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晨倩
在照相机的研制和生产中,一个新机型的推出往往需要经过市场调研和精心的设计与计算。在照相机的设计中,首先要确定的是相机画幅尺寸的大小和相机的档次,然后才可以进行相机的外观造型设计、使用的原材料、制作成本和营销策略等一系列的工作。
历史证实,相机画幅尺寸的设计是关系到一个机种能否获得市场欢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一个机种寿命的主要条件。
众所周知,照片尺寸的大小不同,其观赏效果也大不一样,清晰度好的大幅照片总会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在早期放大技术还不成熟的年代,便携式大画幅相机便应运而生。在1900年前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报刊、杂志广告业和体育界等媒体都希望提供大幅照片以提高报道和宣传的效果。因此便携式大画幅照相机不断推向市场,资料显示,早在1896年德国的C.P.GOERZ相机公司就推出了画幅9×12cm的ANSCHüTZ支撑杆式布帘快门相机。从有关资料和一些相机实物来看,画幅9×12cm的照相机成为1900年前后欧洲最流行的便携式大幅照相机之一。
本文以下介绍的三款9×12cm玻璃干版照相机为三款不同的机型:德国蔡司伊康的9×12经典型、德国C.P.高兹的9×12支撑杆折叠式和德国门特的9×12单镜头反光干版照相机,以供参考。
德国蔡司伊康(ZEISS IKON)9×12cm经典玻璃干版折叠照相机
这台经典造型的蔡司伊康9×12玻璃干版照相机生产于1926年左右,该机的机身、前盖板、后背取景器等均用金属薄板制作,外贴黑色饰皮,前盖板和后背取景器的饰皮上均压印有ZEISS IKON字样。该机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155mm(长)×110mm(宽)×50mm(厚),机顶设有手提袋(图1)。
按住机顶前盖板的开启钮,前盖板被弹开,将前盖板扳成与机身呈90°时,前盖板可被机身两侧的金属支撑杆锁定。前盖板上设有宽度为60mm的金属轨道,轨道左侧设有距离标尺(图2),距离标尺的调节范围2m~∞,距离标尺上打有编号No.61140。轨道的右侧设有距离调节钮。
镜头座板的底部与金属轨道上的长方形小盖板采取了铰链连接的方式(图3),用手捏住长方形小盖板上的两个小圆钮可顺利的将镜头从机身内拉至距离标尺的∞。位置,此处有锁定,镜头不能继续向前拉。此时可打开T门,光圈调至最大,打开后背上的遮光罩盖板,在毛玻璃上可看到远处清晰的影像。向外拉出前盖板右侧的调焦钮,左手向里推距离标尺的前端,锁定可解除,右手可继续调焦,在调焦至距离标尺上的2m处时,可看到2m处清晰的影像。继续调焦该机可进入近距和微距的摄影状态。由于该机装有双倍伸长的皮腔,当调焦至相机皮腔的最大伸长达到280mm时,此时该机最近的拍摄距离为300mm左右(图4)。
拨开机顶毛玻璃后背上的锁定,向上抽出毛玻璃后背,可看到该机的后部外观(图5),实测该机画幅尺寸为88×118mm。
这台蔡司伊康9×12干版相机装有比较少见的多米纳正光镜头Dominar-ANASTIGMAT 1:4.5 f=13.5cm,镜头号No.143677,镜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该机的快门速度范围分T、B、I和1~ 1/200s两部分,经典的康盘快门,光圈调节范围F4.5~ 32,该机快门工作正常,镜头未镀膜、镜片十分洁净(图6)。
该机的取景方式有三种:①使用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屏取景对焦;②使用镜头左上方的小型单反取景器取景;③使用机身左侧的框架式取景器快速取景(图7)。
该机设计简洁、大方、实用,制作精良,携带方便,一经上市就受到摄影人的欢迎,曾风行一时,成为画幅9×12cm玻璃干版相机经典机型的典型代表。该机很新、品相很好,具有较好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德国C.P.高兹(GOERZ)9×12cm支撑杆式玻璃干版折叠式照相机
在画幅9×12cm的玻璃干版的照相机中,除了上述的蔡司伊康经典的机型外,也还存在不少其它不同机型的9×12玻璃干版照相机。德国的C.P.高兹相机公司早在1896年就向市场推出了一款ANSCHUTZ9×12支撑杆式玻璃干版折叠照相机(图8)。该机的特点是采用了布帘快门的结构形式,在当时属于9×12干版相机的高档机型。
本文所介绍的这款支撑杆式9×12干版折叠相机为它的后续机型,其外形和结构与原始版的机型大同小异(图9、图10)。该机为木制机身,外贴黑色饰皮,制作精良,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180mm(长)×150mm(高)×80mm(厚),机身左侧有手提袋。由于相机镜头的面板较大,使用时可先从机身左侧面的弧形缺口将镜头面板向外扳,然后再从右侧面向外扳,最后将镜头面板全部拉出,相机机身四角的支撑杆全部被拉直并锁定,镜头板被固定,十分牢靠。
