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巨来篆刻的困惑和理解

2018-09-10 12:40:47田芳芳
东方藏品 2018年9期
关键词:篆刻家书画家诗人

摘要: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迄今发展愈加繁荣,通过了解安持以及学习他的印章,学习篆刻艺术的布局,章法安排,印稿的设计以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安持 书画家 篆刻家 诗人 民国掌故专家 三百年来第一人

篆刻艺术是我国所独有的一门艺术,迄今为止三千年的历史,并且呈现越发繁荣的态势。它的形成也是出于实用的目的,是信用凭证物,迄今还有不少的实际用场。印章材料大都是采用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昌化石、寿山的田黄石、昌华和巴林的鸡血石。印章是由篆刻而成,篆刻这门艺术熔书法,章法,刀法于一炉,在方寸之地营造气象万千的奇特艺术。关于印章的起源大致可以认为是在殷商时期。到汉代,篆刻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国的篆刻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许许多多杰出的篆刻家,在这些优秀的篆刻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当属安持。

陈巨来,别号安持,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又因《安持人物锁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专家。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陈巨来一生治印不下万方,治印技术到达炉火纯情的地步,以善刻圆朱文印而驰名于世,并且在“雅静秀润”的外在形式背后,蕴藏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活力。当代名画家如张大千、吴湖帆、叶恭绰等所用印,多出其手。陈巨来幼承家学,19岁起拜赵叔孺为师。篆刻取法于秦汉古玺,兼黄士陵、汪关、巴慰祖诸家,以刀法细腻、章法工整见长。所作朱文印多用圆朱文,尤得玉著小篆之妙,追求明快、匀静、精细的线条美,具有出神入化的造型能力。其印线条细弱游丝而挺如曲铁,章法疏密有致,于平整中秀出几许淡逸。白文印多以汉著印出之,风格明快匀静而精细,结篆凝重端庄,工而不板,线条方圆相济,生动古拙。其师赵叔孺评他的作品:“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圆朱文为近代第一”。其圆朱文印创造出一种崇高的静穆境界,有独特成就,享誉印林。

观察《陈巨来治印墨稿》会发现他对于篆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安持所作圆朱文与满白文相得益彰,但他把重点放在了圆朱文上,力求精纯。安持在创作过程中,把入印文字的塑造形态放在了重要地位,以印章为载体,来抒发自己的性情。在印稿的设计上对字法的改造是极其合理的,满白文与细朱文的结合相得益彰。是安持在篆刻造诣上的完美体现,篆法和刀法也在这个过程这个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陈巨来篆刻,我懂得了在设计印章的时候要注意章法的整体布局以及作品留白,相互之间的避让关系、穿插等与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在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舒服的、惬意的,章法布局上是和谐的,也即我们俗话所说的“打眼”,这种感觉在印谱、印屏上也同样适用。这里所说的舒服并不仅仅是指感官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对人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陈巨来是民国时期专致篆刻谋生的艺术家之一。建国后,尽管陈巨来为上海中国画第一批画师,但不久就被打成右派,文革时又受到冲击,发配外地改造,经历人生的低谷期,陈巨来之所以被人熟知是因为《安持人物锁忆》,这批晚年被陈巨来用蝇头小楷写于旧卡纸,甚至香烟壳上的文字,主要讲的是文革时期上海文坛、书画、篆刻界名家闻人的掌故轶事,甚为完备。通过回忆上海滩的浮华和旧人旧事,以抚慰自己萧条的晚境。追述起来,其初稿本是陈巨来亲手交给施蛰存的,其时陈、施二人一同被关押牛棚之中为难友,陈巨来唯恐自己时日无多,就将文稿托付施,殷嘱倘有机缘一定为他出版。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经施蛰存之手,陈巨来的文章开始陆陆续续在《万象》杂志上长期连载达七年之久。至此,人们开始渐渐知道了陈巨来这个人,又是10年过去了,这部书稿终于正式结集出版,并配上珍贵历史图片,以最完整版本示人。历史的长河从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故人远行,所有的当事人也都已不在人间,然而各种淹没无闻的前尘往事、琐碎杂谈,一经陈巨来信手拈来,白文相间的文辞加以润色修饰,竟再次变的鲜活起来,种种情态如在眼前。且不说他的文学成就也不论他在篆刻史上所作的贡献。单单是他在如此困境下都能安然自若,静心搞创作就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國家动乱时期,他并没有因此丧失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一时期的作品传递的正是那种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正能量。可知安持在面对困境时不轻言放弃,虽前路坎坷,但是有着那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勇气,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陈巨来幼承家学,19岁起拜赵叔孺为师,赵叔孺及室弟子数十人,卓然成家着有沙孟海、陈巨来、方介堪、叶潞渊等。赵叔孺精鉴别,金石收藏甚富,且多精品。叔孺对陈巨来说:“刻字章法第一,事先必须篆的好,刀法尚属次要。如汉印‘太医承印四字,太字和医字,笔画一多一少,宜排列妥善,视之匀称顺眼,多者不觉其多,少者不觉其少,这便是章法”。安持对其师的取法非常到位且能做到创新。他先是拜陶惕若为师主要古文字及篆刻。后拜师赵叔孺,又认识吴湖帆后,得以遍览名家藏印,大量的临摹和研究古印,后又跟岳父况蕙风学词、跟金兆潘学古文,兼乞该作,这些都为他以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圆朱文印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任何艺术的学习都不可能离开取法传统,前面提到过陈巨来取法古玺、秦印、汉私印、封泥。他还取法唐宋官印,并且明清流派篆刻家也对他影响颇深。在此不再赘述。

