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隋唐时期是统治区域较大的一次统一时期。在此时期,政府以“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为基本思想,以“怀柔、羁縻”为主要特点,建立了以羁縻府州制度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边疆政策。这种符合本民族与少数民族特点的治边政策,不仅推动民族融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经济的高度繁荣,极大地增强了国力。
关键词:隋唐;羁縻府州制度;边疆政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多样性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种有效的边疆政策是必不可少的。边疆政策是维护祖国统一,保障边界安宁和稳定的一项重要政策。边疆政策一直为历朝历代君王所重视,边疆的稳定与内陆的和平息息相关,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边疆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关系和巩固国家政权。只有调动边疆民族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促进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隋唐两代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更大规模的统一时期,其统治区域不仅恢复到了秦汉王朝时期的水平,而且有所发展,尤其是唐王朝时期。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至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由于传统的治边思想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一定程度的冲击,隋唐两朝出现了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在这种开放思想的指导下,虽然唐王朝也采取过暴力征服的政策,但其边疆政策仍以“怀柔、羁縻”为主。
在实践中,唐政府采取恩威并施,文武兼用的方式,一方面,它用武力镇压叛乱分子,另一方面,温和安抚温顺服从者,最终少数民族各部都臣服在唐王朝的统治之下。
唐王朝的治边政策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设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
由于边疆民族数量众多,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长官,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并轻徭薄赋;羁縻府州辖有的边疆民族百姓不向唐王朝缴纳赋税,户 口也不上报户部,但各边疆民族的部落首领要向唐王朝缴纳贡赋,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
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关内道、河北道、陇右道、剑南道、岭南道,涉及的边疆民族众多,这些羁縻府州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详情见表格)“都护”即“总监护”的意思,都护府一般设有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等官职,其中,都护是都护府的长官。都护府是为了边疆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而设立的军事机关,其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代的统治者成功地把握了适时适地、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一種比较灵活和松散的管理制度。
羁縻府州制度是隋唐时期治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羁縻府州制度以“因俗而治”为基础,尊重少数民族地区习俗的多样性,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相对安宁。同时,羁縻府州制度是对唐军事力量的一种补充,羁縻府州成为唐军抵御外敌时的重要后备力量。其次,边疆地区的安定是维护中央政权的前提,因此中央常常派遣官员巡视边疆地区,以监督地方工作,从而维护中央政权,而地方也上书中央,履行“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的职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央与地方的领导关系。最后,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与经济往来十分频繁,如互市、派遣弟子前往学习经典文化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也繁荣发展。
羁縻府州制度承认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与中原地区存在的不平衡性,以不改变少数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为基本原则,深受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的欢迎,因而极大地保证了唐边疆广大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二、设立了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
由于边疆地区地域辽阔,仅有羁縻的制度不能完全掌握和统治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于是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隋唐时期的军镇制度,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军镇制度在唐朝中后期在边疆的治理和统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军镇屯戍制度有强烈的等级划分,“ 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其设置的官职从高到低依次为:军,守捉,城,镇,即“镇”是军队驻守边疆的最基层单位。当大的军队兵力不足时,边疆民族军队可以作为补充,一同御敌。例如,在安史之乱之时和之后,回鹘在助唐平乱和与吐蕃作战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
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也采取过武力讨伐的政策,如自唐太宗时开始的对高句丽的讨伐即持续了数代,但从总体上讲唐王朝的边疆民族政策是以怀柔、招抚为主。主要有和亲、册封、内徙三种方式。
唐王朝多次对边疆民族采取了和亲政策,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值得注意的是,隋唐政府为了均衡各少数民族的势力,和亲对象分布于各地,这不仅能改善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维护其对少数民族统治的举措。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册封来增强少数民族对于中央政权的认同感。一方面,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各少数民族首领承认中央政权的地位,另一方面,利用少数民族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与唐军一起共同抵御外敌,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
还有一项即是内徙。为了治理边疆少数民族,于是产生了羁縻府州制度,这是针对“定居”的少数民族而言。但是现实生活中天灾人祸不断,许多边疆民族选择内徙中原。对这些民族唐王朝往往是妥善安置,或内迁其至中原。内徙有利于于安抚少数民族情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四、经济开发
经济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屯田,又称为屯垦戍边,是基于戍守的需要而推行的,是一项开发边疆的重要举措。即屯田士兵既可以收割农作物以补充军用物资,又可以同时维护边疆稳定,戍守边界。互市,就是让中外商人在官府的监督下进行以物易物的互市,禁止中外商人其他方式的贸易。这种交易方式极大地弥补了少数民资生产资料的不足,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唐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这些政策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开放的文化政策
隋唐王朝对于少数民族的特有习俗表示理解和尊重,即使部分风俗与当时盛行的儒家礼法大相迥异,这也是减少文化隔阂,拉拢少数民族的一种有效手段。
大力传播儒家文化,鼓励少数民族子弟学习儒家礼法和教化。繁荣的中原文化吸引着少数民族,他们向唐王朝派遣质子,去往中原学习儒家礼仪。质子在受到儒家礼仪的熏陶之后,能进一步增强中央在其心中的威望,促使其遵守礼节。唐王朝不仅要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文化,还向少数民族颁赐书籍,增加少数民族学习汉经典文化的便利性。同时以颁赐书籍的方式学习汉文化和语言文字,这些书籍也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首领与中央交流的工具。这些宽松的文化政策,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和传播汉文化,推动民族融合的进程,更有利于中央治理边疆地区,维护国家统一。
从总体上看,隋唐王朝时期我国的疆域较秦汉王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尽管其对极为边远的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的是相對松散的羁縻方式,但也多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得到了众多边疆民族的承认。这些措施有效的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也推动了边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J].西域研究,2002(04):1-15.
[2]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02):38-44.
[3]马大正.论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N].光明日报,2003-07-29.
[4]马亚楠.浅析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01):138-139.
[5]谷家荣,蒲跃.边疆与边疆政策研究简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6]王红武.隋唐西北羁縻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7]曹李海.隋唐时期西域治理人物、事件、关系以及军事制度回应的梳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01):83-92.
[8]安广峰.试论唐代羁縻府州民族政策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3):351-352.
作者简介:
别濛濛(1996-9),女,汉,湖北仙桃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边防管理专业。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