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化教学法提高古代文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2018-09-10 20:38梁珍明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古代文学教学质量

[摘 要]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除讲授法外,应该积极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名著名篇导读教学法、诵读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法,五法并用,有所侧重,灵活掌握,因文而异。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古代文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古代文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33-04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专业的主要课程,影响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古代文学授课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为人、物、时空和情感。人是指学生和教师;物是指教学所使用的教案、教材和辅助工具等;时空是指教学场地和课时的设定;情感是指师生的沟通,学生的兴趣和信心等。”[1]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法的选择与运用。学无定法,教也是无定法的。教与学是否得法,关键在于哪些方法最有效果,最能发挥作用。要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古代文学教学质量,应该是一个多管齐下的系统工程。根据本课程组成员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综合运用以下多种教学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古代文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讲授法

传统讲授法的缺点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往往“满堂讲”,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授法虽然具有局限性,但其优点也是非常鲜明的。根据古代文学课程的自身特点、讲授法所具有的长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原则,高职高专院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还是适合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四种: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其中讲述侧重于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和概念,有从情绪上感染人的效果;讲演是教师就教材中的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动。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一般而言,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讲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

(一)讲授法可以尽显古代文学的课程特色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古代文学课程要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名篇讲析,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又要针对课程的内容特点,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用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讲授法可以尽显古代文学的课程特色。一是可使学生的认识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并保持知识的系统连贯性,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获得预期效果。二是古代文学作品选的篇章,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词采华美,内蕴丰富,非常适合讲授法。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文学作品所特有的神韵,挖掘出作品的内涵,用准确、优美、精练的语言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特色,让学生受到艺术美的陶冶。

(二)讲授法符合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原则

教学过程最优化,即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师生的具体条件,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案,机动灵活地执行这个方案,以达最好效果。如果采用电视、录像等教学方法,的确生动形象。但这要受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还不可能主要采用这样的方法,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辅助手段。如果采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教与学的信息双向流动,可使教学针对性更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牢固。但这些教学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同一个教学内容会花去讲授法几倍的时间。在教学内容多而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只能偶尔为之。课堂讲授法虽有其自身的弱点,如信息的单向流动,学生对信息量大小无法选择,由于学生各自基础与能力的不同,会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现象。但如果教师在采用课堂讲授法时,做到与注入式区分开来,不照本宣科地念讲稿,不强迫学生“呆读死记”,同时吸收其他教学法的长处,克服短处,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讲授法虽然依然适合高职高专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但由于其本身的局限,必须多与启发式教学法相辅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长处可以弥补讲授法的不足,真正做到教学是“教”与“学”双边的共同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方法。文学即人学,古代文学作品内容丰厚,形式优美,具有深邃丰茂的思想情感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魂。古代文学作品大多采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画面的表现力度很强。因此,古代文学教学可以借助情境教学,寓教于乐,知行合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它要求从教学目标出发,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再现文学作品提供的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例如讲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制作课件,选录濮存昕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分别的场景。学生一看,即能理解柳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真意,形象地感受有情人依依惜别的情景。通过情境创设,通过艺术的想象与联想,融入自身感受,与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使古代文学蕴藏的豐厚思想文化内涵以鲜活丰盈的姿态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为文化传承创新奠定基础。“让学生从意境的再现中结合独特的审美感受再造个性的审美意识,这种效果远超我们字斟句酌的教学效果。”[2]诗歌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空前提高。本课题组成员曾多次在所任课班级组织过学生创设文学情境与表演,这样的课堂备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较好。

三、名著名篇导读教学法

“更多的学习不在课堂之内,而在课堂之外。”要让学生阅读、学习大量的古代文学名篇名作,提高文学素养、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积极能动地自主学习。但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随意无序的,学习效果则可能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必须相机指导,抓住导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古代文学名著名篇导读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学生循“导”学“读”,在实践中学会读书,学会读书方法,学会不断、延伸、扩展,就能阅读、学习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包罗万象,优秀名篇名作数量庞大。在有限的时间中,实现阅读过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应该进行必要的作品筛选。古代文学名篇名著导读教学法的第一环,是指导学生遴选名篇名著。第二环在于关键的“导读”二字,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或引导学生创设问题,选择一篇代表性诗文,引导学生进行精剖细析。第三环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继续创设各种问题,或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拓展深化,向同类题材的其他作品扩展延伸。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同为送别名篇的诗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等。引导学生归纳异同,归纳这几首送别诗词的主题。学生就能归纳出,前两首诗借离别抒愁情,着重抒写伤感的惜别离愁;第三、第四首诗以朗语慰别,重在劝勉安慰;最后一首苏轼的词与王昌龄的诗主旨相似,借离别告白,重在坦陈心志。参照比较之后,即可凸显这六首送别诗词的“同中之异”。这三种“异”,正好代表了送别诗词的三种不同类型。第四环是抄录巩固。

本课题组成员教学实践表明,古代文学名著名篇导读教学法是非常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阅读经验和学习情况的。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古代文学名篇名著导读,引导学生在课内与课外进行原著阅读学习,是由被动、灌输式教育向主动自主学习转化的必然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技巧,并把这些能力技巧用于学习实践,把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进行整合和运用,从而在实践中提升了文学素质,提高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四、诵读教学法

诵读法是我国古代学者提出的一种传统读书法,是我们祖先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方法。诵读教学法就是以诵读为主,讲解分析为辅的教学方法。诵读,是带着事先预定的目标,有情感的品味性的读书方式,是教学方法也是学习方法。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最具有灵性和想象力,具有空灵感和意境美,这使得古典诗词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而且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情景,促进师生对话,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运用诵读教学法要注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促使其获得美感。诵读是使学生从正确的语言、声调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更能受到感染并引起共鸣。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在诗歌教学中是第一位的,感情朗读是诵读的最高要求。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诗词,要求学生首先要以自己的思想感情为基础,深刻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把诗中的思想感情,逐渐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艺术语言是利用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传达给听众的创造性语言。作为一个朗读者, 首先需要理解作品,其次才是寻找适当的表达方法。只有透彻地理解了作 品的内容,才谈得上正确而完美的表达。”[3] 诵读教学法还要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就是指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有了这个能力, 才能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旨趣,提高诵读、背诵的效率和质量。

五、多媒体教学法

古代文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解决不断压缩的授课时数与体系博大精深的课程内容之间的尖锐矛盾,在有限的时段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采用图像、声音、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教学方式。多种手段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大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的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几十分钟之内,既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与层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由此看来,多媒体可以优化古代文学教学结构,有效配置时间,增加信息量的传递,从而提高古代文学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转变为具体可感、形象逼真的听觉、视觉感知,特别是能够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难实现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种感官并用,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多媒体教学易于利用形象的图片、音频或视频创造情境,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古代文学教学质量。

本项目组成员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还积极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名著名篇导读教学法、诵读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法,五法并用,有所侧重,灵活掌握,因文而异。

[参考文献]

[1]韩霞.论如何提高古代文學类课程教学质量[J].职教探索,2013(12).

[2]张浩.还原古典诗歌之美——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探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7).

[3]素韵,胡敏.朗诵主持演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梁珍明(1973-),女,壮族,上林人,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古代文化。

[责任编辑 孔文静]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法古代文学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多元化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元化教学法在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产品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