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师“独唱”到师生“合奏”的莎剧教学改革

2018-09-10 17:18张晓玲
高教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麦克白莎士比亚教学改革

张晓玲

摘 要:“莎士比亚研究”是笔者主讲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针对当代大学课堂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笔者进行了教学改革。把传统的教师“一人独唱”改变为以学生表演为主、教师课堂讲授为辅以及课堂讨论的“大型交响乐”。本教改既让学生深入到了作品内部,又通过开列书目、建立网络日志等手段,自然地把学生引进学术研究殿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则以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为例,具体阐述这一课堂教学的改革过程。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6-0123-03

Abstract: The Shakespeare Studies is an elective course taught by me in the Faculty of Arts. In order to tackle some new problems arising from lectures in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some reforming measures have been adopted. The rigid solo style with the teacher delivering speeches alone has been changed to the symphony style with the engagement of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s. The effect of this way of teaching is impressive by which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go deeper into the text. An additional list of reference books is handed down and an online discussion salon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in academic research. This article takes Shakespeare's tragedy "Macbeth"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the reform process of this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 shakespeare; Macbeth; teaching reform

隨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近年来的大学课堂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在台上慷慨激昂甚至是声嘶力竭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在下面却一片沉闷,很多人在低头看手机,不是刷微信微博就是看视频等等。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收获寥寥。课堂如此,课外尤甚,尤其是文科教师布置的作业,例如,经典作品阅读之类的非书面作业,很难进行考查,学生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师更是难于把握。为改变这种情况,本教改——表演、讨论、讲授三结合的“莎士比亚研究”课堂教学探索,结合戏剧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而《麦克白》就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一、本教学改革的设想和计划

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有四大类,即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麦克白》为“四大悲剧”之一,在悲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们进行“莎士比亚戏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作品之一,在重点讲授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我的整体构思和具体实施计划为:

第一,在开课之前,反复强调进行戏剧表演的重要性,并把莎士比亚戏剧表演活动与学生的期末成绩挂钩,不进行话剧表演活动的学生将拿不到学分,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二,在班级中划分学习小组,表演莎士比亚戏剧,把《麦克白》中需要表演的幕次分配下去。让其中某个小组的学生在课外时间熟读《麦克白》剧本,背诵所饰演角色的台词、相互之间对台词等,教师进行课下辅导。

第三,五周之后,进行课堂演出,教改进入验收与解决问题阶段。两课时的课堂教学,首先由小组学生表演《麦克白》中的第2幕和第4幕,教师进行点评。接下来,分组讨论其中的某个问题,最后,教师对所表演戏剧的主题、主要人物形象、艺术特征进行总结、点评表演情况,并推荐有关此问题的阅读书目以及学术期刊文章。届时,邀请学院领导以及其他老师做评委,为戏剧表演的学生打分。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第四,利用网络,建立“商师莎士比亚文学沙龙”新浪博客,作为教与学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以及演出实践的心得体会等。上传课堂演出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与莎剧爱好者交流。

二、本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下面是对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进行的课堂教学实录。先让学生表演,接着进行课堂讨论,之后是教师讲授,最后是教师推荐阅读书目。重点解决问题:对《麦克白》中女巫、鬼魂等超自然因素所起作用的看法。

(一)表演

先由第7小组的11名同学进行《麦克白》话剧表演。之后,教师对其表演情况作简单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因为不是表演专业,教师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

表演小组:文秘专业17届第7小组。

表演地点:教室讲台及前排空地。

表演时间:30分钟左右。

表演幕次:《麦克白》第2幕与第4幕。

表演剧情:野心勃勃的麦克白趁国王邓肯于自己城堡过夜的机会,在夫人的极力撺掇下,几经犹豫终于杀死了仁慈的邓肯王,嫁祸于被灌得烂醉如泥两位侍卫,并在“愤怒”之中杀了侍卫。对此,两位王子惊恐万分,分别逃往国外。于是麦克白终于登上了苏格兰王位,满足了自己的野心欲望。成为国王的麦克白内心极其不安,尤其是女巫的预言,让麦克白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到手的王冠落到班柯子孙的头上。于是,他巧设圈套,宴饮宾客,在班柯赴宴的路上派刺客暗杀了班柯。因此,麦克白的良心重负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以至于在酒宴上神思恍惚,两次看到满脸血污的班柯,胡言乱语,泄露了杀人的秘密。尽管麦克白夫人极力掩饰,宴会仍然无法进行下去,不得不草草收场。

