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峰
摘 要:道德与法治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深化,课程改革的追求,大势所趋。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迈出思想“老路”,杜绝形式“歧路”,探寻教学“新路”,坚持评价“正路”。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学科核心素养 四大路径
一、迈出思想“老路”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课改必须先改课,改课必须先改脑。尽管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但是在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潜意识中还是固守着老观念、旧思想。课堂教学蹈常袭故,没有把学生的终身发展、素养提升、能力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而只有学校、教师、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转轨,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行动上体现出来;只有理念发生彻底改变,才能有课堂的全新改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不是一句空话、大话和违心话。
1.学校要更新办学理念。一直以来,不少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希望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培养学生能力。在此思想的影响和感召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也走向了纯知识教学,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觉得知识越多越好。诚然,知识是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先决条件。但一个人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知识的掌握多少,而更多的取决于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尤其是学生良好的性格养成和健全的人格发展等非智力因素。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养培养要重在从学生的健康心理、良好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等方面入手,由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主攻手是教师,政策落实到位与否还在于教师的理念和执行力。为此,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能否真抓实干,能否深入推进,需要教师先行。思想一变天地宽,教师的思想改变了,观念更新了,课堂教学自然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不能再局限于旧思想和老观念,而要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要为学生的切身利益考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3.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教师是主导,是学生学习的助推者;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的教发生了变化,迫切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同步跟进,不能再局限于死记硬背,拿来主义;而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会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凸显能力、培养素养。要学会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促进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杜绝形式“歧路”
毋庸讳言,在历次的教育改革中,形式主义还有一定的市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同样问题不少。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习惯于见风使舵,顺杆爬。他们口头上口口声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质上却是搞形式主义一套,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就是装点门面,摆摆样子,故弄玄虚。
1.阳奉阴违的观望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关乎学生素质提升,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被提到了课程改革的高度,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然而不少学校、教师却没有看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患得患失。他们习惯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套路,观望着别人吃螃蟹,自己却无动于衷,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担心一旦进行改革,会不会影响分数,触动根基;一旦进行改革,学生会不会水土不服,举步维艰。于是,一步十回头,不敢轻举妄动,先看看别人怎么操作,有风险让别人先承担,深谙着等别人有了成熟经验后再尝试也不迟的心态,观望等待,半推半就。
2.表面文章的口号型。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明里喊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张旗鼓,高调地倡导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性。表面上看,轰轰烈烈,煞有介事,口号喊得震天动地,花样不断翻新,模式层出不穷。殊不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有人来参观听课时,做做秀,摆摆样子。暗地里,日常教学没有任何区别,老调重弹,涛声依旧。学科核心素养只是写在报告中,贴在墙上,说在嘴上,喊在口上,虚张声势罢了。
3.羊头狗肉的虚伪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对分数过分看重,特别钟情。在他们的头脑中,唯有分数才是硬道理,有了分数就有了一切,没有分数什么都是空谈,对分数膜拜达到五体投地。于是,对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畏首畏尾,骨子里还是一如既往地开展应试教学的勾当,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只是贴贴标签,实质上没有任何改变,挂羊头,卖狗肉,假心假意,装模作样。
三、探寻教学“新路”
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功在当今,利在长远。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探索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要从原来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变到育人本位、素养本位。
1.道德与法治课堂要从重分数转轨到重素养。一直以来,分数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虽然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要功能在德育教育。但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也是中考考试科目之一,尽管分值不高,但有分数教师自然不敢懈怠。为了取得高分数,有的教师忽略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唯分是从,一切向分数看齐,“不论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以致出现了高分无能、无德。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自觉从以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高分数,转变到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轨道上来。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觉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合格公民教育。
2.道德与法治课堂要从重学会转轨到重会学。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总是纠结于如何把知识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以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于是,采用了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企图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达到条件反射,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忠實的观众。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消磨了,学生压根就不会学习,不会求知,只会照单全收,教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几年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消失了,问题意识淡化了,自学能力错失了,核心素养泯灭了,留下的只有解题能力,抓分技巧。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原来的注重知识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转变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到终身学习的本领。
3.道德与法治课堂要从重知识转轨到重能力。诚然,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基础,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一定知识的积累。但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不是纯知识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从重知识、轻能力的泥潭中走出来。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走出去,开展调查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创新,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知识诚可贵,能力价更高。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轨到能力至上,从一切向分数看齐转轨到一切向能力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