比较图8和图9、图10的相机外观可看到,这两款9×12干版相机虽然生产的年代不同,但相机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形式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台C.P.高兹9×12支撑杆干版折叠相机的快门结构为焦平面布帘快门的设计,图11为该机的后背取景毛玻璃对焦屏的外观,按住机身右侧下角的毛玻璃对焦屏的锁定钮,可从机身侧面抽出这个毛玻璃屏。
图12为该机后部的布帘快门外观。可看到,在布帘快门上有红色草体的德文标识ANSCHUTZ字样。实测的该机画幅尺寸为115mm(长)×85mm(宽),该机使用的底片暗盒为早期的木质暗盒,底片暗盒的两面可各装一片9×12玻璃干版底片。这种早期的木质暗盒与后来的用金属薄板制作的底片暗盒不能通用,因為两种暗盒的宽度不同。木质底片盒的宽度为110mm,金属薄板底片盒的宽度为100mm(图13)。
该机的布帘快门控制部分全部集中在机身的右侧面(图14)。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布帘快门的速度调节盘,快门速度的调节范围由1/2s~1/90s,中间设有1/5s、1/10s、1/20s、1/30s、1/40s五档,总共为七档快门速度,调节快门速度时,需要将快门调节钮向里推左右转动,对准所需的快门刻度数值后松开手即可;
②快门速度调节盘的下面是布帘快门上弦手柄,顺时针旋转上弦手柄到底即可;
③上弦手柄的下面是布帘快门的Z、B、M控制档,由金属指针可分别调节,指针指向Z时为常开的T门,指针指向B时为B门,指针指向M时为布帘快门速度调节档;
④指针下面为快门按钮;
⑤快门按钮以下为该机布帘快门1/90s以上的高速快门调节档,从数字1~5共五档高速快门;
该机机身右侧的底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小标识,标识上印有C.P.GOERZ BERLIN.Pat字样。
该机的外观看起来还很新,但因年代较远,慢速快门不够顺畅,有些滞后;高速快门基本正常。图15为常开的Z门(T门),插上后背的毛玻璃对焦屏,光圈开至最大,距离调至∞,在毛玻璃上可看到远处清晰的影像。
这台德国C.P.高兹9×12支撑杆式折叠相机安装有高素质的双光正光镜头DOPPEL-ANASTIGMATD.R.P. SERISⅢ,焦距120mm,镜头号No.113661,拍摄的距离范围1m~∞,整组调焦,镜头旋转1800,该机的光圈调节范围F4、F6、F12、F24、F48、F96、F192共七档,该机镜头未镀膜。
该机的镜头座板上印有C.P.GOERZ BERLIN标识,该机除了使用机背的毛玻璃取景对焦外,还可以使用机顶的光学取景器进行快速取景(图16)。从该机的镜头面板上可看到,镜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一定的距离,可对景物的变形做适当的校正。
德国门特( MENTOR)9×12cm玻璃干版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门特照相机公司是德国著名的照相机公司之一,历史悠久,生产的照相机产品众多。该公司设计的许多照相机产品在外貌和结构上新颖和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介绍的这台早期生产的门特9×12单镜头反光玻璃干版照相机做工精细、功能完备,可作为一例,以供参考。
该机整体为一个木制的箱式结构,外贴黑色饰皮(图17),体积较大,分量较重。该机的外形尺寸为210mm(长)×200mm(宽)×210mm(高),机身左侧设有一个较大的手提带(图18)。
从相机后部可看到,该机装有焦平面布帘快门(圖19),实测的该机画面尺寸为113mm×84mm,使用早期的木质底片盒,一个底片盒两面可各装一片玻璃干版底片,该机使用的木质底片盒与上述的C.P.高兹9×12支撑杆式干版相机使用的木质底片盒完全一样,可以互相通用。
这台门特9×12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另一个特点是设计有可旋转90°的底片后背,便于横、竖画幅的拍摄方便。打开机身后背左侧底部的锁定销,即可旋转底片盒的后背,后背旋转到90°时,可自动锁住(图20、图21)。
这台门特9×12单镜头反光干版相机的布帘快门控制部分集中在该机的右侧面(图24)。右侧的前部上角有白色的Mentor标识,标识下面的底部设有该机的调焦钮。右侧面的左上角设有布帘快门速度调节的大旋钮,大旋钮上仍印有Mentor标识和快门速度的刻度值,该机的快门速度范围为B、Z、1/5s、1/10s、1/15s、1/30s、1/50s、1/100s,共八档。调节快门速度时,需先将卷片大旋钮外圈的黑色圆环提起,可左右旋转将圆环上的白点标识对准需要的布帘快门速度即可。旋转这个大旋钮到底可完成快门的上弦。卷片大旋钮的前面设有闪光灯插口,大旋钮的下面为快门释放扳手,向下压此扳手,机身内的反光镜向上抬起,随后布帘快门释放,快门释放后反光镜可自动落下呈取景状态。
