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珊
恍惚间,一年就过半了。7月23日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立秋的气息便可以在风中嗅到了。“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唐代诗人元结的笔下,大暑时节最盼秋。大暑之后就是立秋,这似乎也恰好符合了大自然凡事物极必反的规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代表孟秋时节的开始。经过漫长夏日,云一淡一轻,风一清一凉,收获满满的秋天来了。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然而8月7日立秋时,珠海一时暑气难消,仍未进入秋天气候,还是夏暑之时,台风季节的影响,更是让珠海笼罩在酷热之中。随着暴雨而来的凉意却也不容小视,两季之交,向来是心境、身体都易波动的时刻。虽说心静自然凉,但是清风无处寻的暑气,终究是让人向往避暑之地的。
这个季节特有的惬意是有限的,但是味蕾的回味却是无穷的。
暑热咬寒瓜
古人有许多夏季消暑避暑的方法,各有雅兴。“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三国时候,袁绍在镇守河朔时,喜欢在三伏天约人喝酒,而且把自己灌醉,然后就不觉得热了,可以安心睡觉;“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香山居士白居易则认为避暑靠的是清风徐来和平心静气;而清代文学家李渔每到夏季,就会闭门谢客,一个人躺卧在松树下面,用飞泉水洗砚台,拿积雪煮茶喝。喝茶似乎是四季都能找到借口的乐事。夏季也有专门喝的茶——茯茶,即是三伏天喝的茶,相传在民间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现代人最惬意的避暑方法之一,可能是由西瓜、空调、WiFi组成,而这其中最为甜美的当属西瓜。西瓜又称“寒瓜”,纪晓岚在《咏西瓜》中,以“凉争冰雪甜争蜜”来写西瓜的味美;文天祥则在《西瓜吟》中,以“下咽顿除烟火气”写其解暑的妙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吃西瓜的好处讲述得非常详尽,西瓜甘寒无毒,不仅“消烦止渴,解暑热”,而且“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吃西瓜消暑,自古便是天然良方之一。而西瓜其实在民间,也是立秋的一个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有迎秋之意,后来人们把在立秋当天吃西瓜也称之“啃秋”“咬秋”,也有啃山芋、啃玉米、啃香瓜的,想必这啃秋中所抒发的大概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除了西瓜,珠海还有许多来自夏天的恩物。荔枝、龙眼、黄皮、木瓜、火龙果等接连登场,还有李子、无花果这些让味蕾惊喜的果实。微酸的李子富含维生素C,据说李子85%都是水分,所以有助于缓解饥渴,且会让人有饱腹感。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岭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也是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天气酷热可能会导致食欲差,对于胃热没有食欲的人而言,吃点李子或者喝杯带有李子的综合果汁就能起到清胃热、增进食欲的作用。同样对食欲不振有食疗作用的,还有无花果。新鲜的无花果肥美多汁,有堪比蜂蜜的甜味和丰富的营养,夏季食用可以健胃清肠,消肿解毒。
大暑时节,不仅身体感觉炎热,心绪也易躁动,适合饮清饮,以降心火、解体热。宋朝清饮尤为盛,宋人爱饮冰糖绿豆、沉香水等。现今来看,珠海人的饮食习惯是吻合夏日饮食重清饮、薄食。清饮可分为三种,一为清心,二为清口,三则为清肠。可使“两腋习习清风生”的绿茶是消夏好物,传统的绿豆汤、酸梅汤、莲子汤,也是清心的上品。珠海大街小巷遍布的糖水店、凉茶铺也有许多清心清口的选择,龟苓膏、带有芒果等时令水果的甜品,更别说各种有补益滋养作用的凉茶。
大暑少清风,烦夏莫如赏夏,赏夏不如品夏。无论如何心静自然凉,都抵不过一口清甜。
寻一味时蔬
无从查明时蔬这个词是不是源于岭南饮食文化,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岭南人讲究不时不食,时蔬也总能在岭南的食肆菜单里见到。而适合在夏季食用的时蔬,也跟气候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暑期间,人们劳作或者运动,很容易大汗淋漓。汗液分泌过多可能会令人手脚无力、疲惫不堪。可以通过饮用淡盐水来补充汗液中流失的钠成分,吃含钾食物来补充钾元素。黄豆、绿豆、青豆等豆類,香菜、水芹菜等蔬菜中有丰富的钾元素。
8月立秋是吃豇豆最后的季节,再往后,豇豆就过季了。豇豆一般在夏季成熟,带荚食用,适合鲜炒,也适合做腌菜,以脆嫩的食用最佳。
豇豆俗称角豆、姜豆、带豆,在很多地方直接被叫做豆角,在有的地方为了和传统的豆角区别,叫豇豆为长豆角,豇豆是豆角的一种,而豆角却不一定是豇豆。短豆角也叫四季豆,和豇豆很相似,但比较短,一般只有10厘米左右,而豇豆差不多都在30厘米以上。豇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其中以磷的含量最丰富,鲜嫩豆荚中还含有维生素C。天热不想吃饭时,豇豆是最好的下饭菜,富含易于吸收的蛋白质,凉拌或是撒点盐与米饭一起煮,其中滋味令人回味。
还有一种豆类也是夏天的标配——毛豆。冰啤酒、盐水煮毛豆,三五知己,就是一桌佳话。现在在菜市场上就能买到新鲜的毛豆,一直能吃到到中秋前后。据说毛豆有清热解毒、益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清一清胃里积聚的湿热。不管其功效如何,在食用各种苦味食物诸如苦瓜来用清热消暑的夏天,有毛豆相伴的夜晚难道不显得特别可爱吗?