教师点评:

整体看来,第7小组的同学们表现非常精彩。尤其是扮演麦克白的孟冰同学,她把麦克白虚情假意的慷慨激昂、杀人后的惊恐不安表演得惟妙惟肖,带给我们一个充满矛盾的麦克白。声音若能再大一些会更好,因為我们进行的是话剧表演,不是生活化的电视剧,要有艺术的夸张。张静同学饰演的麦克白夫人,在用语言表现的同时,还加入了眼神等面部表情去表现,当她用恨铁不成钢的肢体语言表达对麦克白的不满时,我们都被她“激怒”了,有种恨死这个女人的感觉,非常不错!孔令茜同学扮演的门房,虽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她却能够认真对待。她使用了具有艺术夸张的舞台语言,已经接近话剧专业演员的水平。唯一的缺点是严肃有余诙谐不足。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悲剧中有喜剧的滑稽,喜剧中包含有悲剧的严肃性。当然,明白这点容易,表演出来却难度很大(因为整个演出氛围从台上到台下,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大家还沉浸在谋杀的惊心动魄中)。其他同学的表演也各有所长,彭方玲、陈姝冰同学生动演绎出班柯和麦克德夫刚烈的忠臣形象;马振远与郭翔同学把马尔康、道那本两位王子得知父王遇害时的震惊恐惧表现得很到位;列诺克斯、侍从的台词虽然不多,但扮演者冯利英与史建永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还要表扬一下兼做幕后的史建永同学,他精心挑选了恐怖音乐以及让人心惊肉的敲门声来配合剧中情景,恰到好处地配合了剧情,烘托了气氛,为戏剧的成功演出做了的保障。总之,第7组同学的表现非常精彩,他们不但深入了剧本,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而且懂得综合运用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来增强演出效果。

(二)课堂讨论

问题:对《麦克白》中女巫、鬼魂等超自然因素所起作用的看法。

学生一:女巫的出现在麦克白犯罪的道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野心人人有,若没有外力(女巫的语言、麦克白夫人的撺掇),麦克白的野心也许就不会生根发芽

学生二:宴会上班柯鬼魂的出现,说明麦克白杀害班柯之后的恐怖心理,常言道“做贼心虚”嘛。

教师:你们两人的回答触到了问题的某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你们非常熟悉剧本,了解剧情。熟读文本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很好。

学生三: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女巫形象源自凯尔特的神话传说,它们丑陋、阴森、恐怖,其出现往往伴随着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是不祥之物,三女巫出现在主人公麦克白凯旋的路上,预示了主人公悲剧的结局。

教师:不错。文学形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天才作家莎士比亚也不例外,莎士比亚来自民间,他非常熟悉民间文化,借用民间传说的形象来赋物造型,成就自己的伟大。你不但熟悉剧本,了解三女巫出场背景,而且熟悉16世纪英格兰的风俗文化。你能结合文化背景来解读作品,这是学术研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生四:当麦克白杀了班柯,灵魂上新的血腥重负再一次压过来,他到了精神分裂的边缘,在宴会上别人看不到班柯的鬼魂,唯独麦克白才能看到。所以,鬼魂这种超自然因素配合了麦克白激烈的内心冲突。

教师:非常好!你的理解更有深度一些,触到了鬼魂这种超自然因素在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教师讲授

作为本科生,其知识积累毕竟不够丰富,作为青年,其人生阅历毕竟有限,除极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的戏剧审美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他们理解《麦克白》剧中的一些问题是有些困难的。因此,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很有必要。下面是本主讲人对“《麦克白》中女巫、鬼魂等超自然因素所起作用”这一问题的讲解:

剧中表现了大量的超自然因素,如女巫、鬼魂等等。把超自然因素引进剧中并非为了宣扬宿命论思想,而是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

