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地理通婚圈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8-09-10 11:31符翠丽梁海艳
炎黄地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

符翠丽 梁海艳

摘 要:本文使用我国2010年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地理通婚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流动次数的增加,未婚人口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下降,未婚人口多在流动发生后完成了婚姻大事;流动中的女性人口的通婚圈大于男性人口;年龄越小的流动人口其通婚圈的范围越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地理通婚圈在不断地扩展;外出流动的经历使得年轻人配偶选择的范围更广。

关键词:流动人口;迁移流动;通婚圈

人口迁移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也在不断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11月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且以新生代流动人口为主。新生代流动人口正处于婚恋期,大多在流动过程中或者流动之后才完成结婚。“通婚圈”即择偶范围,可将其分为地理通婚圈和等级通婚圈两类。通过前期梳理文献资料发现,现有研究在人口迁移流动对通婚圈大小的影响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对流动人口的地理通婚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是否跨越某一行政区来衡量通婚圈的大小。

1.数据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该数据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包括夫妻双方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配偶的户籍地等,样本数据较大,研究结果较具有代表性。

1.2研究方法

本文所定义的地理通婚圈的大小主要依据调查时点夫妻双方的家庭所在地所跨越的地理范围来衡量。文内将地理通婚圈共分为三类:(1)被调查者与其配偶属同一县市范围以内(即老乡);(2)不是老鄉,在务工的流入地认识的当地人;(3)不是老乡,在务工的流入地认识的其他外地人。

2.结果与分析

2.1婚姻状况对流动人口通婚圈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1)未婚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总人口的比例较大;(2)随着流动次数的增加,未婚人口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下降,表格中显示第一次流动未婚人口比例占58.78%,至倒数第二次时,未婚人口的比例仅占20.98%;(3)随着生育孩次的增加,发生流动的比例逐渐升高。这些说明大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了婚姻大事,外出流动的过程中使他们有机会结识来自流出地以外的男女青年,从而降低了与“老乡”通婚的比例。

2.2性别因素对流动人口通婚圈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性别因素是影响地理通婚圈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导致男女流动人口的通婚圈存在明显的差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外出经历使得他们与老乡通婚的比例较从未外出的人口要低,且女性与外地人通婚的比例要大于男性,即女性的通婚圈大于男性。国内学者郑睿臻和梁海艳(2015)的研究也同样发现男性流动人口在小范围内的通婚圈内占优势,而女性流动人口在大范围的通婚圈内占优势。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婚姻中男性支付成本高于女性有关,使得女性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寻找婚恋对象要比男性容易。

2.3年龄因素对流动人口通婚圈的影响

如表3所示,将调查对象按照10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划分,再对其通婚圈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年龄组,通婚圈的大小有明显的差异。流动人口的年龄越小其通婚圈的范围越大,与老乡通婚的比例越低(72.85%),在务工时与流入地当地人通婚的比例越高(10.7%),与务工认识的其他外地人通婚的比例也越高(13.84%)。造成低龄组通婚圈较大的原因主要有这样两个:一是传统的流动人口多在婚后发生迁移流动行为,而新生代的流动人口多是在流动过程中完成婚姻大事,流动过程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二是低龄的流动人口婚恋观念较易受外界的影响,在现代婚恋观念的影响下,多数年轻人觉得只要对方各方面条件合适,户籍地间的距离已经不是问题。

2.4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通婚圈的影响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的资本禀赋情况,还会影响个人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动和社会意义方面的流动,其中受教育程度与流动地域范围呈正相关关系。

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地理通婚圈在不断的扩展,二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与同乡(同一县市)通婚的比例越低,与流入地本地人通婚的比例越高,与同省不同县市、邻省或其他地方外地人通婚的比例也越高。而由于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实际上包含了专科、本科及研究生三种学历层次,此三类学历的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出“大学专科及以上”人口与同乡通婚的比例较高。

2.5流动经历对流动人口通婚圈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结婚前是否有过流动经历对地理通婚圈有显著的影响,对从未外出的人,其配偶的户籍所在地与自已一致(100%),即配偶与自己属于同乡。而调查时正在外出的人,配偶与自己是老乡的比例最低,仅为73.61%。曾经有过外出经历但调查时已回乡的比例为85.31%,说明其通婚圈受到了外出流动经历的影响。另外,调查时正在外出的人口选择与流入地本地人结婚的比例为11.34%,高于曾经外出但已经回乡人口与外地人结婚的比例。由此看出,外出流动经历为未婚人口选择配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得他们的通婚圈不在局限于狭小的“同乡”范围,与外省市人口结婚成为更大的可能性。

2.6其他因素对流动人口通婚圈的影响

除上述影响因素外,父母亲的婚姻观念,同辈人的看法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通婚圈的大小。父母亲作为长辈是儿女找对象的主要“参谋”,如果父母亲思想比较开放,不过多地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情感维系问题以及儿女婚后的文化适应问题,那么子女的通婚圈就比较大,反之则较小。而同辈人之间沟通交流较频繁,婚姻观念易相互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通婚圈的看法。

3.结论与思考

人口迁移流动对通婚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流动人口地理通婚圈的影响因素发现:

(1)随着流动次数的增加,未婚人口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下降,说明未婚人口多在流动发生后完成了婚姻大事;对于已婚人口而言,未生育的流动人口所占流动人口比例较低,已生育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高。

(2)婚前是否有过流动经历对地理通婚圈的大小有显著的影响,有流动经历的人与无流动经历的人相比,其通婚圈明显扩大。

(3)流动中的女性人口与流入地本地人、外地人婚配的比例较男性要高,使得其通婚圈大于男性人口。

(4)年龄越小的流动人口其通婚圈的范围越大。

(5)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地理通婚圈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展。

未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将成为中国人口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流动人口与流入地的本地人口或流入地的外来人口通婚的现象将更加普遍。伴随通婚圈的不断扩展,将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政府如何加强引导和管理,应对通婚圈扩展产生的社会问题,以便维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基金项目:保山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人口迁移流动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项目编号:15BY013)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2017-11-07.

[2]李若建.人口社会学基础[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68.

[3]段成荣,赵金库,韩荣炜.北京市海淀区“夫妻户口异地”家庭调查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13,02:31-36.

[4]刘传江.择偶范围与农村通婚圈[J].人口与经济,1991,04:47-50.

[5]雷泽琼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郑睿臻,梁海艳.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通婚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08:47-53.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两年下降
鹿邑县开展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
2.4亿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亿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国家卫计委:2030年流动人口将逾3亿 增速将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