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人文角度看健康体检

2018-09-10 19:55雷彦鹏
家族企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药片人文精神医学

雷彦鹏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现在有的医生把第一件最重要的法宝丢掉了。在我们的医疗文化中,做一项项仪器检查似乎远远多于也远远重要于和医生之间的交流。体检更不用说。

医学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医学人文学者、北大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认为,对大多数医生来说,劳碌的医疗生活常常精于“術”而疏于“道”,很少有人会自觉地去叩问职业的母题,譬如“医学是什么”?无疑,医学首先是功利的与工具的,技术导向是它的重要特质,但它同时也是关于“人”的学问。

医学汇集了人类在自我(从躯体到心灵)认知、自我救助方面的知识、智慧与发明、发现,它研究的主体是人,研究的对象也是人,服务的对象还是人,疾病是人的痛苦,是心灵的损补,任何医疗的交往都是人与人之间身心救助的故事,而不仅仅只是人与机器之间的故事,或者人与金钱的故事。无论技术如何飙升,人道原则、人本立场、人性光芒永远是医学的价值归依与医学家的职业操守。这也构成了医学人文的话语亮点与思维范畴。

医与患:共同决策

王一方教授把“医学人文”比作一个徘徊的幽灵。“它常常会有激荡的话语亮点,却无清晰的学术面目,有个体思考、批评的路径,却无概念辨析、边界厘定、系统建构的营垒,讲堂无课,研究无题,临床无援,更多的场合里成为一种泄愤情绪,一种反叛姿态,一种无根清谈。”医学人文不仅在许多医学生那里是“一头雾水”,在临床医生那里更是“一弯冷月”。

中国医师协会对近几年来的医患纠纷事件进行过剖析, 90%以上源于沟通不畅或缺乏沟通。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表示,医学人文是让医学成为爱的产物、成为温暖的科学。“医学是一门充满了人文精神的科学,如果抽去了人文精神,医学就失去了灵魂,而不具备人文精神的医生,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医生。”

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作者阿图·葛文德分享了三种医患关系。最古老,也是最传统的关系是“家长型”的——“我们是医学权威、有知识和经验,负责作出关键的抉择。”如果有一粒红色药片和一粒蓝色药片,医生会告诉你:“吃红色药片,这对你好。”医生可能会给你讲讲蓝色药片,但是,也可能不讲。这是最普遍的医患交往模式。

第二种关系被称为“资讯型”关系,同家长型关系正好相反。医生告诉患者事实和数据,其他一切随患者来裁决。“这是红色药片的作用,这是蓝色药片的作用,你想要哪一个?”医生的工作是提供最新知识和技术,病人的任务是作出决定。越来越多的医生成为这个样子,医生这个行当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总体而言,这种关系越来越受欢迎。

事实上,这两种类型的关系都不是人们想要的,第三种医患关系是“解释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医生的角色是帮助病人确定他们想要什么。解释型医生会询问:“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你有些什么担心?”了解到答案以后,他们会向你介绍红色药片和蓝色药片,并告诉你哪一种最能够帮助你实现优先目标。

然而,20多年后,作者陪着父亲一起去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这位神经外科医生的办公室,对着核磁共振片子,讨论父亲脊推里生长的一颗巨大的、致命的肿瘤,他们发现了这位属于另外一个类型的医生——一位真正愿意同病人进行共同决策的医生。“他既不把自己视为这次战斗中的总指挥,也不仅仅是一名技师,而是咨询师和顾问。”

健康是当下的平衡态,要自己把关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必然是以人文为本、以人的身心健康与幸福为目的的人文轨道。“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健康的全过程,保持终极意义上的精神追求,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直至维护和保障生命健康的人生旅程。”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黄钢表示。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今天的医师更宠爱及迷信诊疗设备的作用,忽略与患者的直接沟通,忽视了患者不仅仅希望解决肉体的病痛,更需要精神的抚慰与关心。黄钢说:“医学是人的科学,离开人,医学就失去了本源,离开了人文关怀,医学就失去了灵魂。医生不仅是人体的工程师,更是心灵的按摩师,生灵的守护师。现代医学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要艺术的服务。”