这台门特9×12干版单镜头反光相机备有三只高素质镜头。一只为蔡司天塞标头(图25),镜头标识为Carl Zeiss Jena Tessar F4.5/180mm,光圈范围F4.5~ 32,镜头号No.6221432;另一只为法国伯耶标头BOYER PARIS SAPHJR 1:6.3 F=180mm,光圈范围F6.3~ 32,镜头号No.629519(图26);第三只为德国蔡司天塞中焦镜头Carl Zeiss JenaTessar F4.5/210mm,光圈范围F4.5~ 32,镜头号No.6381266(图27)。以上三只镜头做工精良,镜片十分洁净,均没有镀膜。
该机在机身两侧前部的下面各设一个调焦钮,左手右手均可调焦,操作方便。旋动调焦钮,镜头板向前伸出,镜头板与机身用黑色的皮腔连接,图28为该机皮腔最大的伸长状态。此时镜头距离后背底片为350mm左右,表明该机可以进行近距和微距摄影,两只180mm标头实测的最近拍摄距离为0.5m左右;另一只210mm中焦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为0.6m左右。
该机的另一个特点是,镜头不仅可做俯视和仰视拍摄,而且还可以做向右、向左扭转拍摄。图29为设在该机镜头左上方的可使镜头左右扭转的大旋钮,顺时针旋转此旋钮,可使镜头向右转,最大的扭转角度可达45°(图30);逆时针旋转此旋钮,可使镜头返回原位,继续旋转此钮,镜头可向左转,镜头最大钮转角度同样可达45°(图31)。
在镜头面板的右侧设有一个可使镜头俯仰的大旋钮(图32),顺时针旋转此旋钮可使镜头向上仰,最大仰角约30°(图33);逆时针旋转此旋钮可使镜头恢复原位,继续旋转可使镜头下俯,最大的下俯角度同样约30°(图34)。
这台德国门特9×12玻璃干版相机设计为早期的单镜头反光的机型,取景直观、无视差、画幅大也是该机的主要特色。该机的取景方式,除了使用俯视的折叠取景罩外,还可以更换反光式的取景罩,进行眼平取景(图35)。
该机的眼平反光式取景器为折叠的方式,展开后的尺寸较大,其外形尺寸为155mm(长)×155mm(宽)×120mm(高)。按住取景器右侧后部的按钮,取景器盖板可被打开,向外拉出取景器的金属支撑面板,可使取景器内的反光镜呈45°取景状态,金属支撑面板上开有60mm×60mm较大的取景方孔,通过这个方孔可以看到取景的画面,取景方孔的上面设有一个金属活动盖板,可随时盖住这个取景方孔(图36)。
由于金属支撑面板上的开口很大,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拍摄的整个画面,因此对焦和取景都十分方便而且没有视差,因此有利于拍摄成功率的提高。
按住单反取景器后面的小按钮,单反取景器可整体卸下。该机取景器内的反光镜尺寸很大(图37),镜面十分洁净。图38为机顶毛玻璃取景对焦屏,这个折叠式单反取景器设计简洁而实用,取景方便效果很好,因此也成为该机的一大特色。
拍摄画幅为9cm×12cm的干版照相机大多配备的标准镜头焦距为120mm~140mm范围,以焦距F=13.5cm的居多,而这台门特9×12干版相机配备的镜头焦距分别为180mm和210mm,这是由该机的外形尺寸所决定的。该机的外形为一个立方体,宽度为200mm,焦距为180mm的标头,与机身的宽度基本一致,不需调焦或轻微的调焦就可以在取景器上看到清晰的影像。更换焦距210mm的镜头需调焦,影像被放大,形成中焦镜头的效果,实际上这两只镜头的涵盖画面可达到5×7英寸和8×10英寸画面的效果。
由于该机设计有扭转和俯仰的功能,而且扭转和俯仰的角度都比较大,因此必须配备涵盖面较大的长焦距镜头以保证拍摄画面的完整。因此,该机在当时对便携式大画幅干版相机来说已具备了高档单反相机的特征,对于拍摄近距人像特写、广告和微距摄影等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这台早期门特9×12单反干版相机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①该机采用了布帘快门的先进设计,并设计有可旋转的底片后背便于横幅和竖幅画面的拍摄;
②该机具有扭转和俯仰功能,在早期的大画幅干版照相机中很少见;
③该机配备有高素质可交换的镜头,并可以进行近距和微距摄影;
④该机配备有方便简洁的俯视取景器和单反取景器,取景直观、无视差、对焦准确。
以上介绍了三款德国早期的不同结构形式的便携式大画幅干版照相机的特点。根据有关资料可看到,小型化的便携式大画幅干版照相机早在1896年就推出了先进的布帘快门的新机型和其后的单镜头反光干版相机的机型等,这些相机实物对于研究早期干版相机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干版相机显然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较高的收藏价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