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央姆:带来祥瑞的第一书记

2018-09-10 18:07:34李兰花
青海湖 2018年3期
关键词:贫困户群众

“阿姐央姆”是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寺尔庄村群众对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马央姆的亲切称呼。

初识马央姆,是2017年5月在李二堡镇政府参加结对帮扶动员会上。恰好我结对帮扶的一户人家就在寺尔庄村。镇领导介绍时,我特意注意了她,中等个子,皮肤白皙,年轻漂亮,温文尔雅。看她如此年轻,我对她能带领全村人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心存疑虑。

会后,马央姆带着我们前往结对帮扶的人家。山村道路上坡下坡、曲曲折折。但马央姆步履轻盈、左折右拐,显得很自然、很熟悉。路上,我从村干部口中了解到,马央姆是民和县统计局的一名干部,2015年10月,被选派到寺尔庄村任第一书记,已经两年了。

每路过一户人家,马央姆就把那家的情况给我们做介绍。村民们看见马央姆时,都热情地向她打招呼“央姆阿姐好”“马书记好”“央姆书记好”,还把她往家里拉。看到村民对她如此热情,我顿时产生了进一步了解她的想法。

2017年6月,我再次去寺尔庄村时,提前联系了马央姆。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我俩聊了很多,得知她是藏族,研究生学历,新婚不久。

寺尔庄村位于镇政府3公里处,自然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增收门路少。各项工作都落在本镇其他村子之后,是个远近闻名的“后进村”。村里大多数人是吃饭靠天,花钱靠贷。马央姆新婚不久就被选派到寺尔庄村任第一书记,她顾不上享受甜蜜的二人世界,一头扎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她和扶贫队员几乎每天奔波在村子里,到老党员、退休村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了解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情况。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撰写驻村日记,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的需求、了解到的民情一一做了记录。通过摸底调查,精准识别了全村家庭户、人口和耕地面积等情况。她利用自己所学的统计学专业知识,制作出统计表、统计图,把村情民意作定量分析、定性判断,制定出了寺尔庄村初步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为精准扶贫工作理清了思路。几个月下来,马央姆黑了几分、瘦了几圈,由文静腼腆的新娘变成了老成持重的“当家人”。

马央姆入户调查时了解到寺尔庄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有文化的年轻党员较少,村“两委”班子不团结、组织涣散,没有带头人,村子发展缓慢,群众意见大、怨言多。她向镇党委报告,重新选举出了村“两委”新的领导班子,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发展了一批有文化的年轻党员,给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活力;新建了村“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鼓励干部群众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和增收致富上来,并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种植当归。党员干部带领贫困户一起种植,增加了收入,加快了脱贫速度。

冶乙亥牙曾经是寺尔庄村的贫困户,2010年,他跟随一亲戚到深圳,在一家青海人开的拉面馆里打工。他边打工边学习,几年后,熟练地掌握了拉面技术和配料。2014年,他回到家乡,用打工挣来的钱和申请到的贷款,在县城开了一家拉面馆,他的生意很火爆,在李二堡镇又开了一家分店。马央姆了解到这一情况,她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多次到冶乙亥牙的拉面馆,请求他给寺尔庄村的乡亲们培训拉面技术。在马央姆书记的真心感动下,冶乙亥牙用一周的时间,免费给村里的年轻人培训了拉面技术,使他们掌握了简单的拉面技术,学到了一技之长。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马央姆以贫困户冶乙亥牙在深圳拉面馆打工脱贫为榜样,鼓励回族群众走出家门,到深圳、杭州等地从事拉面劳务工作;鼓励汉族群众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凭技术打工、靠技术挣钱。

马央姆舍小家为大家,经常竟顾不上回家看看新婚的丈夫、年迈的父母。有一次,她连续三个多月没回自己的小家,她丈夫从西宁专程来看她,她抽不出时间陪丈夫,就拉着他一起去扶贫点,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丈夫也了解一下贫困山区农民们的生活条件。还有一次,她父母好长时间没见到女儿了,带着她爱吃的东西从乡下来看她,她忙于处理两户村民的浇水纠纷问题,竟忘了给父母送去钥匙,使两位老人在她租住的家门前等了七个多小时。

两年多来,围绕村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马央姆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努力破解难题。看到群众出行难、灌溉难、缺乏文化娱乐场所,马央姆就从修建硬化道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她多方奔走,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项目资金和联系工程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截至2016年底,全部完成了村内硬化路建设,修建了文化广场,加固了灌溉渠,改造了人畜饮水管线,统一配备了垃圾箱。如今,村里道路平坦了,流水畅通了,树绿了,庄稼丰收了,饮水不愁了,村容村貌变好了,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逢人就夸马央姆是个很了不起的女干部。我帮扶的那户女主人说:“不要看马书记年纪轻轻,又是个女的,她的本事大着呢,她给我们打上了硬化路,拉上了自来水,还给我们修了个戏台,我们闲的时候也可以学着城里人跳广场舞。”

寺尔庄村有两户特困户,一户是回族群众冶大吾代,他妻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有很多年了,手指和腿骨关节严重变形,无法进行体力劳动。儿子死亡,儿媳出走,留下三个年幼的孙子。冶大吾代一家虽然有政府發放的低保金,但这对老弱病残的一家人只是杯水车薪,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冶大吾代一个人身上。马央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用自己的医保卡给冶大吾代的妻子买药,还送去面粉、大米和鸡蛋等生活用品。但她知道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她跑民政局、跑残联、跑医院,给冶大吾代的妻子申请到了残疾补助金,又协调安排冶大吾代担任李二堡镇保洁员,使其有了固定的收入。另一户是汉族群众周福存,他常年生病,不能干重活,儿子儿媳都去世了,留下两个孙子,住的房子极其破旧。马央姆与村委会干部协商,为周福存家争取到了首批危房改造资金。周福存老两口激动地对我说:“马书记是个好人啊,她帮我们争取到了危房改造项目,领到了4.5万元的补助金,我们盖上了新房子,我的两个孙子也上了学,享受到了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女主人拉着马央姆的手,亲切地聊了起来。我感觉不像是扶贫干部与困难户在谈心,倒像是父母与女儿在拉家常。

同住一个村,同饮一泉水。藏回汉族一家亲,脱贫致富不落人。藏族干部马央姆,不带任何民族偏见,对寺尔庄村的回族、汉族群众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特困户冶大吾代家和周福存两家关爱有加,不仅嘘寒问暖、送吃送喝,而且还求医问诊、看病抓药,献出了自己的爱心,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马央姆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责任心,为寺尔庄的村干部和群众树立了民族团结的好榜样。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给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政策支持。马央姆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扶贫更要扶智扶志,狠抓政策落实,多措并举。马央姆对寺尔庄村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她说:“我将按照2016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打造村民安居工程、2018年发展产业助农增收的思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到2019年底提前一年实现脱贫目标。抓党建、促生产,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争取早日甩掉‘后进村的帽子,早日实现小康梦想。”

干群融洽,民族和睦,邻里和谐,村社和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短短几年时间,寺尔庄村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心底感谢“阿姐央姆”“央姆书记”;从心底感谢以马央姆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央姆”正如藏语的含义,给寺尔庄村带来了祥瑞。

作者简介:李兰花,女,笔名兰馨,青海省作协会员。民和县作协副主席。

猜你喜欢
贫困户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红土地(2019年11期)2019-12-04 05:36:36
『贫困户』过年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4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6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真心帮扶贫困户的“甜蜜事业”
红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22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加价收购贫困户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