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的由来
白露节气时值每年公历9月7~9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今年的白露为9月8日。白露节气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也是全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俗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此时,天气逐渐转凉,白天天气晴朗,陽光尚热,但清晨和夜晚则寒意渐生。
白露都有哪些讲究?
祭祀禹王
祭祀禹王文化是我国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禹王就是治水英雄大禹,大禹也被称为“水路菩萨”或“河神”。每逢白露节气,江苏太湖一带的人们会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动,又称为拜祭“水路菩萨”。届时,人们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祭祀禹王。这种祭拜,表达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酿白露米酒
湖南郴州民间素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酒温中含热,略带甜昧,称白露米酒,待客也必喝自酿的土酒。白露时节,人们将酿好的米酒埋入地下或者窖藏数年乃至几十年,取出后,酒清香扑鼻,酸甜可口。米酒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补气养血,活血通经,还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采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就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朗,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白露茶香气浓郁,解渴防燥又提神,还能够帮助消化油腻类食物。因此,福建、江苏一些地方讲究白露喝白露茶。
白露怎么吃?
白露吃龙眼
福州民间在白露时有个传统,即“白露必吃龙眼”。人们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龙眼又名桂圆,其昧甘,性温,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神农本草经》谓之:“久服强魂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心脾两虚、贫血的孩子可适当吃些桂圆,有养血安神的效果。但桂圆性温,内热的宝宝切勿过食,以免助热,导致咽痛、鼻衄等症状。
常吃南瓜好度秋
秋天气候干燥,宝宝可能出现嘴唇干裂、鼻腔流血及干性湿疹等症状。秋天正是南瓜丰收的季节,《本草纲目》记载“南瓜能补中益气”,清代陈修园说“南瓜为补血之妙品”。现代研究证实,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经人体吸收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维生素E可显著改善秋燥症状、增强免疫力。将南瓜做成南瓜饼或者榨汁让宝宝食用,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
白露食白,滋阴润肺以防燥
中医认为肺与秋同属五行之金,肺与秋气相通。秋天燥邪易伤肺,耗气伤津,宝宝的免疫力发育还未成熟,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常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等症状。中国民间有白露食白的习俗,白色食物有荸荠、甘蔗、百合、银耳、山药、白扁豆、莲子、藕、茯苓、白萝卜、白鸡、白鸭等,白色入肺,上述白色食物具有滋阴润肺、生津益气的功效,可以选择其中几样做成药粥食用,如银耳荸荠粥、百合银耳粥、山药莲子粥、鲜藕荸荠汁等,体虚瘦弱的宝宝可以用鸡肉、鸭肉炖食清补。
《素问一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故秋天不宜过多食用葱、姜、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避免加重秋燥症状,应养阴敛阴润燥,以适应自然界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
节气保健有讲究
天高气爽防秋困
“春乏、秋困、夏打盹。”进入秋季,人容易犯困,尽管晚上睡眠充足,白天还是昏昏欲睡,倦怠无力,无精打采。这是因为秋天机体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秋困”是使机体在秋季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以补偿盛夏季节给身体造成的消耗。此时,宝宝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当增加午睡,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时间。进行适当的锻炼,帮助宝宝度过“秋困”。
白露外出谨防花粉症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正值旅游的好时节。不少宝爸宝妈会选择带着宝宝外出旅游,到公园玩耍,但对于有过敏史的宝宝一定要预防花粉症的发生。
进入白露之后,昼夜温度变化较大,藜科植物、葎草等正处于生长旺季,一些对此类植物过敏的宝宝常会出现连续打喷嚏、鼻塞、鼻痒、流涕、眼痒、咽喉发痒等过敏症状,或诱发哮喘,所以既往有过敏史或者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宝宝,如明确对葎草等植物过敏,一定要做好预防,尽量避免接触,或在医生指导下做好药物预防。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谚语云“白露一露身,病魔就上身”“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意思是说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昼夜温差较大,易生病。
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相通,宝宝多肺气不足,受凉后容易患感冒、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常见咳嗽、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咽痛、喘息等症状。宝宝脾常不足,如果腹部受凉,脾胃失和,容易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所以,此时家长要注意随气温变化给宝宝及时增减衣物,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