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身安全常识

2018-09-10 13:55张君孙伟
现代世界警察 2018年5期
关键词:案件

张君 孙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出国出境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一项常见的内容。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1.46亿人次,其中既有旅游,也有留学、投资、就业,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出境人数的增多,在境外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尽管我国游客出境游的安全意识更强了,但一些突发事件仍然不时发生。根据外交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全年处置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事件73172起,平均每天200起,每7分钟就发生1起,共涉及中国公民114099人。其中,较重大的领事保护案件数量仍然维持高位,达31658起,并呈现涉及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处置工作难等特点。上述数据尚不能完全涵盖一些由保险公司、旅行社及国内外私营援助公司受理的案事件。

从较重大领事保护案件数量的地域分布看,数量最大的地区依次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值得指出的是,该地域分布次序既与当地的安全环境有关,也与我国到该地区的人数基数有关。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印度是亚洲地区领保案件多发的国家。欧洲全年发生较大领保案件9456起,占总量的近30%。此外,考虑到我赴非洲人员总量与赴亚、欧地区人员数量相比差距较大,非洲地区领保案件的发案率属于较高水平。

从案件类型看,因社会治安问题引发的领保案件最为突出,达到8028起,占总量四分之一,主要涉及偷盗抢劫、人身伤害等。探视服刑人员类高居第二位,达5173起,这反映出中国公民海外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况。中国公民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引发的领保案件达4669起。意外事故类和出入(过)境受阻类案件也较多发,分别达3836起和3541起,包括年初的马来西亚沙巴州沉船致28名中国游客伤亡、海外交通事故共造成169名同胞身亡、多名中国游客在泰国溺水身亡,以及周边国家较为突出的海关人员索要“小费”问题等。其他案件类型中较为引人关注的是各类劳务纠纷,达3021起。

安全案事件具有意外突发和造成损失巨大等特点,一旦发生,后果往往无法挽回。因此,预防是首要之策。有出国出境计划的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做好必要的准备,立足于减小和防范风险,实现自身的安全。同时,安全领域涵盖的范围很广,很难罗列出不同环境下保障安全的诀窍,作为普及性的常识,本文梳理了一部分必要的安全建议,仅供参考。

一、保持必要的安全意识。

在所有的安全措施中,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我们虽然很难用语言和量化工具对安全意识作出精确的界定,但是有几句大白话值得提醒:

1. 必须意识到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不能想当然地用境内生活的思维定势对待在境外的安全风险。这方面涵盖的内容是很多的。比如,我们在境内是靠右行,有些国家则是靠左行。再比如,在一些国家,遇警察盘查时,试图解释或掏出证件,则可能增加自身的风险。

2.安全第一,没有把握的地方不去,没有把握的东西不吃。

3.遇事保持冷静和理智,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相机应对,避免慌乱。

二、有针对性地做好行前准备。

了解情况,做好评估和准备。对准备前往国家的综合情况进行了解,特别是客观地认识安全形势和评价相关风险。可以登录有关的官方网站和公众号了解目的国安全形势和近期发生的案事件种类、安全提醒、注意事项等。外交部的中国领事服务网内容及时、丰富,出行前建议认真查看。同时,外交部微信公众号“领事直通车”也值得关注。

前往风险较高地区的,还应浏览我国相关驻外使领馆的网站,了解查询更具体的安全信息。互联网上还可以搜索到其他一些社会机构的风险评估信息,也可视情况作为参考。

此外,还应了解目的国有无突出的疫情等情况。我国的卫生主管部门和出入境检疫部门视情发布有关的疫情预警信息和预防知识。根据出国的逗留时间和目的国的情况,有时须进行专门的体检和接种疫苗,并领取相关的证书(旅行时随身携带,以备查验)。

出行前,应综合了解安全信息,评估出行的必要性。如有重大安全隐患,建议慎重考虑。外交部2018年3月26日发布的《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中国公民应当密切关注欲前往国家或已在国家的有关安全提醒,加强安全防范,合理安排海外行程。公民在相应安全提醒发布后仍坚持前往有关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的,因协助而产生的费用由个人承担。

