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强 黄雪琴 姜文波 程思宁
摘 要: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更侧重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基于此培养目标,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亟待改革。文章以《路由交换技术》这门课程实施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为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研究过程化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的方法和思路,以此为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过程化考核;路由交换技术;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6-0091-03
Abstract: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e should focus more on the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Based on this training objective, the examination paper test method needs to be reformed urgently. Taking process assessment teaching of Routing and Switch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experience during the practice, studies the methods and ideas for the reform of process evaluation model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eaching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urse and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cess assessment; routing and switching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 practice
引言
学校在每一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会安排课程考核,这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途径。同时,在分析考核的结果时,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在下一次授课中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因此科学的、适当的考核方法,在各类教学评价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到现今,很多高校在针对计算机课程的考核中,仍然和其他所有课程一样,仍然墨守成规,采用基于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来进行试题库或试卷库的建设,然后在基于此进行卷面考试。此种考核方式针对实践应用性较强的部分计算机课程,就不能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笔者结合《路由交换技术》课程过程化考核实践经验,对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其他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积累一些经验。
一、适用于过程化考核的课程特点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在不同网络应用场景下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功能和配置,对各种技术的配置、调试、测试等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从而达到能独立规划、组建和维护中、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基于课程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该课程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只能从实践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考核,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设计、实施、测试、优化网络的实际综合应用水平。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笔者认为,针对实际应用能力较高、动手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均可以考虑采用过程化考核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知识模块划分
针对《路由交换技术》课程的过程化考核,在教学中需要基于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课程的能力转换为不同的知识点,同时对知识点进行能力模块的划分,详见表1所示。以便后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考核要求。
对于不同的实践项目,在考核之初,就告知学生不同模块或项目的能力要求。如针对交换机初始化实验项目,基本要求是基于Packet Tracer 软件进行仿真,利用Console控制线方式,进行初始化配置和测试。但是提高性要求则是,Console线缆配置后,如何利用传统双绞线,进行进一步的配置修改和局域网间测试。这样不同的能力要求,可以适应于不同能力的学生需求。使得考核评价更加明晰,即事先告知项目的能力标准,使得师生均能清楚要评价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等。
与此同时,在学生完成实践操作的同时,不仅仅只是提交一份实践报告,而且还要在实践完成的现场,有指导老师随机针对实践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回答问题的效果,再结合实践报告,综合评价当前这个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与学生一个能力评价:即超过能力要求(A)、达到能力要求(B)、基本达到能力要求(C)、未达到能力要求(D)这样四个等级。而不再仅仅是针对实践报告的百分制评价。
同时,为了实现过程化考核的灵活性,还可以引入个别化补充评价。即学生如果考核评价为D等级,其还可再申请一次考核。实现由于不同的学生,可能因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进度,学生在首次考核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在不违背教学要求的情况下,由师生进行协商,进行第二次,也是最终一次的补充考核。至于何时、何地进行,可由师生沟通确定。
三、过程化考核模式
过程化考核评价时,将收集到的考核结果与能力标准相比较,而不與其他学生的学习结果相比较,最终只是对学生是否具备相应能力做出判断,而不仅仅是由教师给定一个分数。针对《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制定了五个能力模块的学习任务,将课程总评成绩设置为:
课程总评成绩=过程表现成绩(20%)+能力模块成绩(50%)+期末考核成绩(30%)+附加分,具体如下:
过程表现成绩:《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团队精心设计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记录。如针对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日常考勤、学习参与度等进行评分。每位同学可以在学习期间的任何一个阶段,来查看自己的过程表现成绩,了解自己的过程成绩状态。
能力模块成绩:它是对学生完成《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任务的评价,以某一模块的若干项目为评价主体。通过完成某一模块任务,对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进行评定。不论什么计算机类课程,几乎都需要有适当的理论知识作为实践操作的基础,因此在能力模块评价中,也离不开对理论知识的适当考核,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理論以够用为原则。因此在考核中设计理论知识单元测试(可结合实践现场提问情况,评定成绩)。与项目实操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理论知识单元测试占能力模块成绩的40%,项目实操占成绩的60%。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可能较大,每一个子模块的项目实操成绩都设计了3到4个评价等级,鼓励能力不同的学生积极独立完成教学任务。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跟不上而产生厌学情绪。
期末考核成绩:它是对学生完成《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学习后的综合评定,结合了设计、实施、展示汇报、答辩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每组不多于4人,进行详细分工,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在实践项目中能学有所用。
期末分组实践时,由学生自足完成综合性实践项目设计初稿,包括方案需求、拓扑规划、设备选型、设备配置、功能优化等,交由教师审核,检查合格,可以结合小组情况进行任务具体分工,开展具体工作,教师对此环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学生最后上交完整的综合实施方案以及可以正常运行的仿真工程文件,并组织全班现场答辩,接受师生质询,其他小组和教师现场评分。评分主要从任务完成情况、文档书写情况、答辩情况、团队合作情况、日常考勤等来进行综合考核,此分数作为小组基础得分。
附加分说明:考核评价结束后,每组组长得分为小组基础得分乘以系数1.0,小组排名第二的同学分数为小组基础得分乘以系数0.9,排名第三及以后的同学得分为小组基础得分乘以系数0.8。另外在学生答辩环节中,其他组同学可针对此组进行答辩提问,如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问题合理有效,可进行加分,每次5分。
综上,可以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的能力要求,尽自己的努力完成课程的各阶段、各种能力要求,从而达到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能力规范。教师也可以在整个过程化考核过程中,结合学生及班级的学习情况,在教学大纲的基本规范下,适时调整课程的能力需求,以此达到最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四、课程结课材料规范
针对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全过程化的课程考核材料搜集、存档、评价也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规范了过程化考核课程的结课材料,才能更好的督促师生完成每个教学过程。
笔者所在的学院,针对过程化考核课程的结课材料归档,做了以下要求:
1. 适用过程化考核的课程,在开课之初,就需制定过程化考核的具体方案(课程特点说明、课程知识点模块划分、能力模块评价标准或依据等)。
2. 过程化考核的佐证材料规范保存。即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同实践项目,从项目内容、项目实施、考核评价过程、考核评价结果、学生作品等,都要实时整理、规范保存。
3. 结课后,课程所有日常过程化考核材料,以及期末考核材料,都需按图1要求存档。
五、结束语
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路由交换技术》课程,通过上述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1. 学生考勤整体向好。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把课堂的被动学习方式,变成了学生体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很直观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主动性提高,考勤也随之向好。
2.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知识点打散细化到整个学期,避免了期末考试一考定全部的状态,将学习重心转移到平时,学生每完成一个实践项目,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日常过程化实践项目考核成绩都能在B级别及以上。
3. 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考核方式的诸多不足:如评价体系太过单一、期末考试决定一切、评价体系不能灵活适应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
4. 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加大程度的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设计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核了团队协作能力。
5. 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要求:课程过程化教学的实施,遵守循循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分阶段得出结论,掌握技能,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也由浅入深。这种教学模式给了教师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当前的教学要求是否合理,便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综合上述,针对《路由交换技术》这门课程,实施过程化考核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师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也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夏玉果.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课程过程化考核浅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5,01:43-44.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3]章文.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
[4]胡迎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08).
[5]宋红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考试制度改革问题思考[J].科技视界,2013(25).
[6]张建东.“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7]张永第,胡宇红.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03).
[8]刘桂芝,李婧.完善本科生课程评价体系激发师生联动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
[9]孙忠梅,陈晔,林铿.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10]李云晖,王君,尹慧慧.地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05).
[11]吴细花.基于项目教学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