运行过程中要结合电网网架,将不同间隔或者跨变电站的告警信息进行汇总,为调控人员提供最直接的告警信息。目前,相关技术可能存在汇总不及时、不智能的情况,导致出现风险隐患。
2 电网监控过程中海量信息产生的安全风险探析
2.1 技术支持系统的风险控制策略
2.1.1 有效保障监控信息管理
监控信息管理实施的有效性需要有可靠的数据、规范的信息监控流程及监控信息显示的简便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控人员及时获得准确信息,并快速进行处理。首先根据变电站设备自身的特性,选择不同形式的信号收集模式,然后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合理筛选;其次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通道的负载单元一定要处于低负载率,同时应当具有承受较高信息量的冲击能力;最后在终端为员工呈现直观的显示模式。
2.1.2 有效的监控信息分层
有效的信息分层对于监控设备及时正确地捕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避免正常信号之间的干扰。在信息分层中可以分为告知、越限、异常、变位、事故等类型。告知信息是反映电网自身运营情况和设备在正常操作中所产生的伴随信号,这种类型的信号需要定期查询;越限信息是指超过上下线范围的信息,这类信息需要动态监控并及时处理;异常信息是反映设备在异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的信息,这类信息反映了直接威胁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也需要及时处理;变位信号是运营状态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事故信息反映的是电网设备出现的故障,需要及时处理。
2.1.3 有效规避信号的干扰
在电网的监控中大部分信号主要是告知、变位信息,但是过多的信号容易出现相互干扰,导致假异常信息出现,所以需要对这种干扰信息进行有效规避。首先将信息量大但不需要关注的信息进行入库处理,其次对出现的伴生信号进行信号延迟设置,延迟过后再出现告警。
2.1.4 有效处理缺陷设备
在电网监控中,对存在信息监控缺陷的设备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例如,对于变电站中处于常亮状态的信号进行逐项核实和排除,在整改期间仍处于常亮状态的进行遥信封存;对于存在远方监控功能的缺陷要定位紧急缺陷,并按照流程进行处理,如果缺陷无法消除要向缺陷主管部门说明原因,并明确处理方案,确保缺陷能及时、有效地闭环。
2.1.5 智能辅助软件的应用
目前,大多数监控系统都是单一形式的告警,缺乏智能性、直观性,当电网信号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监控人员很难快速发现关键信息,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智能辅助软件能够准确、直观地反映电网的运营和异常情况,这对于发现和及时处理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2.2 组织管理模式的风险控制策略
2.2.1 强化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
由于日常电网运营都处于正常状态,导致监控人员产生麻痹大意的心态,当出现危险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而导致事故发生。此外,监控人员实行倒班制度,夜班人员容易出现通宵疲劳状态,给电网运行埋下安全隐患。所以,一定要加強监控人员的忧患意识,加强其责任感,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
2.2.2 提高员工发现潜在危险的洞察力
为了使信息能够得到快速处理,电力企业采取信号分层措施,但是这些分层只能对信息进行大概归类,仍然需要监控人员仔细甄别,在出现异常信号时一定要谨慎处理,做到正确解读和处理信号,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营。
2.2.3 提高电网监控管理的协同性
电网监控管理涉及许多部门,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监控信息的分析、统计、处理等,同时还应当协同完成信息的编制、审核及问题反馈等。
2.2.4 优化整治监控信息系统
监控信息的处理和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对监控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监控的有效性。同时,应当成立专门的信息优化小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例如,如果发现有信息丢失,要按照流程进行上报,同时由优化小组调查原因并避免相关事件再次出现。对于异常信号要寻找异常信息源,并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对监控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删除多余信息,保证监控信息更加精准。
2.2.5 完善监控应急处理预案
一定要根據用电负荷的变化特点和天气类型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预案,例如在出现恶劣天气导致电力设备大面积损害时如何及时事故处理,尽量降低事故的影响。除了设备上的应急预案,人员方面也要有较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有预备人员随时投入工作。定期组织应急演习,保证在突发情况真正来临时能够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
2.2.6 智能告警系统设计
开发智能告警关键技术对于电网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调度和监控人员的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适应实际情况的告警规则,能够实时进行风险测评,同时快速提供解决方案,为调度和监控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3 结语
从电网集中监控存在的巨大风险出发,探讨电网企业如何建立起高效的支持系统,通过采取精简信号、凸显异常信号、增加多手段显示等优化监控系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应当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监控人员的责任感和事故敏感性,尽可能地降低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确保电网更加平稳、安全地运行。
参 考 文 献
[1]王波,王威,李丰伟.电网集中监控下海量信息导致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电力,2015,48(12):27-32.
[2]韦耀杰.基于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煤矿电网监控系统的应用[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1(8):64-66,81.
[3]关守仲,马金辉,戴长春,等.电网调度智能监控与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施[J].华东电力,2009,37(9):1450-1453.
[4]李骥,周步祥,陈实.利用Petri网检测的主动数据库技术在电网监控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13):78-81.
[5]张伟,沈沉,卢强.电力网格体系初探(一)——电网监控从集中计算到分布处理的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2):1-4,26.
[责任编辑:陈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