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拟创业途径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问题

2018-09-10 10:55毕倩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9期
关键词: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

毕倩

【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以及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高校开展模拟创业显得格外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模拟创业途径下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探索解决策略。

【关键词】模拟创业;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9-0224-02

1 當前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整体水平不高

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很难适应21世纪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导致学生的创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大了大学生创业的困难。一方面,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因此培养出的学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学生的创业能力都与时代脱轨。很多高校在目标设定、课程规格、培养模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另一方面,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目标的设定单一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各大高校基本都采用统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导致我国各大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在整体结构上过于相似,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色。此外,同一种类型的专业人才和在同一层次水平的人才过多,大家实力大相径庭,在真正的创业中体现不出自身的竞争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普遍不高。

1.2 专业教学忽视技能培养导致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按照相关的教育规律及教育规定,各大高校都应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及创业竞争力。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高校对学生在专业教学中贯穿技能培养的意识较为薄弱,缺乏系统的计划,致使技能培养的计划难以实施。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的课程量很少,或者是集中在最终的考核阶段,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专业知识理论严重脱轨。

1.3 实践教学薄弱导致解决问题能力缺乏

专业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教学道具设备的运用等都属于专业实践教学的部分。在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中,课程结构有问题、教育没有针对性不够系统化、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等问题层出不穷,教师们大都忽视了专业课程的实践部分,甚至是完全不进行实践教学。部分高校为了教学的方便简捷,只安排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实践课程完全忽视,甚至有些专业教师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部分完成得过于粗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今后的创业能力漠不关心。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不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创业指导内容狭隘导致求职应聘能力低下

随着我国大学生创业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中传统的创业指导课程内容显得过于狭隘,完全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我国很多高校的创业指导课程的结构都不合理,创业课程安排的学时不够,导致教学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学校不重视,很多创业指导老师的专业素养不够高,专业程度也不高,自身对于创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也不够,所以传授给学生的创业知识和信息有限,面对很对问题也没有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进行解答,完全没有发挥出创业指导教学培养人才的功能;此外,教学手段过于简单,没有深度,指导的内容没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完整性,很多内容只是基于当前的创业形势、创业政策、创业规定等进行介绍,缺乏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创业指导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很有可能还是几年前的社会创业状况,与当今社会大学生创业的处境严重脱轨。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高校的创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过于狭隘,大学生得到的创业指导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对称,不能帮助当今大学生的创业。

1.5 忽视价值观教育导致创业观存在偏差

在我国很多高校的高层领导者和管理者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各种指标的完成及学校内或国家级别的各个比赛竞技获奖等行为中,忽视了科学有效的价值观教育的培养;一些学校将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但也只是张贴条幅,或者是停留在教师的文件或头脑当中,并没有深入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更不可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精神信仰。因此,大学生的创业观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及贪婪等思想屡见不鲜,完全扭曲了创业的本质。大学生的创业观出现偏差就很有可能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阻碍他们提升学习的能力,也不可能为他们的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更有可能阻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因此,各大高校都必须重视价值观教育,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观的正确指导也要建立起合理、完整的教育体系。

2 模拟创业途径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策略

2.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人才是各大高校的基本任务。设计并开展相关专业基于创业导向的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重要课程,是学校活动开展工作、实现教育目的的中心环节。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激发、探究、构建、合作”为目标,通过问题导向,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建立团队意识,掌握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架构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任何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教育方式都需要有好的教师起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要充分利用老师的主导作用,创造学习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持并改善课堂秩序,启发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充分利用其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练习、协助、团结合作、整理、反思、纠正、整合;师生之间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模拟创业、学习创业。

2.2 选择能够帮助提升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内容

各大高校要以促进学生创业,提升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选择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技术和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让他们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和技巧为基础,带动他们参与各种课程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己动手的习惯;注重建设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课程活动内容,使各大高校的办学活动的内容、宗旨及原则能够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

2.3 强化实践训练环节,提升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训练环节是模拟创业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各大高校都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根据社会、时代发展的特点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学中的实践训练环节。这就需要学校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更加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始终贯穿实践训练的环节,加快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还要加强课堂中的实践训练环节教学的监控和管理,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设以考核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和创业为导向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从考核中了解学生动手能力及掌握程度,并且不断反思、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2.4 加强创业指导教育,提升大学生求职应聘能力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院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课程服务。为了加强高校的创业指导教育,学校要组建一支优秀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当前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人的情况分析探讨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局的资源,邀请劳动部门的专业人员及各行各业的领头创业人物来校为学生进行讲座教育。

2.5 重视创业观的教育和引导,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各大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正确创业观的教育和引导,要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化、人性化、健康化、积极的创业求职理念,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从“专业对口”到“适用人才”创业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興企业都在高速发展,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大学毕业生应该选择自己擅长、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创业或应聘,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白丽,韦梅香.模拟创业途径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1):178-179.

[2]王婧,夏永林.模拟创业途径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4):100-103.

[3]蔡莉,汤淑琴,马艳丽,等.创业学习、创业能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8):

1189-1197.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研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浅谈小学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养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