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榆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临场心理波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个人及全队的技术发挥和比赛的胜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运动员的技战术发挥受到了心理波动的制约,如果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运动员一般容易得到较高水平的发挥,如果受到某些心理波动的干扰和影响,就会出现抑制技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现象,因此,在篮球比赛中影响运动员心理波动因素及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国内外关于篮球心理素质教育和学校心理教育方面的文献和资料30余篇。
(二)观察法:实地观看比赛,了解运动员情绪变化。
(三)逻辑分析法:就收集的资料做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比赛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比赛心理波动因素的主要因素
1.主观因素
⑴紧张和焦虑。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映。紧张反映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保持湿度的紧张是完成各项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焦虑是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越跃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折,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
⑵急躁和暴躁。急躁性格又称“急性子”,在青少年比赛中,运动员年龄小,血气方刚,爱表现自己的个性,但缺乏经验,往往容易冲动和过于表现个人英雄主义,一旦失败,则会表现出急躁的性格来,对比赛越来越失去控制,失去感觉,甚至影响队友,打击气势,导致比赛的失败。
暴躁在场上是不允许出现的一种情况,但是在比赛中没少出现过,因为一句话或一个动作而产生不良后果的比赛多如牛毛。
⑶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能力是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它是能发挥最佳竞技水平的保证。在青少年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可想而知对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是如何的沉重,只有承受能力的提高,才能保证运动员在强对抗,快节奏的比赛中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平衡的心态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
⑷身体状态。良好的身体状态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信息来源,如果运动员在比赛前就感觉身体不适、力不从心,以及伤病疼痛等困扰,那么其参赛情绪就会引起变化,从而影响运动员临场心理的稳定,限制技战术的发挥。
2.客观因素
⑴篮球比赛集体性的影响。在篮球比赛中,同队员之间的配合失调,战术意图发生分歧,或个别队员出现失误,均可导致同队员之间产生消极埋怨情绪,从而影响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技术、战术正常发挥,而直接影响比赛结果。
⑵篮球比赛中高度对抗和时间限制的影响。篮球比赛不仅仅是身体和技术的对抗,也是战术的对抗。比赛中与对方在身体,技术水平上的强烈比较或者对对方战术打法的不适应,对方暗施小动作或者故意制造事端,都有可能引起运动员情绪的波动,同时,比赛不仅规定了全场比赛的时间,还规定了每个回合进攻的时间,任何一个运动员都难以避免来自对方场上比分和比赛时间的焦虑。
⑶比赛性质不同的影响。比赛的性质不同,对运动员心理影响程度也不同,如市级、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重大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的影响就不同。因此在比赛关乎省、市甚至国家的荣誉的时候,运动员会因感到责任重大心理压力倍增而产生过分紧张的心理,特别表现在比赛比较接近的距离和比赛结束时间比较短的时候。
⑷裁判员的判罚尺度的影响。裁判员的判罚尺度,也就是公平竞争的相对性的表现,但是非量化指标为裁判依據的运动中,公平竞争也只是一个绝对的理念,相对的事实,由于每个裁判员对篮球规则文字上的理解有一些出入,临场站位以及其他一些原因等等,在判罚尺度上对双方队员可能就会存在差异。
⑸观众和噪音的影响。观众和噪音对运动员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比赛中,观众的声响一般为95分贝,有时高达100分贝以上。正常情况下,噪音高于85分贝,多数人都会感到烦躁不安,同时在比赛中,观众的呼喊声中一般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一味的为本地球队呐喊助威,而对客队近乎冷酷,甚至起哄漫骂,往往在运动员使用技术前或者失败后给予刺激。这样,客队队员就会感到烦躁不安,甚至造成精神上感到极大压抑而造成情绪失控。
⑹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场地器材的影响,如灯光太暗或太亮,比赛用球与训练用球不同,偏硬或者偏软,比赛场地感到不习惯,所穿的衣服颜色,都会对队员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教练员的表情,包括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等等,还有领导在赛前提出的任务或者指标过高,都会给运动员造成精神压力和心理上的负担。
(二)临场运动员解决心理波动的基本途径
1.呼吸调节法。利用呼吸调节,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和有力的呼气联系,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
2.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回想过去失败的比赛,会使人心有余悸,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但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再现当时的情景,回味当时自信、愉快的体验,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想过去令人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冠军的比赛,就能克服赛前的紧张和焦虑。
3.期望值不宜太高。运动员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确定合适的期望值,期望值太低,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期望值过高,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4.念动训练。所谓念动训练,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技战术的形成和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运动员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
(三)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1.诱导兴趣、培养个性。青少年早期的基本兴趣对其未来参与体育活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刚接触运动时,他们的兴趣较狭窄、不能持久,兴趣的中心尚未建立,这就要求教练从各方面去培养和诱导他们热爱运动训练,建立稳定的运动兴趣,从而取得兴趣的最大效能,所以,我们训练刚参加训练队的学生是先从培养其兴趣出发,然后是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的特点、概况和趣闻;二是带领他们观看精彩的比赛,使他们产生羡慕之心,跃跃欲试,产生对篮球的浓厚兴趣。
2.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由于篮球基本技战术熟练掌握的复杂性和赛场的千变万化,要使运动员从容对待,注意力品质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就显得格外突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训练中要提高学生注意对技战术练习的指向和集中,提高优势兴奋中心,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指导青少年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意志品质。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生活实践过程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培养起来的。在比赛中为夺取胜利、创造成绩,必然要去克服困难,有了顽强、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才能取得成功。教练必须在训练中利用鼓励性词汇来鼓励学生,表扬有顽强精神的学生。
(四)实施心理训练的几点体会
1.要重视学生生理、心理负荷的同步提高。训练中必须合理安排训练量,教学安排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使青少年在生理负荷上稳步发展,达到超量恢复,不断提高负荷的承受量。同时,教练必须注意生理、心理负荷的同步发展,因为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2.技战术训练要遵循赛场心理变化规律。篮球比赛的胜负,实际上是身高、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意识、作风以及应变能力和指挥艺术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现。其中,比赛心理上的变化对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球队队员,当心理准备充分时,比赛中就会斗志旺盛行动果断,敢抢敢拼。领先充满信心,落后能沉着,冷静对待,关键时候成功率高,甚至超水平发挥。当队员心理准备差时,比赛中就容易顾虑重重,动作犹豫,表现时常,领先就松劲,落后就急躁。
三、结束语
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良好心理品质,必须从小做起,我们在训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时必须清醒地认識到“练人”才是真正的目的和归宿。教练员有责任帮助每个队员树立积极、认真的训练和比赛态度,学会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荣誉和责任,充满信心地向既定目标努力!这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钱泉.如何解决篮球教学中的不可控制性[M].体育新课程,2005.12.
[2]裴博儒(美),张云涛(译).青少年篮球训练110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1.
[3]韩国太.篮球教学训练游戏[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0.1.
(作者单位:河套学院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