可爱的时蔬不多,茭白也是其一。上文提到夏天不喜欢见客的李渔对吃也有不少流传于世的见解,他曾用“蔬食之美,一在清,二在洁。”来赞誉茭白。夏季是茭白大量上市的时候,口感最为鲜嫩,也是颇多食客尝鲜的首选。
如竹笋般大小的茭白,洁白如玉的肉质就藏身于层层外壳之下,刚刚采割的茭白和新鲜出水的莲藕一样,带着一股水生植物特有的清香。茭白质地鲜嫩,味道鲜美,被视为蔬菜中的佳品。西晋时期,茭白与莼羹、鲈脍享有同样的盛誉,号称“吴中三大名菜”。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家常”一集中,就以茭白为主料,制作了一道应季且不受地域限制的佳肴“虾子炖茭白”。如今,茭白有了许多家常的烹饪方法。茭白的口感爽滑略带韧劲,无论是炒荤菜、素菜都是不错的选择。一些私厨分享,将茭白丝代替冬笋丝,用来快炒一份甜酸可口的“鱼香肉丝”,大家也很乐意接受。再家常一点,则用茭白切块,与切成同样大小的鸡腿肉一同爆炒,加点黄酒、生抽略闷烧一会,鸡肉和茭白的香气相互激发,十分诱人。盛夏之时,用茭白丝、香干丝、鸡丝三样材料煸炒后,拌进凉面,极为清凉爽口……光是料想,都已经是馋涎欲滴。
《食疗本草》中记载,茭白具有清热解毒、醒酒、降火、消化滞积等功效,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火气过旺引起的疾病。但它含有草酸,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物极必反,这个道理是每一物遵循的。
盘中有鲜味
地处珠江口西南,珠海的美食名单上,海鲜是必不可少的。夏天的夜晚,热浪逐渐退去,人们聚集在大排档,珠海这个时节的海鲜是餐桌必点。海鲜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烹饪方法,珠海由于地利之便和饮食讲究原汁原味,鲜美的食材用不着费尽心思的花样,经典的处理手法,白灼海虾、清蒸花蟹、鲍鱼龙虾,只需要简单的工序和几味调料,取其鲜味,突出本味,地道的海鲜能带起夏日的好胃口。夜宵菜单上颇受欢迎的蒜蓉生蚝只是用蒜蓉和酱汁微微调味,最大程度上展现生蚝本身的海水气息;蟹肉饱满,清甜,用作清蒸、避风塘做法皆可,尤其是后者,沾满香蒜的蟹腿,口感与味道都让人惊艳;夏季正肥美的还有梭子蟹、花蛤、扇贝、鱿鱼、青口,青口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但是秋风起的季节,会变得更肥美,青口的个头几乎都有十来厘米长,肉质肥厚饱满,吃上去颇有弹性,咬开来又很鲜嫩。青口可以煮,可以煎,可以做汤,甚至可以拌沙拉,所以用途非常之广。用白酒调料,可以与其他海鲜一起闷烧一道口味浓郁的海鲜杂烩;配上蒜蓉烤,就是一道出彩的排档料理;还可以用东南亚料理中的香料诸如香茅、黄姜去烹饪,一道简易版的冬阴功汤就出场了。但是处理海鲜,要慎用啤酒,食用海鲜时最好不要饮用大量啤酒,可能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
珠海人并不满足于在市内品尝海鲜,各个海岛是他们近距离品尝海鲜的选择,渔家在岸边直接将打捞上来的将军帽、各类贝壳、螃蟹出售。购买鲍鱼、蛏子或象拔蚌等,可用手碰一碰,选取活的、会动的。在岛上请饭店加工烹饪海鲜的时候,有甲壳的海鲜,在烹调之前要用清水将其外壳刷洗干净。贝壳类海鲜烹煮前,在淡盐水中浸约一小时,让它自动吐出泥沙。经典美味都是要耐得住性子等待的。
到了八月,南海休渔期一结束,正是虾蟹大量上市的时候,珠海的菜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海鲜摊前都能见到活蹦乱跳的虾,只只乌青透亮,鲜活无比,稍不注意就把身上溅湿;张牙舞爪的螃蟹肥硕威武,老板会耐心地跟师奶推荐公蟹和母蟹的不同烹饪方法……各种时节海鲜,让珠海人夏季的盘中美味。