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摘 要:校園贷是比较新兴的名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事物。主要指针对学生群体的相关小额贷款,包括互联网线上贷款和线下民间贷款,其出现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由于校园贷在全国各地高校有较大的覆盖面,对学校及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校园贷诟病重重。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分析了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各种影响,最后推出相关改善建议,以期对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产生一点影响,改善不良消费习惯,做到理性消费。
关键词:校园贷 大学生 消费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2(a)-045-03
校园贷是指向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的信贷业务。其特点是贷款人是无任何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其消费欲望强烈,但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在面对消费诱惑时容易冲动消费,不能理性控制消费行为,因此,导致负债越来越多,最后无法控制的局面,对学生、学校和家庭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民间借贷的发展,校园贷开始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占据着全国各大高校的地盘,并且一些不法分子将校园贷演变为高利贷,诱导学生进行过度消费,以达到获取巨大利益的目的,使得校园贷重重诟病。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这说明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有较大的改变,新一代年轻人具有超前消费意识,我们的社会正在从储蓄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
1 校园贷的业务种类
校园贷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电商平台,淘宝、京东等提供的信贷业务,如蚂蚁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第二类是消费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第三类是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名校贷等。第四类是银行机构,银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如招商银行的“大学生闪电贷”、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等。第五类是线下私贷——民间放贷机构和放贷人,俗称高利贷。高利贷通常是线下签约、利率及费率较高,同时存在暴力催收等危害学生安全的问题。前三种校园贷是线上贷款,线上贷款主要针对购物消费实行分期付款的信用贷,因此主要是对于购物欲望比较大的学生引力较强,目前发展规模不容小觑。第四、五种校园贷是线下贷,第四种业务发展规模较小,因此就给第五种非法民间校园贷留下了机会,使得线下民间校园贷肆意生长,贷款规模较大,危害范围较广。
2 校园贷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贷款需求,包括求学需求、创业需求及超前消费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品质化、高端化。同样,现在大学生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他们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大学生对校园贷的需求具体有以下两方面。首先,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想给家庭增加更多的负担,想要通过校园贷款满足自身求学及创业资金不足的需求,有这种需求的学生还是比较上进的一部分学生,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进步和成长。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交范围较广、接触的信息量空前的大,导致他们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容易受到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攀比或者炫耀消费。但由于自身资金无法满足大量的消费支出,因此就会想办法去诉求于校园贷款来弥补资金的拮据,有这种需求的大学生是属于思想浮躁、不思进取的学生,往往注重的是享受,因此是比较容易深陷校园贷漩涡的一类学生。
2.2 金融监管部门对校园贷的制度支持不足,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对校园贷的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常态是金融业监管部门的监管越来越严,银行业等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越来越高。加之,居民存款越来越少,银行可贷资金越来越少,银行发放贷款会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较大收益的优质客户,也就是它们尽可能发放给安全、可靠、高收益的企业和个人。而大学生是无固定收入甚至可以说是无任何收入的群体,偿还能力十分有限,银行贷款回收风险很高。因此,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很少开发校园贷业务,金融业监管部门及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也没有重视大学生群体的贷款需求,没有出台相应的支持制度来引导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开发校园贷业务。但大学生的贷款需求是实际存在的现象,谁也无法遏制这一客观现实的发展,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不支持就给其他非法个人及机构留下了一个缺口,导致了民间非法贷款个人及机构的横行,逐步渗透到各大高校,危害大学生群体。
2.3 金融监管部门对线上平台及线下民间非法贷款机构监管不足
由于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纷纷搭上这趟快速列车转型发展,导致如今线上业务平台较多,比如京东白条等分期付款方式,就是线上消费平台的代表。因为网上消费十分便利,可以分期的支付方式正好满足资金不足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所以大学生几乎都喜欢在网上购物。由于线上平台众多,纷繁复杂,金融监管部门监管难度较大,许多大学生往往忽略了高利息、高费用的事实,最后实际支付的成本大幅提高,大学生如果不加以辨别,很容易上当受骗。民间非法机构也是金融监管比较困难的板块,他们一般通过在校园内外张贴小广告,或者伪装成学生混入学生微信群、QQ群里进行广告宣传的方式开发贷款业务,具有很强的隐秘性,相关部门对民间非法个人及机构校园贷的监管十分困难,屡禁不止。目前,大学生通过民间非法机构贷款的现象很多,许多造成严重后果的校园贷大都是通过非法线下民间个人及机构进行贷款,由于这些非法个人及机构在宣传的时候通过低息的手段诱惑大学生,大学生对利息计算不够清楚,导致最后无法偿还,受到暴力追偿。
2.4 大学生金融知识缺乏和性格修养不足
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化、系统化的社会,金融与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教育很少有关于金融方面的知识。大学也一般很少开立针对非金融专业学生的金融专业知识课程,因此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金融风险防范的教育,加上许多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因此,导致现在大学生金融意识差、诈骗防范意识、理性消费意识还很缺乏。另外,因为部分学生个人性格和品德修养不够的原因,导致自己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过度害怕,不能冷静处理问题,不去积极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不去积极同家长、老师进行协商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是通过隐瞒、躲避的方式回避问题,或者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偿还越滚越大的资金漏洞,最终使得自己深陷泥坑无法自拔。