毫不夸张的说,陈巨来是近现代篆刻大师级人物,这个在《安持人物锁忆》中可见一斑,此外,他写的《安持精舍印话》,短短俩千多字,印学思想锋芒毕露。论刀法、仿作、章法、篆法......论古人之误,论派别的长短,论古今名家,都是洞中要肯的,他秉持高明、大胆的思想,语言犀利、富有独立的批判精神。这些性格魅力也成了他篆刻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创作过程中他最看重的便是章法了,他设计印稿时先把印稿纸放在左手手心内,右手拿印章对着左手印稿纸重重的一按,形成一个清晰的带有印面轮廓线的棱角,再用墨笔的笔肚对着这个四角棱角轻轻的一按,把已有印面轮廓的大小正确的固定下来。之后再用另一张拷贝纸覆盖在印稿纸上,用墨笔勾出印面的墨圈,再用第二张拷贝纸覆盖其上,开始篆写印稿,如此多次反复、覆盖在第一张拷贝纸上篆写与修改,直至章法妥善为止。最后取印稿纸覆盖在章法妥帖的拷贝纸上,直接篆写为正式墨稿。手续虽然繁琐似是作为完稿后的修稿,但是熟练者也并非如此,陈老能够马上把你要的章法一次性写成,陈老写宋白文印稿时就相对简单多了,据讲早期也是写空心字的,后来改写实心字,写成印稿后,把印稿纸的正面对准印章磨好的印面,趁印稿纸潮湿时盖上一层吸水纸,边移动吸水纸,边用大拇指甲来回刮,使印面受墨后反出反体篆字,这也就是水印墨稿法。安持印没有任何拖泥带水,云山雾罩,删繁就简,直接点中要害。

陈巨来一生致力于篆刻艺术的研究,通过对他的学习,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不仅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应为此去努力探索并坚持。更应该做的是多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以及对自己专业领域 东西,不仅要知其然还应该知其所以然,这在任何领域都适用。

参考文献:

《陈巨来治印墨稿》

《安持人物锁忆》

《安持精舍印话》

作者简介:

田芳芳,(1994—)94年生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本科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在校期间经过系统的教师培训,获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在校期间曾多次入展并获奖,现为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获奖经历:在校期间获山西师范大学临摹展入展,入展山西师范大学第一届正书展,山西省第四届群众展入展,临汾市首届篆刻展 入展等等。2015年入克伟写字坊学习。

猜你喜欢
篆刻家书画家诗人
《中华书画家》征订
艺术品(2019年9期)2019-10-26 06:42:16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书画世界(2019年7期)2019-09-09 07:17:25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书画家要力戒“三气”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华人时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10
论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
文史杂志(2015年3期)2015-09-10 07:22:44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诗人与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