王一方提到,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看,健康无疑是生命的理想境遇,既是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的考核与刻画,也是生命张扬的愿景,祈求更健康、更美、更强,渴求没有坎坷的永远健康。

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有一条被建构、被约定的边界,从个体的口述不适(身心难受)到集体的指标检测,某些人在比较中被标定为异常,健康与否,证据从身心感觉到客观的躯体指征的偏离,尤其是检测临界值边缘的个体,系统误差的假阳性个体,健康与非健康,病与非病,全系于一纸报告。生命感受缩窄化的同时,还需听命于循环指标,平均值(大样本)并非正常值,指标制定者成为众矢之的,或许其科学素养与专业水准无须怀疑,但医药利益集团对健康/疾病指标日益增加的介入与操控引起人们的担忧。

王一方表示,“健康是一种秩序,是当下的平衡态,跟别人比是没有意义的,跟自己的前后比也是没有意义的。”他说,人有很多个指标,体检做的指标越多可能不正常的指标也就越多,做完30个可能只有1个不正常,当你做完300个的时候可能就有100个不正常。“如果用一个微观的角度来看人的话,不正常的比例可能就越来越大。健康是没有标准的,是个性化的,但体检是拿平均值来做标准(指标)的。”

“健康要自己把关,首先要自我敏感、自我体察、自我呵护,然后不要逞强。不过,适度体检还是有必要的——弄清楚你的身体状况以及潜在的危机,人要知道自己,知道状况,知己知彼,然后做一些相对应的、合理的干预。”王一方说。

好的体检:尊重生命,维护尊严,保护隐私

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吴阶平曾说:“医生面对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并且是处于特定社会条件下的、有心理反应的病人。”

李女士因为有癌症家族史,格外重视癌症筛查,2012年她选择了日本一家历久悠久的医院做体检,由于对体检过程非常满意,2014年,她又带上老公拉上两位好朋友再次赴日体检。“我们早就知道日本人比较严谨认真,但亲自经历之后才发现,他们对细节的处理仍然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读片子的是在世界放射卫生组织获得资质的专家,他敏感地发现我的肺部CT上有一个比黄豆还小的阴影,立刻就组织心内、心外、肿瘤和呼吸4个科进行了会诊,并很快告诉我这是过去肺部感染导致的,没有问题。”

李女士提起在日体检的经历:难忘的都是细节。比如,做日超的润滑液是温的,涂在身上非常舒服。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在日本体检特别注重保护隐私,做妇科检查时,分别有帘子将体检者与翻译、体检者与操作员分开,和检查的医生之间也隔着半张帘子,保证医生和体检者之间互相看不到对方的脸。“这样让体检者非常放松,免去了很多尴尬。”

体检之前,院方会安排体检者住院,并在三天内完成所有的体检,病房里有电脑,病人输入自己的卡号,随时可以查阅电子病历和最新的检查结果。半个月之后,一份经过各科会诊形成的体检报告被寄到国内。“这是一张包含了所有病理和影像资料的报告。”

“日本的医院在人文关怀方面做得的确比较好。”王一方教授说,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饱合着对生命的尊重。医务人员不仅要面对患者的躯体,还要面对他们的心灵,因而,医生的职业生涯应该始终伴随着对科学与人学、技术与人性、工具与价值的思考。

日本人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驱使着他们拼命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互相督促、精益求精。在日本做体检,不用担心医学人文方面会出现问题,从问诊到体检的每个环节,到后期的报告解读,再到最后的追踪管理,尊重生命、维护尊严、保护隐私,“处处都可以看到细节,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职业精神”。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曾说,医学人文精神是调动患者治病积极性、解决其病痛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观的情绪对病情的好转和愈后可起到重要作用,而这种心情很大程度源于医患间积极的人文交流。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不能简单理解为“态度好”,它表现为医生对患者身心的关怀、生命的尊重、尊严的维护和价值的认同,是医务人员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为患者治好病。一个医生是否真心对待病人,病人是能强烈感受到的。

猜你喜欢
药片人文精神医学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药片不能掰开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药片洗头有奇效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吃 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