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
最近,晓莉的爸爸发现上初二的女儿竟然在早恋。他通过各种方式阻止两人继续交往,把女儿关在家里、没收手机、接送上下学、通知男孩的父母……所有这些努力不但收效甚微,还激起了女儿强烈的反抗情绪。晓莉的爸爸为此很头疼,他担心女儿会因早恋而影响学习,甚至动了要送小丽出国读书的念头。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戀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和暗恋。在我国,“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早恋并不是个别现象。某中学的一位初二学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班将近一半的学生有过恋爱经历,这已经成为校园时尚。”用他的话说,如果找不到女朋友,“会被其他男同学笑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的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学会了在情人节给女同学送巧克力,还拿着准备买书本的钱请女同学吃烧烤。
不管家长、学校怎么回避和阻拦,早恋还是封杀不住,有时反而弄巧成拙。的确,早恋现象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家庭因素,更离不开人的心理、思想因素。因此,解决学生早恋问题应从心理、思想入手,首先要做好预防和疏导。
有位作家有过这样的描述——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孩更为明显突出。这是很多家长比较苦恼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和解决孩子的早恋问题。
面对早恋,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孩子们却甘之如饴。家长只有多一些了解,方可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引导。本期《家长》调查刊发的这组文章,或许对读者朋友有所启迪和帮助。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