3 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影响
3.1 校园贷对大学生学习及未来发展的影响
由于部分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均不够成熟,一旦贷款欲望得到激发,当有贷款诱惑出现时不能够理性控制,享乐主义和攀比主义占据上风时,就容易沉迷于校园贷款,不断通过各种途径的校园贷款来筹措资金达到享受的目的。根据相关网络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消费对象主要是游戏、音乐、阅读、动漫、旅游、影视、聚会等方面,消费领域十分广泛。其中,游戏花费占比最大。因此,大学生一旦沉迷于以上各种消费对象,就容易掉入校园贷款的漩涡。由此,大学生背负着重重压力,导致无法集中精力来学习,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也导致自身在同学及朋友之间的信用受损,影响自身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最后,导致自己自暴自弃,甚至选择退学来逃避债务,对大学生的前途影响较大。
3.2 校园贷对大学生个性品德发展的影响
校园贷款对大学生品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不劳而获的习惯养成方面。通过校园贷款,大学生可以不用勤工俭学或者去外面兼职获取收入来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他可以不用付出任何劳动就得到各种享受。因此,校园贷款对大学生的品德影响是容易使他们形成好逸恶劳的行为习惯,长此以往,随着贷款金额的不断增加,资金漏洞越来越大,大学生会拆东墙补西墙,过上紧张不安的日子,最后造成不守信用、虚荣、爱攀比的品德习性,法律意识淡薄的大学生甚至容易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学生、学校及家庭和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
3.3 校园贷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任何的毒害行为都应该引起社会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校园贷的出现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目前来看,校园贷还有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极大的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且,目前校园贷涉及全国各地的各大高校,波及范围较广,因此对整个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首先对整个社会风气影响较大,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贷对大学生群体提前渗入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毒害大学生本该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造成部分大学生在本该奋斗学习的年龄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大部分校园贷是非法贷款业务,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其出现有悖国家经济建设目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作用。
4 对校园贷的监管措施
首先大学生是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群体,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人,有着社会经济人该有的经济行为,但大学生又是特殊的社会人,是介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之间的一个群体,虽然他们年龄达到成年人标准,但心理不一定达到成年人标准,因此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校园贷款诱惑时,不能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在面对非法个人及贷款机构的诱惑时抱有侥幸心理,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其实,大学生有消费需求是正常的,应该理性看待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并且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理性消费。因此,校园贷的出现并没有错,相反笔者觉得它是时代发展下的合理产物,不能因为它带来了不好东西而否认它存在的意义,更不能遏制它,相反要积极引导它、规范它。因此有必要对校园贷进行合理监管,防止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第一,对于校园贷业务,金融监管部门应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制定校园贷款业务准入标准,对开展校园贷款业务机构的贷款资格进行严格审批,不允许个人进行校园贷款业务;对校园贷相关产品的最高利率进行界定,对贷款风险控制管理出台特定的管理办法,对贷款催收行为、催收方式方法进行严格规范,鼓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开发校园贷业务,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地方银行积极探索校园贷款业务。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开发校園贷业务时应对市场服务范围内的大学生信贷需求、家庭背景构成、贷款用途进行充分调研,因地制宜开发出适合当地大学生的校园贷款业务,合理设计校园贷组合产品来迎合大学生的贷款需求,并积极建立当地大学生信用系统,将有两次以上不良记录的大学生纳入到限贷名单中,有不良记录的大学生必须提供正规有效的担保方式方可再次进行校园贷款。
第二,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学生其实是属于比较优质的贷款对象,因为大学生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群体,整体不管是知识储备还是思想道德品质都十分优质,普遍信誉度很高。大学生唯一的缺陷无非是没有收入来源,这个是影响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开发校园贷款的重要原因,因为银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盈利性,所以不赚钱的业务没有动力去做,但是大学生贷款需求大量存在,正规金融机构不做校园贷业务,民间灰色利益链就会钻漏洞,通过非法校园贷业务获取非法利益,因此从整个社会利益出发,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校园贷补贴政策,对校园贷进行贴息,鼓励有优势的银行开发低息校园贷业务,疏通校园贷款合法正规通道,堵截民间非法校园贷款渠道。
第三,应加强对大学生基础金融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风险意识,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大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才能理性借贷,才不会被一时的享乐主义冲昏头脑。因此,开发校园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积极联合当地大学,定期进入校园开展大学生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和金融机构有义务共同合作,持续不断的培育大学生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培养大学生重视自身信用的意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
第四,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线上服务平台的监管力度,制定并出台相关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监管办法,规范线上消费平台服务行为,实现线上、线下相同的监管力度。同时,线上服务平台应积极探索新的消费服务模式,因为互联网消费服务是未来的趋势,正在逐步替代传统消费模式,因此线上消费服务平台应该对消费群体合理划分,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 高彦伟.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青年时代,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