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
【摘要】粮食质检机构是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依托。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粮食质检体系逐步完善、检测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本文结合遂宁市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当前区域粮食质检机构面临改革与发展的新问题。提出了新时代下,要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履行职责,为推动区域粮食侧供给改革和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粮食;质检;建设
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是对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学、公正的检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保障体系,是政府实施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抓好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技术保障,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十二五”期间,通过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投入,我国粮食质检体系逐渐完善。2017年国家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国将建立与完善由6个国家级、32个省级、305个市级和96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和国家、省、市、县四级工作联动。
近年来,遂宁市紧紧抓住落实粮食省长责任制的机遇,通过国家“十二五”粮食质量检验监测能力建设、产粮大市奖励资金等项目建设投入,大力推进市、县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区域粮食质检机构逐步完善,粮食监测能力得到了大力提升,为遂宁“放心粮油”建设,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呈现新常态,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区域粮食质检机构面临转型和发展的新课题。
1遂宁市粮食质检体系现状
1.1机构基本情况
遂宁市现有粮食质检机构3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2个,大英县粮食质监站正在筹建)。市县粮食质检机构均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辖区内7个国有粮食企业(包括一个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均设有检化验室。基本形成了“以市级粮食质监站为核心、县级粮食质监站为骨干、粮食企业检测室为基础”的粮食质检体系。
1.2机构运行情况
市级粮食质检机构属市粮食局直属科级独立法人事业单位,2004年通过省级资质认证,2007年被国家粮食局授权为首批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及市粮食局赋予的职责,主要承担区域内政策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及卫生监测,法律法规及粮油质量标准宣传,接受社会粮油委托检验等任务。专项监测经费能够满足对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是县粮食局内设机构,人员、办公实验场地及检验设备设施还不完全具备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条件。粮食企业检验室(中心)仅仅能满足本企业粮食质量检测需要。
1.3机构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区域粮食质检机构相对于其他检测机构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机构编制较少,专业技术人才和检验设施设备严重缺乏。二是检验能力不足,部分检验设备尚不能完全熟练操作,存在“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快”现象。同时国家取消“农作物委托检验费”后,社会委托业务骤减,设备闲置浪费严重。三是实验室管理有待加强,缺乏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
2新时代下区域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思考
当前,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于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新时代下,区域粮食质检机构只有把握机遇、顺应改革、转变职能,不断推动粮食质检事业的纵深发展,才能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提供坚实保障。
2.1把握机遇,跨越发展
深刻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推动基层粮食质检机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2.2.1加快队伍建设
“人才”是创新发展之根本,坚持以“引好才、用好才、留好才”来管理人才。积极吸引粮食检验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分挖掘发挥个人的特长,提升基层粮食质检人员的业务素养;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增强粮食质检系统人才危机感、责任意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2.2.2提升装备水平,改善配套设施
积极争取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项目支持,提升检验设备,改善实验场地环境。市级质检机构重点以检测标准化、准确化配置大型精密设备;县级质检机构和企业重点以检测快速化、智能化配备粮食快检设备。同时做好区域内粮食质检机构问检验设备共享互补,发挥设备的最大效力。
2.2.3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保障高效运转
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市级粮食质检机构要注重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规范检验行为,保障实验室有效运行。县级机构和企业化验室要积极推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升运行能力,用科技引领实验室质量管理,实现实验室运行信息化、标准化,推动检测资源和基础信息信息化程度,促进数据共享,提升机构运转效率。
2.2顺应改革,转变机制
今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方案落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加强,粮食质检机构任务加重、地位提升必将成为新常态。同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质检机构面临机构主体的不确定性。当前我国的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实验室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数量上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检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面临系统内外竞争和改革新常态的情况下,市级粮食质检机构应立足粮食行业,延长检测产业链条,纵深推进粮油及其制品质量、卫生、品质的检测,同时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质储备需要,逐步扩展棉花、石油等粮食以外的储备物质的检测,结合本地特色,建立特色明显的检测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县级粮食质检机构要结合区域粮食产销现状,和企业建立“站库”合一的运行模式。最后要加强区域质检机构(室)间的人才和检验设备的统筹安排,夯实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
2.3发挥作用,提升地位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加大了区域粮食质检机构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和范围。新时代下,区域粮食质检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和检测资源优势、网点布局优势和机构公益性,强化粮食质检机构的系统性,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工作任务饱满,粮食质检机构良性健康运转,才能在机构改革和发展中有地位,有优势。
2.3.1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是粮食质检机构落实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首先要做好粮食质量安全调查测报和安全风险监测。其次完成政策性粮油的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质量安全监管衔接协作机制,加强粮食种植、收购、储存、销售及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加工。同时积极开展监测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以多种方式为社会提供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服务,体现粮食质检机构的公益性。
2.3.2拓展业务,探索第三方检测
区域粮食质检机构由于设备、人才、及行业特色原因,检验任务存在政策性、时节性,检测任务不饱和,部分设备使用率不高。区域粮食质检机构依托粮食行业优势,按照服务于社会和公正检验原则,探索夯实区域内粮食平仓检验、鉴定检验、准入检验和仲裁检验,以及相关部门认定的第三方检验内容,逐步开展第三方品质鉴定是新时代下的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第三方检验监测服务,饱和检验任务,提高设备使用率,提升检验能力,同时体现机构价值、提升机构社会影响力。
2.3.3产、检、研融合,助推质检体系发展
当前国家大力实施“科技兴粮”,力争到2022年,粮食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学、研融合更加紧密。通过产、检、研结合,推动区域粮食质检体系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和利用。
(1)推动科技创新。国家鼓励粮食质检机构、科研单位和粮油企业开展地方优质、特色粮油产品标准和相关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充分发挥区域粮食检验机构的技术资源,基层网点优势和庞大的基礎数据,为粮食行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保障。积极引导本地粮食企业结合生产和发展需要,为科技创新提出新需求和新思路,加速形成新标准、新方法,推动粮食检测设备研发。
(2)加快成果转化。按照持续完善粮食行业科技成果、人才、机构“三对接”机制要求,区域粮食质检机构要积极推广运用、宣传普及新技术、新标准,提高科技贡献率。首先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升检测能力,为推动“中国好粮油”项目,推动地方特色粮食产业化,打造“辛农民”“遂宁鲜”等地方特色产业品牌提供技术支撑。充分运用“互联网”+粮食、“区块链”+检测等信息化技术,为“放心粮油”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智能粮库”建设、“浅层地能粮库”绿色储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向农户、企业、消费者宣贯粮油质量安全新标准、新方法,提高公众粮油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实验室举办开放日活动,开展公众品评实验,增强消费者对粮油及制品的基本鉴别能力,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科学消费,同时提升公众对机构的满意度。
3区域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的展望
开展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关乎粮食绿色优质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保障粮食供给、规范流通秩序、提升中国粮食竞争力,关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区域粮食质检机构要抓住当前发展的良好机遇,确保健康良性运行,履行职责、发挥公益性作用,为推动区域粮食侧供给改革和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