出行前,还应做好安全保障措施的准备。俗话说“穷家富路”,在出行选择上,不能纯粹图便宜。因为价格过低的选择,其服务质量、安全保障可能会大打折扣。建议通过可靠的平台和渠道购买旅游产品;并根据需要,购买适合的旅游和医疗保险。尽量和熟悉的、有经验的人结伴出行。出行前可将护照、签证、保险、信用卡、出行日程等相关的文件资料拍照或扫描存储在网盘或电子邮箱里,并发一份给国内亲友备用。根据自身状况准备日常药品和急救药品,如感冒药、防腹泻药、硝酸甘油等。

三、在外期间保持理性和必要的警惕,注意自身安全。

在海外期间,常用提醒有:注意了解和遵守本国及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不从事与身份和签证类型不符的事情。随身妥善携带护照和有关的旅行证明文件,以备执法部门查验,同时携带好有关保险卡和信用卡;护照签证等旅行证明文件亦可复印一份放在住地。现金最好分几处存放,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可携带信用卡、旅行支票等。保持通讯工具性能可靠、电力充足,并将我国驻当地使领馆、所购保险救援、当地紧急报警、救护车求助、所住宿酒店、当地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存入手机;同时将上述信息记在纸上,以备電话丢失等情况下的紧急联络;如前往经济落后国家,考虑到当地供电不稳定,建议额外携带备用手机或电池。衣物穿着宜实用低调,避免穿着豪华品牌服装前往经济落后、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的国家和地区。尽量选择社区环境较好、档次较高的酒店住宿;在经济落后、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的国家,更应舍得花钱,保证居住安全,因为在这些国家,由于供给不足,酒店的价格可能比发达国家高几倍;在高风险国家住宿,优先选择2~6层的房间;登记入住和各种消费活动时,不要显露大量现金,并照看好个人行李物品;尽快熟悉紧急逃生通道,并留意火灾报警;检查房间保险锁是否完好,当有访客敲门时, 首先确认访客身份,需要开门时应使用保险锁;不接待陌生访客,无论其是同性、异性。尽量饮用瓶装水和煮沸后的水。出行选择可靠的交通服务提供商,并尽量不在夜间出行。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不同区域和时段的治安状况也可能差别很大,要向有经验的人了解清楚,不要涉足高风险的区域,不要在高风险的时段出行,更不要涉足涉黄、涉毒、涉赌场所。不要帮他人(无论其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携带行李物品出入境,谨防被毒贩等不法分子利用。

四、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应对突发情况。

身处海外,要以预防规避风险为主。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牢记自己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科学自救是成功获救的基础。

遇到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相机行事,以避免自身更大的伤亡为首要原则,尽快摆脱不法控制。在公共场所遭遇袭击或抢劫等,要大声呼救,喝阻坏人,同时迅速逃离,摆脱威胁;在偏僻地方遭遇袭击,切记保命为重,如现金分开几处携带,遇持械抢劫,可将一处现金交于对方,也可将现金、贵重物品扔向一个方向,自己则迅速向另一个相对安全的方向逃离。如无法逃离时,无论遭遇如何对待,要努力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备伺机自救和被救。

报警求助时,在有些国家应区分紧急程度选择报警方式。在美国,遇火灾、严重意外、急病等危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或遭遇暴力犯罪时,应立即拨打911报警电话;财物遗失、车辆被盗等非紧急情况,不应拨打911,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他方式报警求助。

接受执法人员盘查时,对执法人员保持尊重,配合执法,同时有权保持沉默和聘请律师。未经允许,不要做掏东西等动作,不要试图与执法人员套近乎,更不要以财物求通融。如不懂当地语言,切忌随意点头应允和在文件上签字。

遭遇重大安全案事件,可向我国驻当地的使领馆如实报告,或向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报告,寻求帮助和支持。

调整适当的心理预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环境以及执法部门的破案率和工作水平,与我国国内相比都有不小差距。我驻外使领馆的帮助往往也面临当地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海外遭遇突发案事件,当地警方或者救护支持速度、效率参差不齐,可能会出现延迟。如果是身体受到伤害时,第一要务是想办法救治,同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再分析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期待警方的后续调查处理,避免长时间滞留陌生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收集一些相关的证据和证明资料,并可视情寻求律师和保险的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案件
无限追踪
数据
2018年上海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创新高
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发布:近九成受害人存在伤亡
巴西对华反倾销调查大幅减少 企业仍不可掉以轻心
名贵的首饰盒
城管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