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
2014年12月26日上午,祁连山下一片欢腾,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齐聚在新建的兰新高铁门源站,用欢呼声迎来了门源历史上第一列高铁。天堑变通途,大山中的门源人民一步跨进了高铁时代。东进西出,快捷方便,千年的梦想在新时代的阳光里实现,幸福的门源人用蕩出心尖的“花儿”表达着激动的心情:“惠民的政策喜讯哈传,门源县,高铁站修到了门前;有空了尕妹哈领上了转,情嫑断,尕日月比它的蜜甜。”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历史高歌猛进、翻天覆地的大时代,在这40年间,我的家乡也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得益最多的一个新时代,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同龄人,恰逢盛世,见证和经历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从土坷垃泥泞小路到宽敞的石子路再到镜面似的柏油路,从城镇到乡间,路路相通,其间穿插了几条高速公路。公路的通畅,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交通工具从过去的靠脚力往返、以骡马为代步工具,到几十公里只靠一周一次的班车,再到如今从乡下到城里家家户户基本有小轿车、越野车,说走就走,勿需踌躇。当我们行驶在现代化的高速路上,速度提速、生活提速,这种内心涌动的兴奋感每个人都曾有过吧?
如今,门源县城内,50辆新能源公交车噪音小,速度快,环绕大街小巷;县城外,各条线都有票价3至6元不等的专线会把你拉到每一个乡村的角角落落;崭新的100辆出租车只等你招手,五元钱让你在城内随心所欲游走。
贾平凹先生第一次从西安行驶在回家的高速公路上,竟像个兴奋的孩子,诗兴大
发,高声吟哦:啊,给我个杠杆吧,我会撬动地球。给我一棵树吧,我能把山川变成绿洲。只要你愿意嫁我,咱们就繁衍一个民族。我想此时唯有贾平凹先生的诗更能表达我欢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