第一是满足观众欣赏趣味的需要。17世纪的英国,观众是极其迷信的,他们对于超自然力量有着浓厚的兴趣,舞台上出现女巫、鬼魂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艺术欣赏心理。第二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女巫虽然在麦克白犯罪的道路上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但是女巫对于听了预言的班柯却无可奈何。这说明在麦克白的内心深处早已存在登上权力宝座的热切渴望。当麦克白在罪恶的恐怖中挣扎时,他不得不去寻找女巫,以求精神上的出路,女巫场景的再次使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深陷血污,欲罢不能的麦克白。宴席上班柯鬼魂的出现,在塑造麦克白复杂内心世界方面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麦克白宴请宾客,为掩人耳目,他假惺惺地两次提到班柯,遗憾班柯没有参加宴会。每当他提到班柯时,班柯的鬼魂就出现在麦克白的座位上。这说明再次杀人后的麦克白良心负担是多么沉重。此场景鬼魂因素的作用对于塑造麦克白这一悲剧人物非常重要,让观众形象化地看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挣扎。第三是情节安排的需要。麦克白从一个正面英雄形象转变为一个血迹斑斑的弑君者,他滑向罪恶深渊的速度如此之快,情节上多少显得有些突兀。于是,女巫的适时出现就充当了麦克白由善到恶的一个连接转换器,若缺少了这部分内容,麦克白凯旋就直接谋害为他祝贺的仁慈国王就显得有些突然。正是有了麦克白在凯旋途中偶遇三女巫姐妹,女巫预言其将会成为君主这一极具诱惑性的预言存在,为麦克白谋杀邓肯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杀人动机,才使得故事的情节变得通畅合理。第四是渲染悲剧恐怖气氛的需要。剧作开始,轰轰的雷电里,荒凉的旷野上,三个面目狰狞的女巫等候着麦克白的到来,这种恐怖性的景象会让观众感到主人公的命运不祥。宴会上鬼魂的出现让麦克白惊恐万状,也让观众感觉到麦克白即将四面楚歌走投无路的悲剧结局。女巫、鬼魂等超自然因素的使用在烘托此剧的悲剧气氛方面功不可没。正如布拉德雷所说 “莎士比亚在本剧中如此频繁地使用这些超自然因素不是偶然的,它可以帮助激活对隐藏在人心里而毫无察觉其影响的力量地隐约地恐惧感。”[1]

(四)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作为一门学术性较强的课程,仅仅靠学生的表演、讨论与教师的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表演占据了全部课堂教学八分之一的时间,怎样弥补理论性知识讲授的不足呢?本主讲人采取了推荐阅读书目的做法。尤其是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它收集了西方学者自17世纪以来对莎士比亚的各种各样的评论,是我们研究莎士比亚绕不开的学术成果。本主讲人把课堂上对“西方莎评史”的讲授时间,换成了学生的表演时间,那么怎样有效地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就靠教师阅读书目的推荐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主讲人一直认为,学生通过自身表演深入了作品,必然会对莎士比亚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莎士比亚作品第一对开本的编者所言:“如果你不喜欢莎士比亚,这只不过是你不明白他。”[2],本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喜欢莎士比亚,进而为那些有意愿深造的学生打开学术研究之门。

三、本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本主持人在对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7、2018、2019届文秘、汉语言文学、国际教育等专业进行的“莎士比亚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学生的话剧表演、对重点问题的讨论,以及教师讲授三结合的教学实践,把死板的教师“一人独唱”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演出的“大型交响乐”,不但让学生深入到作品内部,还通过阅读书目的开列、莎士比亚文学沙龙网络日志的建立等手段,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改变了他们上课只带“两只耳朵”的弊端,而且为大四写作毕业论文、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主演、课堂讨论、教师讲评和推荐书目这四个环节的教学改革中,学生不但要对饰演的角色有深入理解,而且要准确把握整个剧本中这个人物形象,才能在主演和讨论中获得文学知识的提升;同时激发师生教学相长的动力,教师对文本进行精细化研究后,在讲评和推荐中才能对教学成果点石成金、锦上添花。特别是采取互联网自媒体这一形式,使这一教改进一步加大互动面,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局限,创造了师生和文学爱好者广泛参与,学习趣味性和学术知识性完美结合的学习氛围。通过本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不仅达到课堂教改互动的预期目的,为开展文本精细化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教学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8.

[2][美]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M].辜正坤,邵雪萍,刘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3]万鹏杰.女巫的作用及阐释[J].外语研究,2005,3.

[4]王勋,试论《麦克白》中女巫形象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6.

[5]郑土生,莎士比亚研究和考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

[6]李腾宇.《麦克白》中女巫角色探析[J].电影文学,2009,9.

猜你喜欢
麦克白莎士比亚教学改革
莎士比亚(素描)
歌剧《麦克白》的故事(三)
歌剧《麦克白》的故事(二)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麦克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